交互式建构模式主要由骨干培养和全员培养两条复线相互支撑(参见图表3-2)。
图表3-2
(1)全员培养,扩大辐射
全员培养主要依托学校层面的班主任校本研修。各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研修模式组织校内全体班主任进行专项研讨和培训,再通过教育署组织协调,对班主任校本研修优秀学校进行评选与展示,从而扩大班主任培养的点面辐射效应。
(2)骨干培养,提升品质
骨干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署层面的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宣讲团和班主任工作室。由教育署搭建平台,组织基层优秀班主任再锻炼再培训。通过思辨式论坛的实战选拔,班主任工作室的合作学习、课程研发,班主任宣讲团的宣传讲演、反思提升这样一套循序渐进的流程,提升区域内骨干班主任的专业品质。
“全员培养”和“骨干培养”这两条线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交互化地紧密联系起来。
基层学校的“全员培养”为教育署署级层面的“骨干培养”输送了更多优秀的骨干后备苗子,为班主任宣讲团提供一线的生动案例、先进事迹,也为班主任工作室的深入研究提供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和重点困惑。“全员培养”不仅是“骨干培养”的预备阶段,更是“骨干培养”得以顺利开展的实践基础和资源宝库。
而教育署署级层面的“骨干培养”在实现班主任个人的精英发展的同时,也为基层学校的“全员培养”乃至团队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撑。班主任工作室可以帮助指导一线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实务研究,并将所开发的课程通过班主任宣讲团在区域层面上传播,各基层学校按照实际需求选择班主任宣讲团提供的宣讲课程,为本校的班主任校本研修工作丰富内容、提升质量。
创新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也没有现成的固定模式,它是一种传承中的突破,也是一种开创性的建树。班主任培养方式的创新,同样是一种没有借鉴的尝试。第四教育署面向基层、立足实践提出的班主任宝塔形培养框架充分表现了基层组织的创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