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成长个案

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成长个案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11年至今,先后有100多名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成为教育署宣讲团成员;25名中小学班主任成为浦东新区优秀班主任资源库成员;55名中小学班主任获浦东新区优秀班主任称号,其中5名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班主任。第四教育署为了推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我幸运地加入其中。经过多次学习,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班主任加入了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既是青年班主任快速蜕变的成长舞台,也是优秀班主任走向专业自觉的发展平台,成为区、市级骨干班主任新鲜血液的输送纽带和孵化基地,校、署、区、市级骨干班主任梯队正逐步构建成型。

从2011年至今,先后有100多名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成为教育署宣讲团成员;25名中小学班主任成为浦东新区优秀班主任资源库成员;55名中小学班主任获浦东新区优秀班主任称号,其中5名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班主任。另外,浦东新区北蔡镇中心小学孙丽萍老师荣获“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上海市吴迅中学钱小燕老师荣获全国园丁奖。他们都已成为彰显班主任教育智慧、尽显班主任教育风格的强大动力源和骨干梯队力量。

案例18-1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一直以为我的教师生涯就这样了,今天一如昨天,明天一如今天。职业的倦怠感让我有点麻木了。20年的教学生活,20年的激昂奋进,20年的青春流逝。教师,在我心中越来越变成一份职业,除了那份责任感,几乎一无所有。

第四教育署为了推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我幸运地加入其中。在工作室里,看到了一批批年龄比我大,却依然孜孜不倦学习的同行们,我心里顿时惭愧起来,毕竟自己还不曾老去啊!

为了让大家有收获有进步,署领导特别聘请了市德育专家——一位满头霜白的老前辈——在德育“战线”默默耕耘的老兵陈老师,担任我们班主任工作室的培训导师。他的严谨与睿智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我们的署领导也在繁忙的工作中对我们进行指导,有管理艺术,有心理辅导,还有对我们的不断鼓励。

于是,改变就这样开始了。

或许是学历的问题,或许是个人喜好的原因,我更喜欢实践操作,也经常在工作中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但是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研究甚少,所以我只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认为教好学生就可以了。没有给学生这个名词赋予更多的内容。直到我校成为见习教师实践基地,学校领导安排了四位见习教师向我学习班主任的管理,那一刻我的短板暴露无遗,大段的案例、大片的经验,却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我“理”穷了。

幸亏在班主任工作室里,我得到及时帮助。经过多次学习,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同时,在陈老师手把手指导下,我开始对之前的工作经验加以总结,结合有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我的论文也得以入选市级刊物,并且作为宣讲内容,在署内各所学校进行了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走得多,学得多,也看得远了,眼界的改变提升了境界,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更大的改变在静悄悄中进行着。一连两届我接了问题班,班级纪律差,个别学生特别让人头疼,全校没人敢接这样的班级。我接了,带着带着,突然发现带班变得容易多了,好像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了,就连平时看到我班学生都皱眉的那些音体美等科老师也对我班赞不绝口,夸我们班级的变化巨大。静心想想,正是这几年参加班主任工作室,给了我很多的理论支撑,能够让我摸索到其中的规律,寻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让我的工作变得游刃有余。纪律差,我并不像以前那样批评教育,而是用从工作室里学到的方法: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探索如何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有效的整改,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温和有效的办法。于是我选择了让学生们唱歌,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和熏陶他们,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胡闹转移到兴趣陶冶上,同时给他们安排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闯祸”。于是纪律好了,成绩上去了,整个班级学生的素质有了质的飞跃。毕业的那天,家长们发来短信,感谢我为孩子们的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其实,我要感谢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室,它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变得游刃有余。它给我的班主任工作画上了一个充满期待的冒号,后面的精彩等着我去探索和发现。

改变还在继续着,我的潜能得到了很大的开拓,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了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管理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反过来对我的其他工作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我的班主任工作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我多次被评为了浦东新区优秀班主任,多次代表教育署和学校,到外面作经验交流。可以说教育署为我们创设的班主任工作室是一个奇妙而充满魅力的平台,只要你好学,只要你积极,你总能在这里发现崭新的自己。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静悄悄的进步欣喜地来。学习着,快乐着,工作着,珍惜一切学习的机会,因为在学习中,你永远可以一直年轻下去。

浦东新区御桥小学 朱亚明 提供

案例18-2

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教师。最初,我是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我相信:只要怀揣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一定能教育好学生。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渐渐地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我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得懂得如何爱、怎样爱,要爱得有方法,爱得有智慧才行。教育其实就是一门关于爱与智慧的艺术,而引领我走上这条教育研究幸福之路的,正是第四教育署班主任工作室。

启 程

2013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第四教育署班主任工作室,在德育专家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班主任建班育人八大实务工作”的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我负责的是“优化班级文化形成积极舆论”的研究。陈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明确了责任和标准;我们也在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把握目标和方向。《引导和接纳学生文化》《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浅论班级文化建设的三要素》……我第一次出于对一个问题深入研究的愿望而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资料,这种理论武装犹如在一段旅程之初,背上了行囊,充足了能量,让我在整装启程,在教育的研究之路上充满了热情和动力。

发 现

在理论学习之后,陈老师又提出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目前,学生中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文化,它与教师的认知判断一致吗?我们有没有真正针对学生文化来开展教育……”于是,我和组内成员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分析班主任眼中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学生真正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差异,为后续的策略研究提供依据。我觉得这样的实践研究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给我学会发现。有时候,当我们在班主任的工作道路上走得久了,就会失去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度,会依赖于感觉和经验,会慢慢厌倦和麻木。我意识到,思考和研究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我们不至于错过路上的每一道风景。

转 角

研究之后,如何把理论的课题研究报告转化为生动的宣讲课程,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陈老师再次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去理论、加案例、分步骤,深入浅出、情绪感染,这些指导帮助我们走出死胡同,踏上新的探索之路。的确,教育就是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教育研究的目的就是追求创新,适时地转变角色,从学生、家长的位置思考问题;转变视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发展的眼光研究问题;转换态度,用更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新时代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建班育人素养。

回顾在班主任工作室走过的研究之路,曲折蜿蜒,留下了我精耕细作的足迹;拾级而上,见证了我的成长攀登。如今,我已担任学校教科研主管的职务,带领一个项目团队开展市、区级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这无疑得益于班主任工作室对我的培养和影响。我非常感谢班主任工作室对我的磨炼,让我学会了将不断思考、深入研究作为一种习惯,将精益求精、创新进取作为一种品格。

教育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而教育研究提升了我们爱的能力,是一条通往教师职业幸福的道路,我愿永远在路上。

浦东新区世博家园实验小学 裘文瑜 提供

案例18-3

知行合一

从教育署成立班主任宣讲团以来,我已经连续担任了四届。这是一个让我从一名普通班主任成长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平台,帮助我走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成长之路。

2013年,教育署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由专家为我们提供班主任专业研究的指导。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班主任工作室,并在陈老师等专家的指导引领下,不断提升实践和反思的能力,为走向班主任专业发展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从不知到知

在班主任工作室中,我和上海市北蔡中学的朱老师、上海市上南中学东校的徐老师组成了研究小组,承担了“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管理”研究课题。该课题是基于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乏人性化的倾向提出的,如居高临下——权威型教育,简单粗暴——体罚型教育,随心所欲——主观型教育,形式主义——任务型教育,千篇一律——切菜式教育,放任自流——牧羊式教育等。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帮助班主任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另一面也希望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践反思,为班主任们提供人性化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课题的初衷非常美好。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困难重重。首先,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资料比较少,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还不深入。但陈老师和王老师鼓励我们大胆研究实践,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有了专家和领导的鼓励,初生牛犊的我们也有了动力和源泉。

每一次的课题探讨,陈老师都是仔细听完我们研究小组的汇报,并提出问题深入追究。有时被陈老师问得窘迫了,我们红着脸支支吾吾说不出半个字来,就赶紧埋头记下问题,回家再做功课。为了解答一个个问题,我找来了许多相关的书籍资料,如《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班级经营》等,从魏书生、李镇西、万玮等著名班主任的教育案例中寻找答案。

在那段为了做课题啃书的日子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然后知不足,感觉自己就如同一个步履蹒跚的婴儿,跌跌撞撞地走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如果说在参加班主任工作室前,我是带着些许骄傲去给署内班主任做宣讲的话,那么,在加入班主任工作室后,我的些许骄傲完全没有了。我突然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室就是一个让我放空自己,静下心来,反思工作,继续前行的起点。而这个起点将帮助我开拓视野,提升境界,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从知到行

当我们在专家指导下,慢慢梳理问题、课题日臻完善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把研究成果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去。一方面是让研究成果发挥实践应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检验课题的研究价值。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自己学习班主任工作的过程。

就这样,我一边研究课题,一边将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运用,并对课题进行修改和调整。我欣喜地发现,自己建班育人的风格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首先是心中有“魂”。这个“魂”就是建班育人的理念,那就是人文关怀。班级管理不应该成为简单意义上的管束,而是基于学生发展的理念。有了这样的理念,在思考班级管理中便有了方向和目标。

其次是手中有“法”。这个“法”是建班育人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方法。就这样,我的班级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那就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管理。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这一体系中充满自信和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收获着成长和幸福!

如果说在还没有参加班主任工作室前,我还是充满困惑和矛盾地开展着班主任工作的话,那么,参加班主任工作室后,就如同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从理念到方法,变得如此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我寻找到了符合自身风格特点的班级管理体系。于是,我成了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室为我提供了一方沃土,引领着原本浅薄的我走向“知”、走向“行”,并实现了“知行合一”。我也深知,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道路很长,建班育人还有更多需要我去深入研究的地方。但班主任工作室给予我的新突破,便是一个最好的起点……

浦东新区北蔡镇中心小学 孙丽萍 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