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子罕篇第九》中,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问子贡:“孔夫子是圣人吧?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本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艺的。”孔子听到后,纠正了子贡的说法,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少年时贫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那些地位高的所谓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的。”孔子否认“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没有天生的圣人,也没有天生的多能。他之所以成为孔子,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第一,“贱”。孔子年少时,由于地位卑贱,不可能到贵族学校中去学习技艺;正因为“贱”,“吾不试,故艺”,他没有被任用做官,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自幼受到严格的母教,因而“十有五而志于学”,在学习中,在实践中,让他长了本事。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育让他这个地位卑贱的人“三十而立”。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多能鄙事”。“鄙事”,即低下卑贱之事。孔子从少年时代开始就从事劳动,放过羊,赶过车,当过仓库保管员,还当司仪,会演奏乐器等。这些事不但让他增长了见识,接近了低层的民众,而且让他深切感受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贫穷、地位低下的人,要接受教育非常困难,这就为他尔后萌生“有教无类”的思想打下了实实在在的情感基础。我们可以这样判定:没有孔子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就没有孔子的“有教无类”。
第三,“吾不试,故艺。”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篇第九》)牢说:“先生说过:‘年轻时,我没有被任用做官,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所谓“艺”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就是当时贵族和士人熟悉并遵循的流行的礼和乐,掌握射箭的技术,学会驾驭马车,学会写字,以及一定的计算能力。因“贱”而“不试”,“不试”而“故艺”,这就为“有教无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之后广收门徒,就是以“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