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思考: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是否应该请教别人;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取得仁义。”本章中,孔子谈“九思”是从人的言行举止各个方面系统而具体地讲解了君子的道德规范。孔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问题,要求自己和学生的行为举止都要考虑从九个方面遵循道德规范。
在孔子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非常重要,学生的提问,他的答疑,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在启发学生学会思考。比如他对他忠诚的信徒,他十分钟爱的弟子子路,常常耳提面命,让他学会思考,从而使其改掉“鲁”和“野”的毛病。一次,孔子给曾参和其他弟子讲学,孔子说:“曾参啊,我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的。”孔子离开后,别的弟子问曾参:“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子很会思考,他根据平时孔子上课所发表的言论,非常精辟地总结了孔子之道的精髓就是“忠恕”。
“思”极其重要。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思”,后人总结出新的成果。孔子的学说,就是通过孔子的“思”,对前人成果总结的结果。比如,“仁”和“礼”,前人早就提了出来,但经过孔子的“思”,就有了孔子所具有的新的“仁”和“礼”的含义,并使“仁”成了孔子学说的核心。
思则疑,思则动,思则改,思则变。世界上多少新的观点,新的学说,都是在反复地思,又都是在反复地验证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新的发明、新的创造,也都是在反复地思,又都是在反复地验证之后有的。不思则静,不思则退,不思则罔。
孔子在“九思”外,在不同的场合中还提了许多思,比如“见贤思齐”“见利思义”等,都是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上说的。有的时候,孔子没有明说要思什么,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理解到,孔子还教育弟子哀思亲,学思用,文思质,行思敏,为政思民等。
所以,“九思”并非只九思,该思则思。学会思考并善于思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孔子反复给学生讲“思”,意在说明“思”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