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的学生琴牢听孔子说过:“年少时,我没有被任用做官,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这也是孔子自评多艺的原因。孔子学无常师,善于取法他人,博取众人之长。他“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听到这个消息,便去拜见郯子,向他请教少昊氏时代的官职制度。
孔子的学生琴牢听孔子说过:“年少时,我没有被任用做官,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这里的“艺”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也是孔子自评多艺的原因。孔子学无常师,善于取法他人,博取众人之长。他“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二十七岁时,鲁国的附庸小国史官郯子来朝见鲁公,在一次宴会上,鲁国大夫昭子问起郯子关于少昊时代以鸟名官的情况,郯子做了详细的回答。孔子听到这个消息,便去拜见郯子,向他请教少昊氏时代的官职制度。孔子二十八岁时,到晋国去向闻名于诸侯的乐官师襄学琴,他翻来覆去地只是学弹一支曲子,先学到了奏曲的技巧,再领会到了曲子的志趣神韵,最后体会到作曲者的风貌和精神为止,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他到雒邑还拜见了负责掌管周王室典籍,学问高深莫测,后来著有《道德经》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向他“问礼”——请教具体的礼仪制度。老子具体而详细地做了回答,他受益匪浅。孔子在向其弟子谈到老子时,说:“我看老子,就像龙一样,他的学问高深莫测,志趣超凡脱俗,像蛇一样随时屈伸,又像龙一样应时变化。老聃,他真是我的老师啊!”在向老子问礼的同时,他还去请教了周王室的乐官苌弘,亲身体会到了音乐的感染力量,认识到了音乐与政教之间的关系,由此更加肯定“乐”与“礼”不可偏废,确立了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正确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