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学生如子女

视学生如子女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个收获:听到了学《诗经》的意义,听到了学礼的好处,又听到君子不偏向自己的儿子。”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的弟子陈亢以为孔子会给伯鱼传授比其他弟子更多的东西,带着好奇心向伯鱼打听,目的也希望学得更多的东西。孔子把学生视同自己的子女。学生对于教师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是一视同仁,看得非常重。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陈亢问伯鱼:“您从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不同的教导吗?”伯鱼回答:“没有。有一天,我父亲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快步经过庭院。父亲问:‘学过《诗经》吗?’我回答:‘没有。’父亲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就学《诗经》。又一天,父亲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快步经过庭院。父亲问:‘学过礼吗?’我回答:‘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不能立足。’我回去就学礼。我只听说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个收获:听到了学《诗经》的意义,听到了学礼的好处,又听到君子不偏向自己的儿子。”

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子的弟子陈亢以为孔子会给伯鱼传授比其他弟子更多的东西,带着好奇心向伯鱼打听,目的也希望学得更多的东西。但是伯鱼的回答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话,而这些话,在孔子给弟子们授课中早就讲过了,而且讲得更详尽、更深刻、更透彻。以“礼”为例,他不仅讲了礼制、礼仪,还讲了礼政。这一切,都说明了孔子并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孔子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他对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公平、公正的,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对他有所偏私,就会更特殊一些;也并不因为其他学生与自己无血缘关系就胡乱应付,有所保留。孔子把学生视同自己的子女。学生对于教师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是一视同仁,看得非常重。如果爱者亲,亲者亲,智者亲,而疏者疏,愚者疏,顽者疏,不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么,对爱者、亲者、智者是一种放纵,对疏者、愚者、顽者是一种放弃。这不但会使二者造成一种对立,也会对前者造成一种依赖,对后者造成一种逆反,对师对生都不好。

教师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出于公心,一切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培养人的目的出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