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体性思维教育观的总体性假设

实体性思维教育观的总体性假设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每个教师都有着其预先性假设。这种假设可以体现在其理论探索的论文或课堂行为中,也体现在他对学生的态度、对工作的方式等等各个方面。叶澜教授认为,“哲学提供思考教育问题的前提性假设”[2]。可见无论何时,人的认识总是有着其前提性的假设,也就是其背景性的世界观、宇宙论,不管其是否意识到;其实这也就形成了其特定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基本依托。

其实,人无论做什么都是有其前提性假设的,不管他是否意识到,正像每一个人都有其理想或世界观一样。怀特海认为,对思想和行动的判断都取决于这种隐蔽的先行认识(presupposition)[1]。同样,每个教师都有着其预先性假设。这种假设可以体现在其理论探索的论文或课堂行为中,也体现在他对学生的态度、对工作的方式等等各个方面。但究其教育行为背后的原因——即其哲学观,或名其为宇宙观——那才是最重要而关键的。叶澜教授认为,“哲学提供思考教育问题的前提性假设”[2]。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拉伊也认为,“假设是新旧教育学之间的联系环节”[3],所以说我们“为了要进行研究,就需要具备一副眼光,并且把它贯注于你想要了解的事物”[4]。可见无论何时,人的认识总是有着其前提性的假设,也就是其背景性的世界观、宇宙论,不管其是否意识到;其实这也就形成了其特定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基本依托。

基于实体性思维的世界观的基本假设:世界的本原是坚实的物质,具体来说其性质就是惰性的物质性、坚固的实体性以及所认识的对象性(造成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分割性);在这种教育观下,容易形成基于实体性思维的教育观的假设:与之相应的是作为有待改造的客体和有待去装载的容器——学生;还有作为社会代言者的、不太需要主动性的、类似录音机角色的教师,以及主要体现于社会功能的依附型的教育。于是,教育的客体性、学生的容器性、改造性、预成性、过分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外在的社会性等等特征就在此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