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卡尔《历史是什么》述解

卡尔《历史是什么》述解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已故历史学家爱德华·H·卡尔的名著《历史是什么?》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中译本出版于80年代,是一本旧书了。卡尔的答卷也未能尽如人意。《历史是什么?》之殊胜,在于“不落两边”。卡尔的这个观点影响广大,正是它奠定了他和《历史是什么?》一书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卡尔认为,历史学家的工作除了提供新证据,就是解释历史和概括历史。《历史是什么?》一书于“历史的解

英国已故历史学家爱德华·H·卡尔(1892~1982)的名著《历史是什么?》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中译本出版于80年代,是一本旧书了。但它又是一本好书,凡论历史义趣详确,能诠所诠,非常难得;可充历史哲学接引初机之书。

“历史是什么?”这样的对于一门学科的本质的追问,只能是哲学的。此问题包含对于历史本身运动的思考和对于历史学性质、功能的反思。有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头脑中还只有些片段的历史意识,而无历史哲学这个全盘、这个“顶层设计”。这无疑是欠缺的。不求解学科的基本问题,借佛教法语,都是“方便说”而非“究竟说”,依“不了义”不依“了义”。必定迷失、蒙蔽,没有治、教史的清醒和自觉。

“好书不厌百回读”。问题在于卡尔此书实不易读。历史哲学理论经纬交罗、缠夹不清,对于纲举目张、按部就班地阐述乃是一种考验。卡尔的答卷也未能尽如人意。加上有些东西他自己也没想透彻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使读者未免有杂乱之感。

今区区微意,试会其精要,稍加梳理推阐。

20世纪前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后有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笔者研究,卡尔是个过渡性和跨界的人物,他的书一方面有关于历史进程的形而上学的论证,另一方面,也有对于历史知识的研究。《历史是什么?》之殊胜,在于“不落两边”。

真实性、客观性为历史的第一义谛。中国古代不疑“信史”,有所谓董狐直笔,“书法不隐”。但用美国历史学家彼得·诺威克的一本913页皇皇巨著的书名的说法,那只是一个“高贵的梦想”[1]。美国历史学界为“客观性”问题,自19世纪末起争论了整整一百年,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卡尔的书自然也循例在此破题。

“历史是什么?”历史有双重涵义:一、指过去发生的事,所谓历史事实的实在性;二、指这种史实的再现或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早已灰飞烟灭,人们无从直接面对,只能通过用文物和文字表述对于它们的重构、再现(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柯林武德提出在思想中重演过程),方能了解、认识它们。我们一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乃是“经过选择的过去,还有大量被忽略的过去”[2]。如此,过去的事实并不自动地转变为历史事实,它的实现依赖于历史学家这个中介、媒体的工作。卡尔首先要告诉读者的是,人们做不到完全真实地复原历史,人们看到的历史,并非一个纯客观的过去。原因就在于进行重构和再现的历史学家各自坚持己见,做不到不带感情、没有偏见或立场完全中立。

卡尔很可能是第一个正面提出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的人,他提出“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和材料(历史事实)之间一个互动的过程”[3]。卡尔的这个观点影响广大,正是它奠定了他和《历史是什么?》一书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

除了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的关系,深入下去,还有历史学家和社会的关系。“一个人最早的观念来自别人”,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人性’是由占优势地位的社会状况与社会习俗所铸造的一种历史想象”。“历史学家在开始撰写历史之前就是历史的产物”,故“开始研究事实之前,你必须先研究历史学家”[4]。用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话说,就是“知人论世”了。

双重关系,这是卡尔对于西方古典知识理论——在认识主体和被知客体之间采取一种严格的两分法和英国“正统”思想方法——经验主义的一个革命。

但卡尔并没有滑进极端的相对主义,因为极端的相对主义勾销了历史的功能。唯有真实性,历史才能获得人们的信任,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其功能:一、中国传统史学所说的“借鉴”。“历史主要被设计用来为政策提供一种指南”。二、某种预见性。“预言部分地建立在其他相似事件类推的基础上”。[5]

卡尔接着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对客观真实的历史从何而来。

对于历史学家不可避免的偏见,卡尔区分了“好的和不好的偏见”[6]。如国际主义相比狭隘民族主义、“走在时代进步运动和开明运动前面”相比落在它们后面,要好。卡尔认为,历史学家以“好的偏见”建构的历史就可能比较真实。

个人认为卡尔展开犹不充分,具体地说,历史学家必须对于自己工作的偏见有高度警惕,采取谨慎的态度,处理近现代事件情感保持距离;还要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有一套方法。条件上,“自由获知权”[7]也不可少。

卡尔的书特别重视“作为进步的历史”,六章中花了两章来讲解。

他提出,首先,历史是运动,是一个过程;其次,因为不断有“获得性财产的转让”[8],因为科学发展、知识变化和理性的普及,历史的趋势又是进步的。“从整体上看,人类的过去是一部进步的故事”。尽管身处“已经是一个混乱的、甚至有威胁的世界”[9],卡尔对于未来仍满怀信心。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而中外古代则是倒退、循环或目的论史观。进步史观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无论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它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持乐观主义。卡尔认为他的进步论和乐观主义和黑格尔、马克思不一样,即没有所谓终极预设。黑格尔确有目的论的错误,但马克思不是。人类终须设想、预见历史发展的最理想、完美的结果,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力量的源泉,这可不是什么“绝对精神”或乌托邦。

自然,历史的进步不是取直线的,有偏离、曲折和反复。其次,历史进步也非绝对否定过去,过去有留下来和进步共存的东西。卡尔并不苟同混用历史进步(Progress)和生物进化(Evolution)概念,提出历史进步是逐步“积累”的,这些都可以视为是历史主义的。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历史的进步到了20世纪,也带来了历史学家的进步,如理性和科学的研究,包括态度和方法。

正因为历史是进步,是运动、过程,包含比较的意思,所以“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 “历史学家不属于过去,属于现在”。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卡尔比这个意大利人更进一步,提出历史学家还要避免、超越自身时代的局限。[10]

如果说奉行“国际主义”、“走在时代进步运动和开明运动前面”和超越自身时代的局限等都属于态度问题的话,那么第二、三章主要就是契入历史学的方法了。

卡尔认为,历史学家的工作除了提供新证据,就是解释历史和概括历史。英国获奖小说《狼厅》作者希拉里·曼特尔说过“(历史)总有那么一些空房间,是史料的阳光无法照亮的”[11]。卡尔说“解释是历史的生命血液”。解释的本意在于认清事实真相、寻求过去的经验或教训。而概括呢,则是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历史的观念的奥秘尽在于此。

《历史是什么?》一书于“历史的解释”详尽显义。怎样解释?一、用因果方法(为什么会发生?);二、用功能方法(怎样发生的?)[12]。其中主要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拿果问因。卡尔在书中明确地说:“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探求因果关系即是一般所谓的做分析研究。

历史复杂。各种事件、现象的发生,原因同样复杂。卡尔提出,“历史坚持接受的原则是按照因果的先后秩序来整理过去的事实”[13]

卡尔提出的一个先后是时代、社会在先,个人在后。这可以被视为在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他坚持了唯物史观,即民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不排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表达没有那么清楚)。“卡尔仍坚持个性对发展的整体趋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也承认个性对于正在发展的事情有一些影响”[14]。这,合乎辩证法。

对于原因不明显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之间隐藏的相互关系,卡尔提出历史学家的分析需要发挥想象力,即通过不断提出假设来解决。他举了马克斯·韦伯揭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存在联系的例子。笔者还可以补充两个:陈寅恪提出两汉魏晋天师道传播与东南滨海地域相关、唐太宗时统治阶级中有“关陇集团”和“山东豪杰”的对立。卡尔所谓“写作和研究的过程是假设与证据之间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15],就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胡适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卡尔指出,历史分期和把历史划分为地理区域也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必要的假设或思想的工具。[16]这正是各种通史各有其不同的编纂法的缘故,中学历史教师必得读懂教材目录背后的“假设或思想”,道理正在于此。

治史实不易,它需要历史学家的智慧和洞察力。

历史进程和自然演化一样具足规律性(它使历史也成为严肃研究的学问)。卡尔指出,处理个案的“历史学家并不真正对独特性感兴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独特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性”[17]。历史学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归纳推理,收集和审视事实,然后在其中发现普遍性。归纳是高层次的概括,卡尔引用《剑桥近代史》撰写人艾尔顿的话:“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收集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概括。”[18]笔者个人理解,概括和归纳之别似在事、理之巨细。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也有不一样,一、它们要通过人的活动得以体现,后者则不然。二、存在修正了历史事件的进程的偶然事件。此自然规律亦无。凡自然规律必不能被“证伪”。偶然性既然是个别、特例,那就“不能在任何的合理解释之中。也不能进入历史学家的最大原因的等级序列之中”。盖因偶然无法进行概括,也难能传授经验教训。[19]

对于两个著名话题:1.历史决定论(或“黑格尔的恶动力”);2.历史偶然性(克列奥佩特拉的鼻子),卡尔即持此种人类自由意志和个别、特殊原因的观点。但卡尔区分了历史目的论和历史决定论,并未将两者混为一谈。他坚决拒绝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目的论,而实际上认同历史决定论。卡尔早年出版过关于赫尔岑及其朋友的书《浪漫的流放者》,想必对这位俄国思想家由服膺黑格尔的逻辑性到谕扬“历史即兴的随意散漫性”的转变了然于心。[20]

由此可知,概括和解释是处理,归纳推理和分析、假设是操作。既无概括,又无解释,那就把历史降低到整理史料的层次了。

历史有无客观性的讨论,牵涉到历史和科学的关系、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问题。

历史哲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历史的风尚(“论从史出”)和基本方法(假设和概括。“在一些自然科学中,科学的假设更类似历史学家的概括”[21])和自然科学原无二致。但历史不是科学。实证主义史学,如19世纪的德国兰克学派,极力宣称历史是一门科学,是错误的。科学真理按照牟宗三的说法,必是可以量化、有实证数据的[22],而历史研究的成果未必符合此标准。现代医学、经济学的学术论文几乎全篇统计数据,历史论文不可能那样撰写。

历史和科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是,历史有道德判断。笔者的认识,历史兼有两套话语:政治的和伦理的。

卡尔反对把历史学家的立场等同于道德家的立场,亨利八世或许是一位坏丈夫,却是一位好国王[23]。但这并不意味着重要历史人物的私德不重要,也不意味着道德判决不是历史的合法组成部分。卡尔引用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的话说:“道德准则的恒久性是历史之所以威严、神圣、有用的秘密所在”。卡尔的睿智在于,他认识到我们的道德判断均在某种概念框架内运作,而此概念框架本身也是历史的产物。道德概念,什么“自由”、“平等”、“正义”、“民主”都是抽象术语,是思想中的范畴,若不把具体内容放置其中,是没有意义的。卡尔还说:“真理横跨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24]此语也堪称经典。

以上,即为《历史是什么?》一书科判。是否有当,未敢我执。

为《历史是什么?》写导言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理查德·J·埃文斯说卡尔是书“本质上属于新闻作品”[25],贬低了该书是作者“对于一般意义上历史之全面的看法”[26],解决了诸如历史真实、历史表现、史学目的和历史认识等历史哲学重大问题,精邃富赡,具有概论的品质。此卡尔历史哲学著述流通极广,至埃文斯发表导言,已发行25万册。中译本吴柱存版发行1万3千5百册,陈恒版印刷6次;曾经用作英、美大学历史系的教材。笔者直欲比诸佛学中龙树的《大智度论》和无著的《瑜伽师地论》。无论赞不赞同卡尔,学习历史,他都绕不过去。声名卓著的美国女历史学家、《八月炮火》一书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就曾回顾过她怎样“和卡尔先生长期无声辩论”[27]

虽然早在伏尔泰那时就提出了“历史哲学”的概念,但历史哲学19世纪还没有,而要拜卡尔为之颂扬和辩护的20世纪所赐;如历史和科学的不同,要到德国人狄尔泰才开始讨论。而20世纪历史哲学经典,宏观叙事而兼涉历史认识论,独逊《历史是什么?》。

卡尔研究历史现象,站立唯物史观和运用辩证法的范畴。虽然卡尔本人从未说过,但笔者认为他的史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说:“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过去六十年里一个主要的新趋势。”[28]当然,还有融会和马克思主义相通的西方社会科学学科的成果。卡尔很早就有人类整体史的坚定理念,旗帜鲜明地反对欧洲中心论,他第一个站出来要求英国大学历史系进行课程改革,“强制性的从早期中世纪以来的英国史下降为必修课,这为逐渐变化开辟了道路,大约四十年之后,社会史、印度史和非洲史、性别史、文化史成为剑桥大学本科课程的重要内容”[29]。卡尔谙悉历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于后现代思潮并非无知。他肯定弗洛伊德的价值和提出“正是语音的用途迫使历史学家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概括”,还很时髦甚至超前。无疑,卡尔的历史哲学是一个开放而非自我封闭的学说体系。

毋庸讳言,卡尔本人就像他指出的一切历史学家那样,也不免有其局限性,埃文斯从他的书中挑出了一些,如成者为王、精英主义等。笔者的意见,从后来历史学日益技术化和实现语言学转向看,《历史是什么?》一书的缺漏,主要还在于形式、历史叙事的组织方面论列的空洞。

最后,用书中的两句话和同行诸君共勉:

“历史浑身上下都渗透着相对性”。历史学者,把握主客观之间的张力,“谨慎地航行在锡拉巨岩与卡律布迪斯漩涡之间”[30]吧!

参考书目:

1.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美)彼得·诺威克.那高贵的梦想:“客观性问题”和美国历史职业[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93.

[3](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0.

[4](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19,120,128,108.

[5](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7,165.

[6](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7.

[7](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

[8](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21.

[9](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48.

[10](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5.

[11]见澎湃新闻.2015年1月23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6939.

[12](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88.

[13](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87.

[14](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7.

[15](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9.

[16](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55.

[17](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58.

[18](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60.

[19](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03,207.

[20]朱建刚.革命之后迷茫的赫尔岑[N].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8-21(394).

[21](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62.

[22]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3](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71.

[24](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78,236.

[25](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6.

[26](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2.

[27](美)巴巴拉·W·塔奇曼.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5-16.

[28](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69.

[29](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9.

[30](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66,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