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确定性之美

不确定性之美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管理学内在的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不协调关系称为不确定性关系,将其延伸到管理教育之中,并对管理教育中的理论范式、概念和知识流动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管理学内在的不确定性派生出了管理教育的不确定性。最终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这就是管理学教育的不确定性之美。一旦放弃公私二分之法,行政学与管理学就会靠得更近,不似朦胧胜似朦胧,不是模糊胜似模糊,这是管理之道不确定性的意境之美。

杨龙芳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摘要】管理学在演化途中被深深地刻上了不协调、冲突和多样性的烙印,至今难以形成统一的范式,甚至潜藏着被文化肢解的消亡风险。本文将管理学内在的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不协调关系称为不确定性关系,将其延伸到管理教育之中,并对管理教育中的理论范式、概念和知识流动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管理学内在的不确定性派生出了管理教育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理论演化 范式多样性 管理概念 管理教学

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从实践来看,管理学从诞生之时已呈现出一种全球化态势,自成体系的中国在当代改革开放中也不得不对它抱以极大的开放情怀。就理论而言,管理学在演化途中被深深地刻上了不协调、冲突和多样性的烙印,至今难以形成统一的范式,甚至潜藏着被文化肢解的消亡风险。本文将管理学内在的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不协调关系称为不确定性关系,将其延伸到管理教育之中,并对管理教育中的理论范式、概念和知识流动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管理学内在的不确定性派生出了管理教育的不确定性。最终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这就是管理学教育的不确定性之美。

这是一个涉及管理学理论范式的大问题。用中国传统话语来说,这是一个与“道”有关的大问题。

管理学存在多种范式,人们对这点几乎已达成共识,而范式之间的多元竞争,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管理学学术思想极为不正常的表现。管理学诞生百余年,历经多次学术论战事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历史路径,呈现出多元多线发展态势,极大地张扬了管理之道的不确定性,管理之道非常道。

管理之道非常道首先体现为古典与现代之冲突。古典管理学,即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确立的管理学经典传统。这条传统路径由厄威克高度条理化,形成传统的知识谱系。透过古典传统和谱系,折射出权威、官僚和计量的光芒,在当下已成为久久不落的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现代管理学,即德鲁克、卢桑斯、明茨伯格等人开创的新精神,形成管理学知识的新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使命、责任、隐喻高峰屹立,迎着朝霞,美丽无比。管理学源头之境和流变之境,不仅突显了管理学演化中存在的大断裂,还极大地预示着管理之道的不确定性之美。

管理之道非常道更体现为管理学之自大和行政学之傲慢的理性危机。管理学固然同私企经营相关,其经营理论易于体验、感知和理解,而顾客、利润和绩效,这些是管理学之所以成为显学的标识符。相反,行政学诚然同政府运行相联系,其智识的历史累积远远早于管理学。行政理论往往需要领悟、意会和启示,公共、服务、伦理,这些构成了行政学之所以成为基础学科的基石。行政学比管理学有更多的“经学味”。换言之,行政学远比管理学更具有法学传统。一旦放弃公私二分之法,行政学与管理学就会靠得更近,不似朦胧胜似朦胧,不是模糊胜似模糊,这是管理之道不确定性的意境之美。告别了行政学的管理学必定会丧失想象力。泰罗、福莱特、韦伯、德鲁克、明茨伯格等大师的学术思想无时不在昭示着这个常被人们遗忘的常识。无论是管理学,还是行政学,它们都挣扎在人类合作竞争之道的困惑之中!

管理之道非常道还体现在质量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直接冲突之中,前者太重视环境的影响,后者太高估人的能力。管理之道非常道也存在于管理思想大家的内在理论结构之中,麦克雷戈管理企业人性面中的X理论和Y理论是这个论题的最好证明。

另一个大问题同管理之道非常道相关,这个问题就是管理之名非常名的大问题。借西方之话语来说,这涉及管理学的概念问题。

所有的管理学研究,特别是要从事有建树的管理学研究,都不能不归结为管理学的概念研究。泛科学主义的局限、实证主义的倒塌都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基于这一点,管理概念的清晰、整理和系统化成为当代管理学前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工作。深圳大学图书馆珍藏着令人难忘的四部重要的管理学工具书,第一本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学者罗森堡(Rosenberg,J. M.)编的《工商与管理词典》;第二本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国学者尼斯伯格(Nisberg,J. N.)编的《最新经营管理词典》;第三本是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学者摩根·威泽尔(Morgen Witzel)主编的《工商管理辞典》;第四本就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乔纳森·萨瑟兰德(Jonathan Sutherland),黛安·坎威尔(Diane Canwell)著的《英汉帕尔格雷夫管理词典》。这四部书都有一个共同的旨趣,那就是初步尝试管理词汇的标准化。这是一个宏大的企图,若能实现,它将会深远地影响管理教育的国际化,这无疑是一种历史性的影响。正是这样一个宏大的企图,显示出管理学教育的苍白无力。还是乔纳森·萨瑟兰德和黛安·坎威尔比较理性,他们两人在《英汉帕尔格雷夫管理词典》中用箴言般的语言警醒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讨论,但是相互理解中的未知障碍常常妨碍它的进展,有时甚至使进展停滞。这些障碍从来不是因为词汇的缺乏……障碍往往悄悄地产生于不被察觉的用法差异上。”[1]这意味着管理学概念的用法差异是管理教育内在理解中的最大障碍。说得透彻些,管理概念不仅会受到特定国家文化和特定群体亚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地方知识的限制。管理概念甚至会遭遇特定的国家文化、特定的群体亚文化、特定的地方知识三者合力围剿的消亡风险。

管理之名非常名首先会受到特定的国家文化的影响。特定的国家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现象,是特定民族心灵深处的密码,这是外人很难破解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文化相对世界其他文化,对管理概念具有更强的排斥倾向,中国文化体系相对具有完整性。如近代以来的选择技术拒斥制度倾向,当今的治国重于理政倾向,管理就是执行力的思想时尚等等。亚文化对管理概念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国外体现为团体和利益集团为主体的多元性亚文化所影响,这可以说对管理概念的影响是带有开放性的不确定之美。反观中国,中华文明沉淀下的官僚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亚文化,极大地彰显了中国人的圈子和关系。对于圈子和关系之外的人来说,这比西方团体所显示出来的不确定性复杂得多,而对于圈子和关系内的人来说,这的确类似林语堂先生所说的潜宪法,这使管理之名非常名从不确定性之美走到了不确定性之恶。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深思的!

管理之名非常名在更多的情况下体现在地方知识之中。地方知识的存在同问题的解决路径有联系,也同对“行”的过度重视相关。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这是无可非议的。重视“行”也是无须辩论的。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离开问题发现、离开知来理解行,这是有大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方向性的错误。出于防范这种方向性错误的考量,正确运用地方知识,管理概念才会有丰富的外延,管理之名非常名也才会彰显出不确定性之美。正是因为这种管理之名非常名的不确定性之美,管理工作才最终成为一门艺术,从而使管理学达到了智识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言的“转识成智”。

论述了管理之道非常道,分析了管理之名非常名,现在该谈论管理之教非常教这个大问题了。这个大问题,不仅涉及管理知识流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还涉及个体的管理知识自主生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知识的流动过程绝不是一个乘积效应,只会发生倍增和叠加,而从不会发生递减和流失。事实上,知识的流动是一个断裂与承续的过程,如光之波粒之构成一样。一旦明白这样一个隐喻,教学问题就会得到明确的界定。管理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播问题,也就是说,教学并非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传授问题。“言传”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很大部分是靠学生去“意会”。管理教学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问题,这就是说,教学并非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学习问题。“学习”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很大部分是靠老师去“启发”。

从管理教学问题的本质出发,一个有个性的优秀教师在心灵深处必定有两个同时存在的精神世界,即“言传”的世界和“意会”的世界。“言传”的世界决定了教师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直接的认知反应,而“意会”的世界决定了教师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间接的心灵共鸣,后者往往比前者显得更重要,因为它与学生的反思思维有更深层的联系。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意义上的反思性的存在最终决定了管理教学的深度和管理教育的有效性。这也是管理教学不确定性之美绽放出来的智慧花朵,有朝一日,它必定结出丰硕的果实。

“意会”世界的存在是一个有个性的优秀教师的生命活力之所在。这就要求教师是一个个性自由的人、一个思想自由的人,甚至是一个文化自由的人。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求将这些精神世界的多重自由变成心灵深处的习性。这些心灵深处的自由从根本上保障了一位有个性的优秀教师的管理知识的生长是一个自主生长的过程。管理知识的自主生长过程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即从事实中磨砺信念、从结果中汲取思想、从研究中归纳观点。这三个基本环节本身就是教师个体管理知识自主性生成的基本路径。一个有个性的优秀教师总是在这三条路径上徘徊,不断呼唤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创新自己独有的话语结构,清晰地阐释自明之理,道出些旧话新说之论。一个有个性的优秀教师会在自己的话语中改变自己,更新个体性的管理知识,也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甚至是一句话可能会诱发世界发生改变。

一位有个性的优秀管理学教师,即使做到了这三点,他或她仍然是有局限的,甚至说仍然是有缺陷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管理知识内在的高度艺术性构成和属性。一位有个性的优秀管理学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管理知识内在的艺术消解为“言传的知识”和“可学习的知识”。

与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管理知识内在的艺术也并不是什么都可以传授,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学会的。这就从根本上显示出管理教学最大的不确定性之所在。管理教学的不确定性昭示出一个深刻的见解:管理教学越是个性化,管理教育就越是国际化。个性化的管理教学是国际化的管理教育的前提条件,管理教育国际化是管理教学个性化的自然展现的结果。离开管理教学个性化,关于管理教育国际化的谈论就会成无源头之水。管理教学个性化内在的源头之水,是流动的水,是管理教育国际化的活性之水。

管理知识如光。“流动”,这两个神圣的字眼,它们是管理教育的一个美丽象征,一个彩虹般的象征。这个象征在终极意义验证了一句流行语:“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谁说。”这说明管理的理论范式、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都同管理的言说者有极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简单来说就是:管理之道非常道、管理之名非常名、管理之教非常教。

[英]E. C. 艾尔. 管理基础(第2版). 蓝伯雄等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英]E. C. 艾尔. 管理基础(第2版). 蓝伯雄等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