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校”似“品茶”

“治校”似“品茶”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的真义是唤醒和引导、抚育和建构。“中医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平衡调节、全息生命的观念,它所侧重表达的是生命与疾病现象的动态调节关系。把办学理想落实到学校发展的规划中,是校长的重要责任。“怀才”的人,体内宛如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教育就是培育生命的质量。管理是学校的脊梁。对他人所犯的错误应给予宽容。高中教育要研究教育对象的问题。

教育的真义是唤醒和引导、抚育和建构。学校是学生心灵的故乡、成长的摇篮,学校是教师精神的乐园、发展的沃土。把握理想和现实的平衡,把握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素质培养的平衡,把握落实基础和体现创新的平衡,科学和人文并重,规范和个性共存,基础和特长兼顾。

(一)管理絮语:“治校”似“品茶”

“中医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平衡调节、全息生命的观念,它所侧重表达的是生命与疾病现象的动态调节关系。

1.“规划”似“财富”

规划是一定时段内空间布局及其内涵的调整和设定,它的目标是未来,基点是现实,而现实是过去的积累。科学的规划是永远的财富。当前我们要在同质化的倾向中,挺立自我思考的主体性。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正如生了病要去看医生,而不是自己研究《本草纲目》。任何部门的《规划》,都是从宏观的层面进行设计的,其意义、目标、内容、措施等,总是提纲挈领,以达纲举目张。

规划似财富,选择财富的管理方法一定要稳健且可持续。它可能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是要想获得冠军,首先要跑完全程。教育内在的规定性、客观规律是什么?它在当代的要求又是什么?企业家要不断寻找经济增长点,当校长的要不断寻找学校的发展点。把办学理想落实到学校发展的规划中,是校长的重要责任。

2.“怀才”似“怀孕”

学校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五大板块中,最核心的是对人的管理。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一切当事人求真、向善、唯美以及习得主流社会的价值、规则、秩序、法则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当保护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关注人类的最终归宿。

师生培养和“煮汤圆”一样,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浮不起来的“汤圆”。“怀才”的人,体内宛如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你太有才了!”这话相当于说“你太需要时间了!”每个教育家的成长都需要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水土,需要个性化的发展。突破前人思想与文本的视域,寻求新的立足点与增长点,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3.“治校”似“品茶”

品茶亦如品诗,真正的妙处,是说不出的。品茶是慢的艺术,慢讲究的是精细,关注的是细节。教育播下爱的种子,延续教育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的责任和希望。教育的智慧,是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必然拥有的。

教师存在“读书少、研究少、合作少”等问题。教育不适合学生:“理念陈旧,以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学生;以管代教,削弱了教育的感化效用;方法粗放,缺乏润物无声的精细;实施落后,待学生出了问题才去补救。”

先进的科学文化应具有开阔高远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在新的时代风云中,不断提升博弈能力。活动是创新的生命,创新面前无“差生”。让农村学生愿意留在农村接受高效益的教育,就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

(二)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校长必须具备清晰的管理思路——“该干什么,该怎样干”是成功的开端,为此,应强化校长及师生的“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文化意识”,讲求实效,避免走形式、搭“花架子”,为学校发展“提速、增效、加力”。

1.强化校长的“四种意识”

效率意识。在学校中,管理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素质提升服务的,必须讲究效率和效益,即在保障一定教育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管理者要倡导和奉行这样的意识:早想到比晚想到好,早做到比晚做到好,今天做到比明天做到好,现在做到比以后做到好。

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目标指向。教育就是培育生命的质量。因此,在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关注每件小事、每节课、每个学生的质量。对学校来讲,办学质量的生命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学生未来生存的质量负责。

创新意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改进、改革,其目标是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应包括:创新需要继承和发展,创新需要改变自己,创新需要意志力,创新需要内驱力,创新需要有改变现状的意识。

文化意识。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领导、教师、学生内在价值的外显。文化引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每个人的思想、行动都在相应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引领下变成一种主动和自觉,教人自尊、求真、关爱、向善、进取,最终促使人人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和自我约束力。

一个人的意识,决定其素质,人的素质决定其能力。同样,校长的意识、素质与能力,对贯彻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管理是学校的脊梁。和谐团结、进取创新的学校行政干部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其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决定着学校的兴衰。

2.管理者的五项工作:设定目标、组织、激励与沟通、评估绩效、培养人才。

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机遇。”

(1)德鲁克的“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德鲁克“关键五问题”——

问题1: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问题2:谁是我们的客户?

问题3:客户需要什么?

问题4: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问题5: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2)管理者的五项工作:设定目标、组织、激励与沟通、评估绩效、培养人才。

绩效精神: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绩效精神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一个组织的“士气”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一起相处得是否好”,其检验标准应该是绩效。如果人际关系不以达成出色绩效为目标,那么实际上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是互相迁就,并会导致士气萎靡。

培养人及自己:管理者的资源是人,而人这种资源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希望不断提升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培训、指导和鼓励。应该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只有当人们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才能得到发展。人们工作时,不可避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他人所犯的错误应给予宽容。德鲁克写道:“一个人越好,他犯的错误就越多——因为他会努力尝试更多的新东西。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否则,他肯定将成为一个工作平庸的管理者。”

(三)基础教育的发展周期一般为20年左右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教育是把一个人从低处引向高处,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个人从虚假引向真实。”要有对教育事业发展周期认识的新觉醒,找到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契合点。

1.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入高中学习

高中教育要研究教育对象的问题。有专家说,当教育对象扩大到2倍的时候需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改革才能达到原来的水平。现在发达地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招生人数和十几年前相比已经扩大了1倍以上,我们需要用多长的时间进行改革?教育的发展周期一般为20年左右,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高中普及以后,教育必须作出调整,需要改革。这些孩子的发展需要也不一样。不同基础的孩子在一起,我们怎么调整?以前不想学习的不进入高中,现在需要他进入,学校怎么教?韩国现在搞提高高中毕业率,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增加教育制度的弹性、选择性,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入高中段学习。

2.高中课改的亮点是选择性

我们怎么教育?高中课程怎样发生变化?增加课程弹性,增加多样性和选择性,就像吃饭一样,开设尽可能多的自助项目,让吃饭人变换就餐的方式。

高中课改的亮点是选择性。走班、选课。团体合作,优化整合:差异性、合作教学、合作学习、分层施教等。“做好选择题、打好选择牌”。能选择是公平,会选择是水平。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培养高校和社会需要的学生。把考试做成过程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能够开发出优质的课程?有些老师上好课程都有困难。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而不是“输送”,因此,理想的学校应该是“研究性学校”。学校组织发展以培养性、研究性、实验性、示范性为特征的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当中,很难找到人家都从未找到而你找到了的新鲜东西。一般一开始只是新奇,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繁荣,从而达到一个高点。而后,人们由于厌倦,自然情绪低落,又出现了低潮,从而又复现原始状态。往往人们在高点时,就大肆宣扬,接着就衰退,从而走向平常。一般跳不出这个周期率。

3.美国与中国教育的差距,始于高中

第一,学制上有差距。大部分美国高中阶段是9~12年级,有四年的时间学习。中国的高中阶段其实只有两年,第三年要准备高考,基本就没多少机会学新知识了。

第二,课程上有差距。美国高中是学分制的,因此可以开出比中国的高中多得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都能开出上百门的课,跟一所小型大学差不多,这点中国大部分高中都无法相比。

第三,教师的水平有差距。美国的高中,因为要开大学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就要很高。美国的高中教师很多都有硕士学位,也有不少博士学位的。

第四,科目的程度有差距。美国的高中可以开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公共课程度的科目,中国的高中一般是不会开设大学程度的课程的。

第五,美国有“全国重点高中”。按照成绩高低,甚至根据成绩高低来录取学生。在每一所高中里面,美国是按照学生的程度来分班,有专门给能力最高的学生读的“荣誉”班,天才学生读的“大学预修班”,有全球承认的“国际班”等。

第六,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医院、政府机构、商业机构,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协调高中生的课外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因此,美国的高中生可以到大学上课,拿大学的学分;可以到科研机构,跟科学家一起做研究。

中国跟美国在教育上的差距,始于高中,到了大学,更加大踏步地拉开距离。高中,既引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国民素养教育,又决定高校与社会的人才质量,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以至国际上有一种共识: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