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课堂文化生大声认读词语师

绿色课堂文化生大声认读词语师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开始了绿色课堂文化的思考与构建,让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成为课堂的重要养分。知道水泡泡和句号的关系。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授课伊始,老师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演示课件出示一艘精致的小小的船。在教学六年级《中国茶》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的问题

⒈“绿色课堂文化”的概述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开始了绿色课堂文化的思考与构建,让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成为课堂的重要养分。在推进课堂文化的建设中,我们确立了依托“质疑文化”推动“思维型教学”,“对话文化”实现多元互动,“团队文化”促进和谐发展。经过实践和探索,我们确立了绿色课堂的“五字”发展目标(新、活、实、精、准,即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教学过程实、教学训练精、教学评价准);提炼了“五重五精”教学原则(重问题精创设、重自学精合作,重过程精训练,重引导精点拨,重拓展精评价);归纳了“五环节”基本范式(问题呈现——对话互动——情境强化——有效指导——反馈评价)、六步基本教学模式(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揭示目标、认知导航→自主学习、解惑质疑→互动探究、拓展提升→成果展示、共享快乐→检测评价、激励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创造的欣喜,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幸福旅程。

王岷老师讲授的一年级《青蛙写诗》一课,就充分体现了上述教学流程。

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地“呱呱呱”做诗,得到了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的帮助。教材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好课文。教学时从阅读入手,随文识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思想教育。

上课伊始,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

师: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讲述边欣赏画面。炎热的夏天到了,天气闷热。突然下雨了,真凉快呀!小雨点儿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漾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可美啦!小雨点儿落在绿绿的荷叶上,小水珠滚来滚去,好舒服呀!这时,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高兴地说:“我要作诗啦!”(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转身在黑板上边讲述边画简笔画)

生:边听老师讲述边欣赏画面。

师:请同学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课题——

生:(欢快地)青蛙写诗。

接着师生一同美美地朗读课文。

师:小青蛙写出了一首怎样的诗,它又是如何写成的呢?现在让我们快速打开课文,听老师给你们读一读。注意听清字音,尤其是那些你不认识的字。

生:端好书,感知课文内容,听准字音。

师:喜欢吗?那就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文。

在随文识字环节,学生以其独特的方式,放飞想象,呈现了缤纷的画面。

师: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你们看,趁你们刚才读的时候,老师把小青蛙的诗记录下来了。(出示没有标点的诗)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

生: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有问题吗?

生1:一口气读完可真累。

生2:乱乱的,不好听。

生3:根本就不像诗,都没有停顿。

……

师:别着急,小青蛙不用请,不用求,小伙伴主动来帮忙。赶快看看课文,都有谁来帮助小青蛙了?找到后动笔圈一圈。

生:自由读,动笔圈小动物的名字。

生:(举手汇报)有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

师:找得很准,能把话说得更完整些吗?

生:帮助小青蛙的伙伴有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伙伴的名字。(出示词卡)

生:大声认读词语。

师:先来看看第一个帮忙的小蝌蚪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生:读句子。

师:你们看,他读得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还注意节奏,这就叫正确、流利。

指导学习“给”,交流识字方法,练习说话。

师:大家看这句话中的“给”,拼读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1:我用加一加的办法,“合作”的“合”加上绞丝旁,就是“给”。

生2:我用换偏旁的方法,哈哈笑的“哈”换成绞丝旁。

生3:我用组词法记住它,送给、交给、还给。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一下子就能记住它。老师也有一个办法——做动作。

师:看清楚老师的动作(做给同学一枝铅笔的动作),谁能用上“给”字说一句话?

生1:王老师递给汤梓鑫一枝铅笔。

生2:王老师送给汤梓鑫一枝铅笔。

生3:王老师借给汤梓鑫一枝铅笔。

生4:王老师还给汤梓鑫一枝铅笔。

师:同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就表示不同的含义,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

师:你们想过,小蝌蚪为什么要当小逗号吗?我们一起书空写一个“,”。

生:因为逗号就像小蝌蚪。

师:多可爱的小逗号,多热心的小蝌蚪哇!谁愿意当个热心的小蝌蚪读读这句话?

生1:读句子。

师:这只小蝌蚪有点羞涩。

生2:读句子。

师:这只小蝌蚪有点不情愿。你想:小蝌蚪是第一个游来帮忙的,它的声音肯定最大。再试试。

生2:再读一遍。

师:这回小蝌蚪多热情呀!看来,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开心!大家一起读读。

师:第二个伙伴水泡泡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

生:学习“泡”,交流识字方法。认识“包字头”,书空写“句”。知道水泡泡和句号的关系。读出水泡泡的高兴和自豪。

师:小青蛙的诗还没写成,还需要水珠的帮忙,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⒉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完善“绿色课堂文化”

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各学科教师在学校绿色课堂总体模式的创建下,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促进了绿色课堂多元文化的创建,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更具鲜活的生命力。

(1)语文学科基本教学模式

①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低年级语文经过实践,以“感知—领悟—拓展”的课堂结构为核心,形成了识字教学基本模式: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协商互学→共同探究、练习反馈→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授课伊始,老师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教师演示课件出示一艘精致的小小的船。“看它来了,同学们,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船?”让学生自由表达。老师在板书“船”的前面加上了“小小的”,“读一读,看这时你的感觉是什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吗?”老师开始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然后,老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笔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互助认一认,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在读中自主识字。接下来,在学生汇报这一环节时,教师鼓励学生用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识字,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使课堂充满了趣味和快乐。最后,小组合作玩摘苹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巩固和复习。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做游戏,下课铃响了,却意犹未尽。

②高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高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探索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成为生动、活泼、自主、快乐的学习活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切实体验。可利用信息手段创设生动的画面,通过故事引入、谜语揭题等形式,将学生带入情境,以抓住学生的心。

引导点拨,自主体验: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精读领悟,深入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点”在关键之处,“拨”在疑难之处。

拓展延伸,升华文本: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结合起来,使知识向能力迁移,阅读向社会延伸,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拓展方式,从培养学生善写作、善读书、善观察、善交流等方面入手。

在教学六年级《中国茶》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回顾内容、引发思考。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课文围绕中国茶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来理清课文的写作脉络。接着在屏幕上出示一段话:“写了什么,人人都能看得见;怎么写的,对多数人来说却是个秘密。”引发学生探究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二是自读评点,品读感悟。教师和学生一起转换角色,成为品评者,在《一盅冷茶在早春》轻松、舒缓的音乐中开始了发现的旅程,边默读边批注边写感受。三是交流汇报,提升感悟。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把自己深入字里行间的理解和体验与大家进行交流,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对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点评。或品评作者在行文中遣词造句的精当,或品评作者布局谋篇的考究,或品评作者介绍事物纵横交错的叙述风格。教师及时针对学生的评点再度评点,将学生的思维指向了另一个深度和广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闪现了创造的火花。四是总结深化,整理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只有品评、感悟、诵读,才能走进文本,体会文情,才能真正读出文章的内涵来。

(2)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小组学习、组间交流等形式下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达到“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注重过程”的目的,探索出了两种教学模式。

①“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问题所必需的探究能力,有效地形成认识问题之基础——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而又将这一模式概括为:

②“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学习。“发现学习”的教学步骤:出示课题→联系旧知识→提出假设→验证→知识迁移→运用。在教学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看一看、比一比来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步:出示内容:比较两个分数

第二步:联系旧知识,分数的比较大小。

第三步:提出假设:两个分数相等吗?

第四步:验证:

①可以从分数的含义中迁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大小相同的两张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涂上阴影,用分数表示,另一张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2份涂上阴影,用分数表示。两张纸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取得份数也不同,但阴影表示对的部分相同,说明这两个分数虽然不同,但大小一样,说明两个分数相等。

②再选出两组这样的分数,如,学生再进行比较。

③通过三组分数的比较,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特点?

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学生讨论汇报规律。

第五步: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六步:运用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思维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3)体育学科教学模式:

体育课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我们构建了“情境式”教学模式,通过创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故事,并巧妙地把教学内容编入故事的情节之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目标。教学流程为:情景导入——创编故事——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尾声。

“情境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为低、高两段。低年级的“情境”主要采用童话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兔、小狗、猴子、小鸡、小蜜蜂、小青蛙、小鸭子、小蝴蝶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高年级的“情境”充分挖掘故事的内涵。例如:进行三年级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教学时,教师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等活动形式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小猴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又提高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课堂上,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4)美术学科教学模式:

美术分层教学通过绘画、泥塑、手工等形象、生动、多维互动的形式,精心地为学生创设交互学习与创造的空间,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学流程为:情境教学、引出主题——感受生活、走进艺术——激发兴趣、发散思维——大胆创作、综合评价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联想——创造。

在教学《生活中的花》一课时,来自同一年级三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坐到了一起,由三名美术教师共同上课。三名教师由硬币上的图案讲起,你一句我一句,相得益彰,向学生们介绍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含义。接下来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时候了,教师们结合自己的特长组织了中国画、手工制作和儿童画三个小组,学生们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花朵的美丽,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小组的同学。这样的分层教学,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想象、创造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在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情境中体验到了成功。

美术组三位教师经过精心构思,呈现了一节精彩的三人互动分层大课《优美的茶具》。为了让课堂再现生活的情景,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前,三位教师去了长春市博艺茶苑,拍摄了教学片断。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了拍摄的茶馆画面,学生在观看中不仅感受到茶馆中悠闲自得的氛围和千姿百态的茶客形象,更进一步了解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茶馆文化。尤其是看见三位教师出现在大屏幕上异常激动,一下和教师建立起亲近、友好的情感。接下来,三位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导游、茶艺师、茶客,引导学生了解茶具造型、颜色、用料、本学科的单向制作技法。例如:中国画技法、儿童画技法以及陶艺的制作方法。之后,学生分小组研讨,成员协同互助开发思维,运用准备好的制作材料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在民俗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灵感突发,用不同的材质运用绘画、撕纸、泥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完成了自己喜欢的茶具。在汇报展示这一环节,每个同学骄傲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茶具,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本节课学生在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愉快地创作,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这节课先后在全国教学研讨会、吉林省美术学科研讨会上进行教学观摩,得到了一致好评。

⒊实施校本教研,深化“绿色课堂文化”

在“长春市大学区教学研究汇报现场会”上,我校教师讲授的二年级思维训练课《鸡兔同笼》获得好评。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师行为,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一直在探索一种基于教学常态下的有效研究方式,通过创设立体多元的教学实践场景和多彩平台,让校本教研文化无声地流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教师的教学心灵和智慧。

(1)小型研讨让“绿色课堂”充满活力

我校立足校情,因地制宜,结合学校校区较为分散,不易统一集中开展校本教研,但又具备各教学研究会建设相对完整,骨干教师能够发挥专业引领,实现同伴互助的师资优势,确立了以“小型研讨”为切入口的校本教研方式,通过构建多样化小型研讨模式,激活教师自发研究意识,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

首先,抓好“集备”小型研讨。集备是小型研讨的一种最经常、最主要的形式。为了真正提高备课的实效,我校实行了“集备中心发言人制”,通过个备与集备交融,引领与交流共进,实现了课程资源与智慧资源共享,使集备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①集备做到“三固定”。一是固定了两个校区的集备时间,在课程安排上为学科备课让路,避免备课与上课撞车。二是固定了两个校区的备课地点,保证了研讨的集中性。重要的是做到了集备中心发言人的固定,各学年各学科确定了四位备课组长作为每周集备的中心发言人进行备课引领。备课组长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富有感召力的各级骨干教师担任,既突出了备课的专业性,又历练了骨干,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②集备流程设计科学、合理。备课组长提前做好准备,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从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法采用、课后练习处理,层次性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解读和引领。着力备好五点: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交点、疑点。其次要选取一至两课进行典型课例剖析,形成一份完整的详案,发到每个成员的手中,共同研究这一课。组内教师针对备课组长的发言进行补充研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增加改进意见,在书上及时标注,形成共识。其次结合典型课例的详案,充分利用自己教案的复备栏,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教案再创造,做个性化的修改,突出教案的创新性、实用性、个性化。

③针对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讨。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上周教学进行答疑解难,由组员一一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和解决。如出现共性问题,备课组长带领组员确立下周共同的研讨主题,通过改进课堂教学、书写教后反思、组内小型研讨等方式,解决问题,完善教学。学校制订了集体备课制度和考核指标,每周集体备课,两名教学校长分别深入到各个学年,听取备课组长中心发言,积极参与组内研讨,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对各组的备课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做好记录。学期末,对于集备突出的学年组和备课组长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促进集备质量的再提高。

(2)“快乐作业”增强绿色课堂实效性

为提高绿色课堂的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优化作业设计为突破口,开展了校内“快乐作业”的小专题研究。“快乐作业”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让兴趣成为作业的源头,让动手实践贯穿于整个作业的过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分制”原则,通过设计自主作业、兴趣作业、生活作业、创新作业,让作业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了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①全面落实作业布置“三分制”。即层次分级、内容分层、差异分评。

层次分级:每周在作业布置上,要从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三个维度进行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布置要少而精,坚决杜绝机械、重复的训练,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为主。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学过的生字、新词,教师布置了做“生字活页卡片”、“你听我写”、“生字自选超市”等多样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就掌握了会写的生字。拓展性作业以知识积累为主,分课内和课外拓展。如语文学科设计的小小资料库、大话西游、信息快讯、快乐读书卡、生活日记,数学学科设计的快乐学吧、解题秘笈、数学日记,英语学科的活页词典、单词卡片等,让学习不再枯燥,每个学生乐在其中。实践性作业每月布置一次,以学生动手实践和参与社会实践、调查为主。如,办语文、数学单元归类手抄报,保护环境小调查、姓氏家族、成语故事集、班级作文集。作业的设计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成为作业的小主人。

内容分层:主要是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天的作业布置,教师都要分层设计,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还要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当天的作业传给家长,让家长和学生一起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布置一年级课堂作业“2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分三个层次布置:第一层,20以内的加减法各五道题;第二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各五道题;第三层,2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各五道题。又如,学完除法内容后,教师布置了分层作业:第一层,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速算题十道,如28÷4=7;第二层,完成5道除法计算题,如280÷5=();第三层,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完成乘法计算题5道,如5×()=230。当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属于自己的作业时,他们对学习充满了乐趣,成功的喜悦挂在脸上。最为可贵的是,有的班级设立了“作业超市”,学生成为作业布置的主角,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作业,放到作业专柜里供其他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差异分评:重视作业评价的环节,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多元激励性评价。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作业,由学生自己评价;需要教师批阅的,批阅后由教师评价;家长合作完成的由家长评价;同学互助完成的,由同学共同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差异性,做到因人而评。评价等级除了等级分制外,教师还创造性地采用“星级制”、“红花制”、“奖章制”,优秀作业得3颗星、3朵花、3个小印章,良好作业得2颗星、2朵花、2个小印章,合格作业得1颗星、1朵花、1个小印章,极大调动了学生作业完成的积极性。

②作业管理有效跟进。“学校层面: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单科不超过20分钟。要求课堂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把“快乐作业”研究纳入学校微型科研课题研究行列,由每位教师制定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档案。

学科组层面:以学年、学科为单位统一制定周作业设计,课后习题的选择、编制、布置学年要统一,各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学期末形成《学年快乐作业设计集锦》。一至六年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发展所需,设计实践性作业,可每月一个主题,也可一学期一个大主题,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周考小卷、月测试卷习题的编制要精心设计,形式灵活、启发思维、拓宽视野。

教师层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和多样性的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具有选择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卷面评分为2分。要注重优秀作品的积累和展示。

③作业批改有法可循。在作业批改上,每位教师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作业批改要及时、仔细、正确,给后进学生写激励性评语。建立了“家校作业反馈卡”,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明确作业批改时间,课堂作业当天完成;课外作业最多隔一天完成;大作文不得隔周,试卷必须在两天内完成批改讲评。批改作业做到不错批,不漏批,要有复批。批改符号正确,实行等级制,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设立纠错本,教师建立错题档案,以便积累作业设计经验,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或复习。

④作业讲评与展示及时。各班设立作业讲评本簿,对于学生作业中所暴露出来的错误要及时进行讲评,并做好书面记录。共性问题的解决采取课堂讲练的方法,个性问题解决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注重作业讲评、辅导后的效果反馈,凡学生做错的作业必须订正,进行二度批改,跟踪指导。每次测试后,学生和家长都要填写质量反馈卡,通过自我反思、评价,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比如,某个学生在单元测验拿到了不够理想的成绩,他在“学生自评”一栏中写到:“这次测验我主要是计算不过关,有些数字看马虎了,有的题如果再验算就好了。我以后要与细心做朋友,认真检查,争取把成绩赶上去!”在“家长评价”一栏中,家长是这样写的:“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希望你吸取教训,争取进步!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为了深化作业研究,推广优秀作业成果,学校每月进行优秀作业展评,学期末召开“快乐作业”经验交流会,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提高作业设计的实效性。

“快乐作业”让我校的学生远离了学习负担,作业在他们面前不再是一座山,而是一条通向自由、快乐、发展的高速公路,并将越走越远。

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给作业加上评语》——数学教师马晓萍

给作业加上评语,这是我曾经做过的一点尝试,有一阶段,在每天的作业批改后面,我都要写上几句话,写得好的,我就写上:“你真棒,继续努力。”写得稍微需要改进的,我就写上:“只要你认真写,你也会写得更好的。”每天的作业都是如此,一天两天下来,孩子们的作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写得好的,看到这些鼓励性的评语就不断地努力;写得马虎点的,看到老师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也变得更加努力了,作业也在不断进步。几个月下来,家长看到孩子发生的变化,纷纷打电话或写信来,说这学期孩子的进步真大,回家也知道写作业了,过去要家长督促或看管的现象不见了。于是作业本成了我和家长沟通的纽带,我在作业后面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家长也写上一些感谢的话语,有的家长写:“谢谢你,老师,你让孩子知道了写作业和学习的乐趣,孩子现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有的家长写:“老师,你每天都在作业后面写上评语,太辛苦了,但对孩子的作用太大了。过去,只见老师在作文时写评语,没想到你每天的作业都写评语,谢谢你。”没想到我的几句话发生了这么大的力量,我的眼睛湿润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实践中让学生体验作业的快乐》——数学教师张锐影

在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陪爸爸妈妈购物,并负责记账,算出总支出,并写一篇数学日记。这是我们班一个不爱完成作业的同学写的数学日记:

去超市买东西

今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妈妈赶紧带我去买家里需要的东西。我们先买了个西瓜,这个西瓜3元一斤,重4斤。接着我们又来到卖肉的地方,肉卖8元钱一斤,我们买了3斤。后来我们又买了一箱牛奶,一箱牛奶有16盒,每盒3元。最后我们还去买了饼干,花了15元。结账排队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你先算算我们要付多少钱吧?我想了想,西瓜3×4=12元,肉8×3=24元,牛奶16×3=48元,先拿12加48,正好60元,再加上24元等于84元,哦,对了,还有饼干,84+15=99元。我让妈妈准备好一张100元付钱。等到我们结账的时候,营业员阿姨一算,果然是99元,和我算的一样。妈妈夸我真聪明。我对妈妈说:那你下次买东西还要叫上我哦!

这次买东西的收获还真不小。我不仅知道了一些生活用品的价格,还用到了平时学的数学知识。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看了他的作业后,我从和他交谈中了解到,他对这样的作业非常感兴趣,和妈妈从超市回来后就马上完成了这篇日记。

在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之后,我就让学生课后去完成这样的作业: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粘到作业纸上,然后算出这片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或者用学过的基本图形拼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还可以把自己的手印画在作业纸上,再算出手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有的同学不仅计算了手印的大小,还赋诗一首或写一段话来赞美自己的手:“童年,就像一阵风,记忆,就像一棵柳,当风吹过柳的时候——柳,高然耸立着,当这150平方厘米的手去抚摸这棵柳就越来越高了。”“这,是我10周岁的一只小手,它盛着我十年来满满的幸福,它就像一颗珍珠藏在我心里。”

以往,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爱写作业,经常对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发火。看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的实践性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作业也快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研讨课成为“绿色课堂”的实践园

①“主题攻关式研讨”,使教学向研究型、创新性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各教学研究会和教研组的职能,每个月以学年学科为单位以研讨课的形式开展主题研讨。研讨主题由研究会会长和学科组长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共同研究制定,主题力求小而精,易于操作和攻破。通过课前集中研讨——课上集体观摩——课后反思评议,达到了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的目的。研讨的形式依学科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而定,可以是“同课研讨”,即围绕问题,组内教师同上一节课,通过上课议课——反思重构——再上再议——反思推进的循环往复的模式,群策群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可以是同课异构,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处理,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②“名师引领式研讨”,使教学向学习型、精品化深入。充分发挥西五名师工作站20名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教学观摩为其他教师树立学习和研究的范例。每周五,由两名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提供两节高水平的观摩课,采取先说课、再授课、后评课的形式,组织同学科的教师学习和研讨。骨干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大开眼界,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也使学校的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③“抽签规范式研讨”,使教学向规范化、有效性迈进。为了向常规课要质量,检验集体备课效果,学校开展了“每日抽签课”研讨活动。每天早自习由校长抽签确定被听课的教师,领导班子带领同学年教师集中深入课堂听课,课后及时进行反馈交流。以此达到规范一节课、引领上好全组课的教研目的。一开始,有的教师不太适应,觉得很被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每位教师在精心准备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备课更加深入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了,才领会到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很多年轻教师由被动听课改为主动邀请领导听课,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有了全新的改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④“争鸣式大学区研讨”,使教学向优质化、均衡性前行。我校作为大学区的龙头校,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引领作用,在大学区教研活动中做出了积极尝试。每个月,在开展大学区集备引领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大学区争鸣课”活动,即由大学区内的同年级教师围绕同一教研主题,开展同题异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通过横向比较、互动研讨,达到取长补短、求优摒劣、促进提高、螺旋上升的功效。

⑤“随机漫谈式研讨”,使教学更具人文化、个性化。在小型研讨活动的基础上,学校提倡微型研讨,即:每天上完课后,同年组、同学科教师在一起交流教后感。有发现,相互启示;有收获,相互分享;有困惑,共同商讨;有异议,一起争辩。不定时间、场合恰当,随时交流,畅所欲言,成为西五一道独特的教研风景。

(4)专题讲座和网络教研成为“绿色课堂”的催生园

为促进小型研讨的深化和成果的生成,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名师讲坛”和“小专题讲座”两个层面的教研活动。“名师讲坛”由校内名师工作站成员担当,每位名师每学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内容宽泛,可以是教学成果展示,可以是小专题研究,也可以是教育教学读后感。如,语文名师王岷、张越丽做了《也谈学生作业布置》、《古诗教学的情感体验》专题讲座,虽然只有30分钟,但两位名师结合教学中的实例,运用多媒体课件,讲得有声有色,博得了老师们的好评。“名师讲坛”使名师在培养教师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和思考者,向专家型教师不断迈进。“小专题讲座”由各学年组承担,采用专题成果发布的形式,把学年组近期的主题研讨结果进行总结和深化,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数学组先后进行了《提高计算准确性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等专题讲座,语文组进行了《科学布置作业,为学生减负》、《上好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几点做法》等专题讲座,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学科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教研引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教师参与教研的平台。为此,学校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建立了西五教学网站,开辟了网上论坛栏目。由学校名师牵头,在网页上张贴教研内容,可以是科研论文、最新教研动态,也可以是教学随笔、听课有感,教师在网上进行浏览、留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发大家的思考和争鸣。同时,号召大家开设教师博客,在网上即时发表文章,吸引更多的同行参与网上交流。网络教研突破了地域、时间、空间的局限,使研讨的自主性更强,参与面更广,逐渐成为教师课余开展小型研讨的主战场。

(5)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在学生学业评价上,学校改变了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我们设计了“星级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收获三方面得“星”数据统计和老师的话、家长的话、同学的话、我的话的多元评价,对学生进行了综合的评价。比如,某个学生在单元测验拿到了不够理想的成绩,老师是这样说的:“不要灰心!其实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加油啊!”家长是这样说的:“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希望你吸取教训,争取进步!”他的好朋友是这样说的:“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一定会在你旁边为你加油的!”而他自己是这样说的:“我发现这次测验主要是计算不过关,我以后要与细心做朋友,认真检查,争取把成绩赶上去!”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保护,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评价上,学校建立了发展性测试评价量表,师生通过完成测试分析报告单,能够反思不足、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⒋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提升“绿色课堂文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动研究”一词日益深入人心,它不仅拓宽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成为绿色课堂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柱,同时还为教师成为教学的发现者、行动者、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在校本教研的深入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将教育教学叙事研究作为有效的载体,作为绿色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来抓,形成了“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而研究的行动研究范式。教师们在经历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且行且思,思而又行,在研究中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极大地丰富了我校校本教研的内容,让我们的教育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具体。犹如一股春风,让我们的绿色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教育教学叙事研究的四个阶段

①集中培训,明确意义。为了把教育叙事研究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领导小组,细化了教育教学叙事研究的保障措施,建立了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在全校大会上校长做了动员报告,以周国韬局长的《且思且行,开展叙事研究》的文章为主要内容,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和讨论,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书籍,根据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跟踪测试,从基础上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②按照模式,学习撰写。教师叙事的研究初期,正是教师们由写教学随笔到记教育教学叙事的一个转型期。为此,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按照规定的模式去写,一般包括“事件回眸——我的思考——我的再设计——我的再思考”等几部分,通过这样的模式,首先让教师学会写教育叙事。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模式,没有自己的感悟与反思,就事论事,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讲道理,生搬硬套。为此,我们重新做了调整,进入了叙事研究的第三阶段研究。

“反思·经历·成长”教师叙事研究合作论坛

③深入探索,反思提高。针对前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四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叙事交流活动。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我们选择了撰写教育教学叙事较好的教师在全校进行交流,并在交流大会上介绍进行叙事研究的经验和收获体会,使其他教师受到了很大启发;

编辑一期教育叙事集。教育教学叙事交流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热情,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好的展示舞台,学校编辑了一期汇集了全校教师生动叙事教育叙事集,分管理篇、教学篇和教育篇三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开展一次教育叙事研究的合作论坛。当叙事走进教师的生活,当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教师间的交流就显得更为主要。2005年11月16日,“长春市〈实施绿色教育,构建和谐的育人体系〉课题现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上,我校16名教师与东北师大赵宏义教授、市教科所柏云霞所长、区进修学校戴正之主任几位专家进行了以教育叙事为主题的合作论坛,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叙事进行了反思和剖析,折射出了现代教育中的问题,体现了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意义。市教育局周国韬局长在大会总结认为“这才是符合中小学实际的研究和探索”。

进行一次优秀叙事评选活动。学期末开展了教育叙事的评比,评选出近百篇的表现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学修养的教育故事,进行交流和给予奖励。教育教学叙事使教师走上了教育研究之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也为学校的特色建设积累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另外,我校还通过编辑叙事简报,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

④尝试网上论坛,实现纵向发展。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辟教育叙事论坛专栏,将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叙事发布到网上,让全校教师和学生浏览、阅读,并在网上进行反思、点评,实现了教师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情感沟通。

(2)优秀教学叙事交流

《格子不够了,怎么办》——数学教师臧秩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去多媒体教室学习统计,也许是喜欢在多媒体上课,也可能是对统计这个知识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在学完了当格子不够时,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作巩固练习,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游泳的人太多(有2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也只到20人,用一个表示2个仍然不够,这时孩子们犯愁了,“该怎么办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突然,小机灵蒋鑫诺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这时,班长彭珂昕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不能加。”“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彭炯虹站起来说。有一个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龙俊霖急得跳起来:“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问他。他说:“喜欢跑步的有5个人怎么涂呀?太麻烦了。”这时,小博士刘一涵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地说:“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个5个的,如喜欢跑步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赞成。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儿,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

“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从下面的几个统计表中选择一个,和小伙伴一起来设计一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地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张慧心

事件回顾:

开学第一天上班,走进四(4)班上第一节课,看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的心情好极了。一个假期没有和孩子们见面了,还真是有些想念。说了几点新学期的期望和学习上的要求后,我就开始上课。

一开始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听讲,可25分钟后就坐不住了:说话的、打闹的、做其他事情的,教室里乱作一团。没办法,又得停下来讲纪律,就这样说说停停,一节课下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完全打消了我原先想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那多轻松!哪像今天,第一天就当头给了我一棒。

我的反思:

回到家,坐在桌子前细细地回想今天的课:“为什么会上成这样?”想着想着,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位前辈在开学前对我说的话:“小学课堂与中学课堂有着千差万别。小学生不像中学生有自制力,小学课堂也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兴趣。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第二天,我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卡片踏进了教室。起立——我不要了。摆摆手,对他们说了声:“Hello!”,很多学生一听到这个熟悉的单词,都争着向我说Hello。于是我趁势伸出手和学生一一握手,面带微笑向他们问候着:“How are you?N ice tomeet you!”一下子,在我面前伸出了许多小手,争着和我握一握,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接着我又让他们来了一次英文歌对唱,看着学生们渐渐融入英语环境中,我拿出做好的图片、卡片开始上新课。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我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卡片在学生手中传递,当我说:“stop!”手中有卡片的学生必须站起来,大声念出手中的单词。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不知不觉,几个单词就在看似玩耍的游戏中深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我也舒展了眉头,开心极了。

从此以后,我每节课都创造出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分组竞赛、学生表演、互换角色等。孩子们在蹦蹦跳跳中学会了知识,也让我知道孩子们好动的天性真的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如何利用好这个礼物,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神奇的红五星》——数学教师姚娜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的,时不时地有一些小故事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经常会使出几个“小手段”,我称之为“老师的计谋”。在这些美丽的计谋中,孩子们毫不知情地向我展开了心扉,我们融洽地生活这个大集体中。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的、是美丽的……

事件回眸:

那是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最先记住的就是他——小张。你看他:上课没有一分钟是坐在凳子上好好听的,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转过去朝着后门张望,而当你发现教室里突然太平了一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人影找不到了。哪儿去了?正当你四下里张望的时候,他从课桌底下钻出来了,看来是在下面有了什么新发现,鼓捣了半天。结果这一堂课下来,我点了他N次名,也没有看出有什么成效。

然后,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像是在打仗。要让这些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娃娃懂得上了小学后的不同,要让他们学习各种各样在小学里必须要遵守的常规,我费尽心思,尽力“周旋”。可是,小张还是第一天的样子,没有多大的改变,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听满5分钟的。数学课是这样,其他课也是这样,真让人头疼!

这小家伙大概以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上课就是玩!但幼儿园有玩具,而小学里没有!看来我得想办法让他知道上小学绝对不是来玩的,让他知道他现在的表现有多么错误,更重要的是我还得让他知道他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于是,我开始经常跟他“聊天”(为了不伤害他上学的积极性,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我也经常跟他们家长联系,商量怎样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我还请班级里表现特别好的小朋友来帮助他、提醒他,反正能用的办法我都用过了,可是,小张的表现还是不太稳定,经常有反复,简直让我有技穷之感。怎么办呢?

我的思考:就在我举足无措的时候,我突然间想起去年到北京光明小学学习的情景。来到光明小学,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能行”的教育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记得我听了一节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在课上,教师变换着不同的鼓励方式,如激励性语言、表扬卡、红苹果粘贴、红花印章。各种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们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整节课上,学生们始终身子挺直,姿式标准,而且都听得特别认真,没有溜号的。这位老师不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在培养学生的每个环节上都十分细致。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上进的动力与“肯定”。

对!我不妨也尝试一下这种“鼓励”的方式!

我的再设计:

不久,“五星本”开始使用。只要哪个小朋友在某一方面有了突出的表现,就可以得到老师奖的一颗红五星,红五星集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换成小红花,上墙贴在自己照片旁边,期末大家来比一比,小红花最多的要给予奖励。随着这一奖励制度的实施,“红五星”深入人心,得“红五星”成了所有小朋友的最大愿望和荣耀,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小张几乎成了班里得星愿望最强烈的孩子。红五星正在发挥它神奇的作用!瞧他:上课坐得越来越神气了,发言别提有多积极(当然有时是嘴巴太快成了插嘴),读书还读得摇头晃脑非常投入,出操时他总是踏步最神气的一个,写字时会自己提醒自己注意写字姿势。而这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给他的一颗红五星!在他的努力下,他五星本上的红五星越来越多,墙上他得的小红花也越来越多了。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了班级里表现相当不错的一个!

我的再思考:

现在想想,其实孩子需要的哪里是你那长篇大论的道理,他们想要的很简单,就是那一颗颗红五星后所包含的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而那就可以进一步成为孩子成长和进步的不竭动力!看,那边小张又在朝我跑过来了,手里拿了一把什么东西。跑近了一看,是一些落叶和小纸屑。小张的眼睛里满是兴奋:“老师,这是我在操场上捡的!”我也故做惊讶地说:“是吗?捡了这么多,真是个讲卫生的孩子!走,去拿五星本,老师奖你一颗红五星!”

《意外也许会成为“闪光点”》——体育教师吕涛

在一次篮球课中,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运球接力”比赛,秩序井然,气氛热烈。不料,半路杀出“程咬金”,B组一男生运球时将球拍得很高,并在拍球间隙快步跑几步,不一会便领先别人几米。该组其他同学也效仿他,接连几人用同样方法运球,结果以较大优势获胜。该组学生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这时,我认为该组学生没有按照规则进行比赛,于是宣布,该组犯规,判为失败。这一招果然见效,以后的比赛无人再敢犯规。

但是,我发现刚才被罚那一组一蹶不振、名落孙山,尤其是犯规那几位明显没有了积极性,我也不由得有些后悔。于是又一轮比赛前,我小结了一下前两轮比赛,并提出:“谁知道为什么第一轮B组会比其他组快那么多,有那么大的优势?是因为他们中有几名同学比别人提前掌握了高运球的技术,高运球比低运球动作幅度大,行进方向直接,所以速度快,虽然他们犯规,但是老师要对他们运用的技术给予肯定。下面一轮比赛,我们不规定运球方式,看哪种方式更适合快速前进。”那几个学生听到我的点评,眼睛明显又亮了起来,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们组又获得了胜利。

我的思考:

体育课中存在着大量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事情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突然性,所以得到的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在我第一次宣布B组犯规失败的时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而第二次肯定他们对他们却是一种鼓励。

学生的“越轨”行为如果合理利用,被看成一种教育资源和时机,成为一种闪光点,那我们得到的结果和回报,一定比我们武断批判后得到的结果要好。一节好的课,不是要发现和纠正多少错误,而是让学生发现更多的乐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创造出更新的灵感。

(4)“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叙事研究经验交流会”教师叙事合作论坛纪实

论坛题目:《经历·反思·成长》

论坛时间:2006年4月7日

论坛地点:西五小学多功能教学厅

论坛主持:赵春淼

专家点评:周国韬(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

参与教师:王 岷 李 洁 尹 蕾 杨玉丽 于志涛 田 丽

论坛内容: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们共同参与《经历·反思·成长》教师叙事合作论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国际上出现了一种炽热的研究范式,——“行动研究”。它不仅引发了教师对自身教育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唤醒了教师心底的工作热情。大家都觉得这一提法好,当时倍受鼓舞,决心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美好夙愿。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感觉力不从心,虽然朝着研究发展的目标努力,做起来却无从抓手。正在大家踌躇、困惑之时,以教育叙事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育研究形式应运而生,使教师们的行动研究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研究的平台。自学校开展绿色教育叙事的研究以来,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原来在自己的身边竟然有那么多值得追忆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又都潜藏着值得我们反思和挖掘的教育哲理。于是,在拥有故事、叙述故事、反思故事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科研意识增强了,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下面我们就从拥有故事谈起。

王 岷:的确,写叙事首先得拥有故事,这就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自从开展叙事研究以后,我慢慢学会了有意识地观察、捕捉发生在身边有意义的教育现象。

去年年末,我有幸和同事们赴北京光明小学培训。向别人学习,就得多看。看别人的长处,捕捉有意义能促进个人发展的信息。当我看到他们走廊展示栏上一张张五颜六色的“表扬卡”,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拍下了各式各类的奖状。当时我想:其实自己也一直在使用这种鼓励卡片,它们之所以吸引我的目光,是因为我制作的表扬卡只是发给了学生自己保留,并没有提供让孩子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当我坐在他们的教室里,看到孩子们专注听课的神态,懂事礼貌的行为,我马上想到,如何也能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学生做得更好?于是我及时抓拍了学生们的表现。当我看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每一件事前都要教授方法,在活动结束或学生发言后也都总结方法时,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那就是每件事都要用心去做,做前明确目标,想好方法,做好计划,再一步一步认真落实,把工作做细。我看到的这些都成为了我叙事的素材。

就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期间内不断地观察、记录、交流、反思,形成了几十篇教育叙事。回到学校后,我们一行十二人又以小型合作论坛的形式,把自己捕捉到的收获、感受向全校教师汇报,把学到的经验带给大家,同时也把教育叙事发布到教学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可以说,观察捕捉是写好叙事是前提,只有善于观察,学会捕捉,才能进一步记录、反思。

田 丽:王老师,你发布在网上的叙事我看到了,而且还深受启发,特别是我还注意到了你捕捉到的那几个行为细节,还拍了几张照片。我们学校现在也在追求这样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无声的教育中,让孩子们养成良好、规范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此,我还特地通过校园网下载了你发布在网上的那几张照片,也把它展示给我们班的孩子,虽然相隔异地,可是教育的经验与科学的教育方法是相通的,正是因为王老师捕捉到了这些现象和细节,才引起了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从而改进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也将其作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杨玉丽:是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能够在生活中捕捉到令人难忘的教学事件,的确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在我的教育日记中就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最近,我们班就出现了这样一件事,前两天我校为贫困儿童捐款时,一位同学的捐款10元钱不翼而飞,这在班级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我真是非常生气。一边义正言辞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一边环视四周,想寻找出一些迹象。教室里鸦雀无声,而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都是那样的坦然。下课后明查暗访,也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一时间,我陷入了茫然。经过认真的思考,晚上放学时,我拿了一个盒子到班级,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很痛心,是为拿钱的同学而痛心,丢的这10元钱虽然数目不大,但意义却很特殊。如果把它捐给灾区,就可能帮助一个失学的孩子重新回到校园,你会从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如果把它拿走花掉了,你的一念之差就会给你带来一生的耻辱,也会丢掉了你的良知与尊严。在良知与享受面前,在光荣与耻辱面前,你将选择什么呢?这个盒子就放在班级里,明天老师请每个同学放进一个信封,信封里你可以什么也不装什么也不写,教室里仍然是一片沉默。

第二天,我打开盒子,里面装满了信封。我惊喜地发现,在一个信封里夹着一张10元钱和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错了。在班级里,我表扬了这位不知名的勇敢承认错误的同学,并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下课的时候,我在讲桌上又发现一张纸条:老师,谢谢你。其实,从这两张字条的笔迹里,我已经知道他是谁了,但这将是我永远的秘密。从此,班级里又恢复了平静。

尹 蕾:听了杨老师的故事,使我感慨的是杨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处处保护学生容易受伤的心灵,这也正符合我校倡导的绿色教育的理念,那就是关爱。关爱孩子的幼小心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主持人:听了两位老师讲的教育故事,大家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没有教育研究的主题,而是处处都是,就看我们怎样挖掘,撰写教育叙事为我们提供了擦亮慧眼的机会。一是要通过观察,在看似普通、被人忽略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值得深究的教育现象,成为自己的叙事题材;二是在比较特殊的教育个案中,保留其独特的事实材料,成为自己的叙事题材。拥有了这样的两个特点,我们就拥有了自己的教育故事,写出的叙事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共鸣。

李 洁:我也给大家叙述一个让我至今难忘的故事。在“我爱我家班会”的准备中,我发现孩子大多数只是表演节目或表表决心,并没有真正投入其中。这是我想,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父母真情互动环节,营造一个家的情景呢?首先在班级布置上我下了一番心思,在班门口的墙上设置了一个“亲情留言板”,孩子们制作心型的留言卡。为了让家长和学生跳出心灵的代沟,实现真情互动,在班会中设置了“心灵对对碰”活动,学生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愿望,由对方现场满足他。现场出现了非常感人的场面,孩子都非常积极,“爸爸您好久没亲我了,希望你能亲我一下。”“妈妈自从我上小学,您就没再夸过我,请您竖起大拇指夸我一句。”“爷爷您平时太严肃了,请您笑一笑。”家长开始不好意思,后来用手遮掩着写下自己的愿望:“希望你能拥抱爸爸一下”,“希望你能亲妈妈一下”,“孙子,爷爷好久没听到你的歌声了,希望你唱一首爷爷最喜欢的歌《最浪漫的事》。当孩子唱着歌,并把歌词改成“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变老”时,在场的孩子家长都流下了眼泪。一个温柔的吻,一个真诚的拥抱,一个会心的微笑,不仅使家长学生为之动容、流泪,更打动了我的心。

晚上,当我满怀感动和泪水把这个小故事记录下来时,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是家长孩子含泪相拥的场面,耳边难以忘怀的是那一声声亲情告白,“和爷爷奶奶一起变老”的歌声也点燃了我心中的愿望,家中因脑出血而昏迷不醒的爸爸,要是能醒来该有多好。当我为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而流泪的同时,我又十分骄傲地发现,我们的孩子有着怎样热切的心,他们多么想用真心表达自己的爱啊!

此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当我们老师在抱怨孩子太冷漠,不懂事的时候,我们是否感受到孩子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爱?当分数与成绩成为师生、父子间的代沟时,我们是否为孩子创设唤醒爱和表达爱的机会呢?在叙事的结尾我写下了这样的话: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不要等到决堤,才让爱的浪潮涌出;不要等失去时,才让孩子懂得珍惜;不要认为爱不存在,它深深埋藏在孩子的心中,等待着我们在细微的生活中去发觉、去唤醒、去给予。

杨玉丽:关于李洁老师刚才讲述的这个故事,的确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活动对我们学校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乃至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影响之大,震撼之强。可见,李洁老师平时也是经常有意识地把这些零星的、散乱的教学事件随时记录下来,才有这样一个精彩的叙事蕴蓄在其中。现在“我爱我家”这一活动已在我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班在开完班会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我是一位母亲,每天都和我的女儿在一起,可是只有今天,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原来我女儿的这颗感恩的心是那样的真诚与炽热。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让我的女儿懂得了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在这位母亲声声的感谢中,我收获了教育的成功与喜悦。我也把这件事写进了我的教育叙事里。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在叙述故事时,语言是那样朴实,情感是那样真切,让我们心存感动。讲述时没有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教育原理,但在叙述中都做到了:一、主题鲜明,集中体现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二、情景真实,在故事中展现了真实的自我,展示出具体的、独特的情景化的日常教育生活;三、细节饱满,除了使读者能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还能提供给读者隐藏在由细节组成的画面之中的潜在含义。让我们在倾听故事中体验到了这就是教育,教育就应该这样去做。我想,这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叙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于志涛:刚才几位老师都叙述了班主任工作的故事,我作为科任教师也叙述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那是在开学不久的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上,我刚刚宣布了本节课的内容——《耐久跑》,队伍里就发出了埋怨的叹息声,望着学生们一张张失望的小脸,我心里一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我想是按时完成教学进度重要?还是学生的身体健康重要呢?我校的体、音、美分层教学正是本着关注学生差异、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所以我对教学内容做了新的安排。我平静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有些同学身体不能适应耐久跑的学习,因此,我们把教学内容调整为呼啦圈游戏……”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了,他们个个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刚讲解完练习要求,学生们便迫不急待地拿起呼啦圈玩了起来。

田 丽:于老师能在出现这种特殊情况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和难度,确实难能可贵,但是我有一点建议,因为教育叙事不就是要促进我们的发展,行为第二改进吗?我想虽然教学是一种生成性的行为,但作为教师,我想预设的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这个环节中,如果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不是更好吗?

于志涛:我之所以进行调整,就是不受固定教学模式的制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退为进,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我是让学生通过摇、跳、钻、滚呼啦圈的方法,来达到“耐久跑”的运动量,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进度的调整,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退让,而是为了化解诸多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采取了有目的、有计划的改变。

主持人:听了两位老师的讨论和交流,让我们看到教学不怕出现问题,也不怕出现矛盾和冲突,怕就怕我们老师忽略它,不能及时捕捉并认真地记录下来。关于于老师讲到的教学故事,我还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你的故事叙述得较完整,也讲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在故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教学冲突却没有抓住,那就是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你在叙述中应当围绕这个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方法,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否则它充其量只能是一个难忘的教学事件,而不是有着教育意义的教学叙事。

因此,进行深刻的反思才是教育叙事的本质特征。通过反思来解析内隐在教育现象中的教育本质,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的目的,也充分发挥了小故事,大智慧、大道理的作用。

李 洁:记得《伊索寓言》中讲过,当初普罗米修斯奉宙斯之命造人的时候,特意在每个人的身上挂了两个口袋——胸前一只装别人的缺点,背后一只装自己的缺点。结果人们一低头就能看到他人的不足,却很少有人回头找自己的毛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必须时常地回头看看“背后的袋子”里面的缺点,消灭我们心灵视野上的盲区,从而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清醒状态,避免“雾里看花”。这种回头看看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反思”。反思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也是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时所倡导的一种做法,它强调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检讨、思辨、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王 岷:正像以上几位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在写叙事的过程中,把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与自己的反思相结合,在反思中不断地调整自己,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提高自身素质,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可以说,学会反思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记得刚开始写教育叙事时,我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事件回眸→我的做法→我的再设计→我的思考,就像答题一样按这个思路去想去写。经过半年的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我发现自己逐渐把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了。我会习惯地将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在脑子里分析一下,就像写叙事一样反思一下:我这么做对不对?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当,使得这节课孩子们沉默不语?是不是因为自己说错了一句话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伤了某个孩子的心?然后及时对自己的做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我们原来总以为“教育理论”只是保存在专家的论著里,现在我们发现还有一种“教育理论”,它保存在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中。教育专著保存的是别人的教育理论,自己的教育生活却保存着自己的教育信念。一部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行为和对照学习的镜子。教育叙事是我们教育生活的真情告白,是一个极富人情味、人文关怀和情感魅力的思索领域。让我们用笔、用心去写下、去感悟那些蕴涵着细腻情感的教育故事,让它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思考。

说到自己的教育故事,老师们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最后还是请大家把自己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肺腑之言,结束我们今天的合作论坛。

1.教育故事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充溢着我们工作的时时处处,我们要学会捕捉、学会积累、学会反思。

2.感谢教育叙事,她不再是负担,而是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以留存的记忆。她记载着自己的教育心声,记录着我的成长足迹!

3.我口讲我心,我心讲我的故事,且行且思,其乐融融。

4.我们生活在一个故事的海洋,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只要关注,只要倾听,就能够体会出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故事中所蕴涵的真谛。

5.开启你的双眼,记录你的故事,深刻你的思考。开展教育叙事的研究会令你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6.当叙事从文学世界走到教育视野,教师成为自己工作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让事实本身来说话,我们一定能够达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境界。

《经历·反思·成长》教师叙事合作论坛到此结束,恳请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⒌与名师对练,“绿色课堂”绽放光芒

绿色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做,爱学、乐学、会学,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2005年10月14日,全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来我校讲学,为三年七班的学生上了一节数学课。在学校多功能教学大厅里,孩子们用鲜花、掌声和欢呼声迎接了吴正宪老师。吴正宪老师被西五小学学生的热情、礼貌、好客所感动,她不顾旅途的劳累,没有休息片刻就走进课堂。吴老师讲授新课的内容是“平均数”,不愧为全国教育专家,吴老师课的导入新颖、别致、有趣,蕴含着巧妙的数学思维。

她问学生,“你们喜欢玩,还是喜欢学习呢?”

生:喜欢学习。

吴:你们没说真话,我们今天就来玩游戏,看谁能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

吴:你们喜欢玩篮球吗?由于受场地限制,我们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吴:我们全班分为两队,甲队和乙队,怎样进行比赛呢?面对吴老师的提问,孩子们开始有些诧异,没有哪位教师开始上课就让他们玩,又有那么多的听课领导和教师,只有两分钟的交流,在场的老师们为西五小学三年七班的学生捏了一把汗。其实,老师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面对吴老师的提问,这群孩子表现得落落大方。

全国知名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到我校上教学观摩课,为全校教师做专业引领。

生1:每人每次拍2分钟,看哪队拍得总数多,哪队获胜。

生2:每人每次拍2分钟时间太长了,每人每次拍1分钟。

生3:每人拍2分钟或1分钟,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吴:这名同学的建议很好,如果每人拍1分钟,全班拍完球就下课了,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我们可以每队先派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队选出了3名同学参加拍球,选取一名裁判,最后看甲、乙两队拍球个数的总数,谁多谁获胜。

吴:你们的办法很好,你们很善于思考。

接下来,在讲解求平均数、估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言论精彩极了。

有的说:“求平均数就是移多补少。”有的说:“估算平均数时,平均数决不能比最高的数大,也不可能比最少的数小。”有两名学生产生分歧,辩论起来。一个说:“求平均数可以不用计算或只计算一步就能求出来。”另一位同学说:“必须得计算才能求出平均数!”像这样的辩论在课堂中出现了几次,有的学生又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能不能让我们来选择如何上数学课?也让我们选择喜欢的数学教师……一连串的精彩辩论,学生们的问题问得吴老师惊讶了。对于吴老师各种方式的提问学生对答如流、句句到位,同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步步紧逼吴老师。学生们不仅问题回答得完整、精彩、具有探索性,说话字正腔圆,而且思维敏捷、逻辑性强。

从吴正宪老师的表情、动作、眼神看出,她对孩子们的回答很满意,她几次面对学生竖起大拇指。当吴老师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对平均数说点什么?甲队一名学生说:“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可把我们救了!”乙队一名学生说:“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可把我们坑了!”三年级的学生才10岁,同吴老师从没接触过,课前是那么陌生,那么是什么让西五小学的学生有如此的素质呢?那就是“绿色课堂”。

一节40分钟的课,完全体现了绿色课堂的研究成果。下课后,吴老师激动地说:“不愧为‘绿色教育第一校’教育出来的孩子,具有探索性,聪明、好学、智慧非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