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
诸葛亮(181—234),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一生著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诸葛亮胸怀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造“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创“八阵图”。
●榜样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率领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至。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所带领的5000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大家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攻城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使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4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披上鹤氅,戴上帽子,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点起香火,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了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率入城,便急忙返回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二十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改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整军撤退。他的儿子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见司马懿带兵急忙退去,诸葛亮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拭额上的冷汗,笑着说道:“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司马懿知我一生谨慎,从不冒险,所以见今天这情况,就判断我在用计骗他入城,所以就慌忙退走了。我也知道司马懿了解我的这一贯作风,所以便借用这种心理,而乘机算计了他!也是知己知彼才敢如此啊!若换上司马昭或曹操统兵,我绝不会如此的!”
●妙语点睛
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才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在历史上,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