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人从常识开始

做人从常识开始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做好事的人虽然值得赞赏,但他们的行为却不值得推广。常识,就字面解释,是最基本的、都应该知道的东西。做人的常识,顾名思义,就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但做人的法则万变不离其中,也就是说,做人要以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伤害他人为己任,理应以诚恳务实、不弄虚作假、不哗众取宠为根本,这是做人的常识。

很早以前就听过一个故事,是用来形容法、英、德、十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皇家侦探局,秘密请人侦破这根针的下落;如果这是个德国人,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一个小方格,然后逐格寻找;而如果这是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他会找出一根铁杵来,将它磨成一根针;如果这是个当代的年轻一辈的中国人,他则会先找出一根特大号的铁杵,在记者的摄像机和围观的群众面前大作其铁杵磨针的秀,等到风头出尽、博得大名之后,再趁人不备设法去弄来一根针,以吹嘘自己大功告成。

谁都听得出这个故事里面的讽刺意味,它的确意味深长。并没有人故意损我们,是我们血液里的东西暗含了这个故事所说的荒谬逻辑。我们从小时候开始,就被教导说,要学习这种将铁杵磨成针的刻苦精神,而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用铁杵来磨针是最笨的办法,既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它永远没有用钱买一根针来得便捷有效。即便你没有钱,也可以用这根铁杵向别人换一根针(这种便宜生意有谁不愿意做呢?)而省下磨针的时间。这就好比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失败在大多数时候并非什么成功之母。

还有一个笑话说,老师问学生:“你今天做了好事没有?”学生回答说:“做了,我和小明一起帮个老太太过马路。”老师说:“很好。”学生却补充道:“不过,那个老太太一点儿都不想过去。”虽说是笑话,却值得深思。帮老太太过马路,捡到东西交还失主,这些本来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是常识,有时却被宣传成一种了不起的壮举,久而久之,常识就被人们不知不觉地遗忘了。这种将常识进行精神升华,从而造成真正的常识从我们的生活中隐匿的宣传方式,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到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之中:大家都在期待道德英雄、精神典范,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来做,自己则悄悄地躲避作为一个正常人该尽的基本责任。所以,一个单纯用做好事的思想来支撑自身的道德体系的社会,表面上看来,是在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实际上是使每个人都在降低自己的道德要求,并使他们丧失履行自身的道德义务的热情。

有时候,一个人在做好事,后面跟着的往往是一大群爱占小便宜的人。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对这种现象有过精彩的分析。比如,一个人本着善良的禀性,用节假日的时间帮助居民免费修理电器,结果大家都把一些破得无法再用的电器带来,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和零件,换来的不过是勉强再用几天,从经济效益上说,不值得;从社会效益上说,也造成了一个人学雷锋众人捡便宜的恶俗局面。所以说,做好事的人虽然值得赞赏,但他们的行为却不值得推广。

于是,有些常识值得我们从做人的方面思考。常识,就字面解释,是最基本的、都应该知道的东西。做人的常识,顾名思义,就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21世纪了,时代前进了,做人的标准提高了,内容也先进了。但做人的法则万变不离其中,也就是说,做人要以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伤害他人为己任,理应以诚恳务实、不弄虚作假、不哗众取宠为根本,这是做人的常识。

(谢有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