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再一个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就怎么说,不口是心非,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也不掩饰自己的过失。这里侧重谈谈后一种意思。
诚实的人往往被看作老实人。人们常说,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老实,的确是为人最可宝贵的德行之一。诚实君子,在生活中有时也吃亏。但从做人的角度看,从人生整体来看,诚实无欺,实在是于人于己都大有益处的。真诚实在,不欺不诈,此种处世方法可说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诚实中蕴藏着人生的智谋,诚实对他人来说,往往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我国古代关于君臣诚骂不欺的佳话有不少,其间包含着许多人生况味与生活哲理。
这里我们还是引述一个具体例证吧。北宋时有一个名叫晏殊的人,未成年时,被一个官员推荐到朝廷。正巧赶上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他获得了参加考试的机会。晏殊一见试题,说道:“我十天前已作过这篇赋,赋作的草稿都还在,请另外出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诚实坦率。等到晏殊在史馆任职的时候,天下太平无事,皇帝允许臣僚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自举办宴饮集会,以至于市楼酒店,往往都供帐作为游玩休息的处所。晏殊当时还比较贫困,不能出门,便独自呆在家中,与兄弟一起读书。有一天,朝廷挑选辅佐太子的官员,忽然从宫中传出真宗皇帝的御批,授官晏殊。宰相和吏部等执政官员不明白皇帝这一决定的依据。第二天,执政官进见真宗回禀。真宗告诉他们说:“近来听说馆阁臣僚,无不嬉戏游玩,宴饮无度,常常夜以继日。只有晏殊闭门不出,与兄弟读书。这样谨厚的人,正适合担当辅佐太子的职责。”晏殊受命后去见皇帝,真宗皇帝对他说明了授官的缘由。晏殊却回答得非常质朴、老实。他说:“我不是不喜欢燕游,只是因为贫困没法参与。如果有钱我也会去的。”皇帝听罢,更加赞赏他的诚实,越发爱惜重视他。后来,晏殊官至宰相。
诚实无欺,是最让人信赖的。宋真宗看中的,正是晏殊的忠诚、朴实。像晏殊这样诚挚无欺者历代都不乏其人。南宋时就有这么一件事情;
南宋孝宗曾经禁止各司官吏在非规定的时间内聚集一起,因为他们在一起聚谈闲聊,往往影响该办的公务。有一个叫李安国的人任郎中时,有一天,有人引进一位方士到部中,同僚们因而聚在一起谈论命运。第二天,皇帝在批示中责问大臣为何违背禁令,官员们十分难堪,都千方百计寻找托词来辩白,解脱自己。只有李安国说:“据实以告,过失小;欺骗,罪反而更大。”因而援引北宋大臣鲁宗道上街市饮酒不隐瞒皇帝的故事,据实禀报,引咎自责。同僚们后来也都跟着这么做。过不多久,这件事算是平息了结了。三天后,李安国由郎中升任吏部侍郎。
封建帝王用人,当然看重其对自己是否忠诚。撇开其政治用心,就一般做人处世、待人接物而言,诚实始终是一种美德。诚实之人,心胸坦荡;而对于那些勇于坦诚地承认自己过错的人,人们往往不忍也不必再给予严厉的责罚。心灵澄彻、诚笃无欺的人,也难免有过错、失误,但他们能正视,能承认,能改正,这样的人是可以臻于人生完美之境的。相反,那些喜欢掩饰、不够坦诚的人,掩饰了一个缺点,不知不觉中又暴露了另一个缺点。这种戴着面具的人,也是没有人格魅力可言的。
(范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