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可是却一直记挂着两个跟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宝元不能做到的,你们都替他做到了。在我的心中,你们就是我的闺女、儿子……”这是一个失去两个儿子的老人,在一个特别的重逢午宴上,自己所写的发言稿的一部分。
坐在台下倾听的,是姓氏各异的他的“儿女”们。在这些“儿女”中,有个人悄悄地走了出来,他要去看望与他阴阳相隔的兄弟李宝元。沿着蜿蜒的山路,他来到山脚,满眼含泪地说:“宝元你放心,你的父母,我们会帮你照顾。”他叫王贵鹏,是李宝元大学时的同学。
事情还得追溯到15年前。1993年,王贵鹏带着梦想走进了河北农大园艺系果树93(01)班学习。他清楚地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天晚上,宿舍里八个人作自我介绍,其中一个同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就是来自承德的李宝元。几年前,李宝元的哥哥在22岁时病逝,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为给哥哥治病已欠下了不少的债。上大学的第一天,宝元就说,他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学金,给家里减轻负担。他没有食言,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在第二学期就担任了班长。
1995年的一天,李宝元忽然全身疼痛,王贵鹏和他的舍友赶紧把他送到了保定市第一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必须住院。
虽经努力,但是李宝元终究没有争过死神。从这时起,王贵鹏把一行字刻在了心里:承德市承德县下板城镇乌龙矾村李维贺。这是李宝元的家乡,李维贺是李宝元父亲的名字。王贵鹏在心里默默承诺:宝元的父母,我得管!
毕业后,王贵鹏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可是,无论自己的生活如何,他都会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一直坚持给老人汇款。而他的行动,已整整坚持了15年。
五千多个日月轮回,拉长了岁月,绵延了思念,增长了汇款单上的数字……2011年4月6日,在河北沧州大浪淀水库管理处工作的王贵鹏专程去承德看望了李宝元的父母。临别时,如同所有的儿女一样,他将钱“强行”塞到了“父母”的口袋。面对记者的采访,王贵鹏说:“我会继续照顾老人,给老人寄钱。不为那个约定,只为心中的真情和善念,为的是那份永不改变的同学情谊。”
偶然的机会,王贵鹏得知,其他同学也在默默地关注着老人,给老人写信、寄钱,这竟然成了一个没有约定的约定。
当他们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女相约探望他们承德“父母”的时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央视栏目组也来跟踪采访,挖掘“身边的感动”。当年的一句话,15年的坚守,一辈子的约定——这样的坚持,这样的爱,真挚、饱满、深沉、热烈,它是能够开出花来的。这花,会开在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会开在人心的每一方尺寸之间,馨香沁心、绵长隽永地丰盈着人们的心田。
(谷 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