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每天早读前的一个小时内,在海口不少小学的校门前,都会出现一支“喂饭大军”。他们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他们端着带来的餐盒或买来的快餐,给这些上小学的孩子喂饭。这些孩子的父母中有所谓的“大款”,但更多的则属于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这些孩子每天穿衣、穿鞋、戴红领巾都要家长代劳。难道这些孩子真的要成为“新贵族”,成为抱大的一代、喂大的一代?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前一阶段,报纸曾连续报道广州、深圳地区出现了“八旗子弟”——一些大款、富裕家庭的子女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家庭经济条件好固然是客观原因,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定然与家长对子女的思想素质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不无干系。孩子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国家的;不仅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因此,家长对于女的教育也不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私事,而是关系国家、社会的大事。孩子的教育,当从小抓起,根正才能苗壮。从小就要着力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意志和品格,正如清代政治家、哲学家汤斌所云:“少年儿宜使苦,苦则志定,将来不失足也。”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小孩一岁时吃饭自己动手,父母绝不去喂他,也不给零食,他饿了,下顿再乖乖地吃饭。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围着小栏杆的床上睡觉,大多数从婴儿时起就独居一室。美国的父母们似乎“冷酷无情”,但培养出来的孩子却大多勇敢刚强。
相形之下,我们对孩子确实是关心备至、溺爱有加了,这些“小太阳”“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陪读陪练,处处百依百顺、无微不至。最终,孩子成了书呆子,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经不得风雨见不了世面的纨绔子弟:据悉,有的孩子考上大学又不得不退学“打道回府”,缘由是生活不能自理,岂不悲乎?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为了使你的孩子学会自己照料自己,早日独立成人,就请少给些溺爱,多给些磨练;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拒绝。若我们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背起一只手”。
(崔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