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让孩予持之以恒地分担些必要的家务,还可以磨炼孩予的意志,明白自己的责任。“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手是脑的老师”。家务劳动需要孩子亲自动手,而动手操作可以使孩子更聪明,会促使其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可见,如何指导孩子家务,提高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和培养孩予持之以恒的耐心,是颇值得家长思量的。
一、给孩子安排家务要符合孩子的行为能力,切忌好高骛远。如3岁前的孩予,主要是要他完成些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比如:自己吃饭、穿衣,玩过的玩具让他自己收捡,放进玩具柜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务的领域可以逐步扩展,劳动量也可以逐渐加重。
二、家长要言传身教。指导年龄偏低的孩子做家务,家长切忌下达抽象、不明确的指令,而应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如让孩子把玩具放进玩具柜,最好是告诉孩子:坦克、战车、飞机放一格,小狗、小兔、小羊放另一格。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懂得玩具要分类摆放,并且能逐渐理解到这种分类摆放的理由,从而把这种“分类摆放”引申到其他的方面。
三、不要怕孩子帮倒忙,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作为家长,大凡不会有意去打击孩子的这种积极性;但生活中,有些家长因孩子的“捣乱”而缺乏耐心,甚至变得忍无可忍,而对孩子吆喝着“去!一边去。”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客观上打击了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如妈妈正在厨房择莱,孩子一时兴起跑过来给妈妈帮忙;当妈妈看到孩子弄得满地都是的残枝败叶,感到孩子这哪是在帮忙,纯粹是在添乱,从而拒绝孩子的参与。作为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要赋予耐心,能容忍孩子帮倒忙,而且对孩子的“添乱”给予鼓励,并不厌其烦地加以具体的指导。只有这样,孩子这种“雅兴”才不至于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孩子的责任感,锻炼孩子的耐心。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孩子做什么事往往都是凭一时的兴趣,难以持之以恒。因而有必要给孩子下达某些指令性的指标,如收捡玩具、整理书包等。如果孩子没做到,决不能迁就,必要时给孩子一定的惩罚,让孩子明白他也有需要担负的责任。
五、不要把家务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有些家长平时不怎么注意引导孩子学做家务,而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却把做家务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如4岁的明明吃饭时,总是弄得满桌、满地都是饭粒。妈妈说过明明几次后,也起不了多少作用;结果,妈妈竟对明明说:“如果下次再这样,就罚你擦桌子、擦地板。”妈妈的话让不懂事的明明感到“擦桌子、擦地板”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否则在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怎么老是要他做这些呢?后来明明还真的有些瞧不起妈妈。在又一次被妈妈罚做家务时,明明竟吞吞吐吐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天天做这些事,是不是犯过什么大错?”令妈妈哭笑不得。
正确地指导孩子做家务,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唐静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