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好“四个建设”

抓好“四个建设”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校园网的建设、互联网的开通、学校网站的开设,为传统与现代教育的有机整合做好了准备。实行“五个一”管理。明确了“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为前提,以现代教育设备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学校整体发展目标。校本课程建设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我校“主动发展、和谐育人”这一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在实施“双素质教育”工程中,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围绕“主动发展、和谐育人”这条主线,我们重点抓好四个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完成学校文化的重构。学校文化包含丰富的内涵,是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体现,是熏陶、启迪、引领、激发师生主动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以理念引领,采取校风引导、校训鞭策、教风规范、学风砥砺的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挖掘传统文化。在日常工作中大力提倡实验小学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全校师生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敬仰前辈为学校发展创造的业绩,珍视学校获取的每一项荣誉,感受学校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发扬实验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使“主动发展”成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主流趋势,使“和谐育人”成为一种可以企及的教育境界。如结合建校七十周年,开展了校庆系列活动,出了一本画册,征集了一些诗书画作品,召开了一个庆祝大会,举办了一场师生联欢会。类似这些活动都为弘扬实验精神、打造校园文化,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建构新型的学校文化。在尝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着力于人际关系文化的建设。我们根据“木桶原理”,提出道德底线的界定,让每个教工自主确定底线标准,由此自觉地学习、工作,把握质与量、优与劣,自我诊断、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强化教师个体的自律意识;根据师资结构、课改要求和专业能力,科学地组建学年组和学科组,实行优势互补,实施“校本教研”支持下的“室本教研”,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强调同伴间互助与合作,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间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与成果;通过校务公开,民主治校,密切干群联系,达成理解、信任和支持;通过新课程实施,建立师生间尊重、平等、交往、互动的桥梁,拓展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

吸纳网络文化。我校校园网的建设、互联网的开通、学校网站的开设,为传统与现代教育的有机整合做好了准备。为师生开拓学习视野和文化视野,及时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为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创造了条件。

创设环境文化。在环境建设上,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创建优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为主题,从审美科学的角度构筑儒雅的校园环境,遵循知识性、教育性、美观性的要求设计构筑主题式的校园文化,从校园的大环境到班级的小环境,以及到各楼层、墙刊的规划与设置,都实现了“绿化、净化、美化、育化”,从而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激励全校师生主动发展。

(2)科研队伍建设

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争创特色校的重要举措,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更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关键。为此,在实施“双素质教育”二期工程中,我们牢牢把握科研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把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力求达到课程理念、行动研究、教学实践“三点一线”,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在行动研究中把理念转化为行为,在转化中进一步认识理论。从而提高教师主动反思、主动研究的能力。

调查研究,确定专题。梳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聚焦关键问题,形成主打课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搞好培训和教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把研培课题分为三级:即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分课题、教师个人子课题。

实行“五个一”管理。即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反思,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案例,上一节自己最满意的汇报课,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每周提供一个问题在备课组或教研组会议上供大家讨论。

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建立“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制度,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解决、结对帮扶、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教师讲坛等为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开展教学观摩、公开教学、教学新秀课、案例交流、谈教学心得体会和网上论坛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文章,踊跃投稿,撰写较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案例等。

(3)教育信息化建设

明确了“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为前提,以现代教育设备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本着“勤俭治校、分期付款、逐步改善、强化硬件”的发展思路,不等、不靠、不要,自筹资金,自力更生,按需布局,分步实施,坚持技术更新与设备更新同步,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走出了一条快捷、高效的发展之路。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学校信息化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年中,学校添置了220台电脑,三个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教学班、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一台多媒体电脑,并全部连入国际互联网络,实现了校园资源的共享及广域网络资源的任意浏览;全校36个教学班、12个幼儿班全部安装一台29英寸的彩电,联通了校园有线电视网,接通了卫星接收系统,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多元化;学校多功能教室改造一新,大屏幕、实物展台、笔记本电脑一应俱全,教师自行设计的校园网站,实现了学校对外宣传网络个性化的发展。学生每周上两节信息技术课,并可以通过班级电脑进行资料查询和网上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备课、查询资料、制作课件,实现了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4)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建设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我校“主动发展、和谐育人”这一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三年中,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上不断探索:一是不断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环境优势,实现环境育人,建设植物生态园,学生可以在其间观赏、观察、种植、研究,从而贴近自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努力开发网络资源,我校以校园网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二是不断强化校本课程特色。在实施“双素质教育”工程中,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以“心理咨询”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以“百鸟竞翔”为特征的二课活动,以“日积日记”为主体的读、写、诵教学等等。在实施“双素质教育”二期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专题活动和心理咨询为基本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我们把二课活动提升为“趣味玩中学”校本课程,成为更适应学生发展和个性张扬的天地。在以“日积日记”为主体的读、写、诵教学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佳作欣赏课程》,并编写了《佳作欣赏——中华美诗文》校本教材。同时开发了英语和计算机校本课程,我们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自编教材,完成了《英语三百句》和《信息课教材编写提纲》。同时依托《双语教育》课题研究,使英语与其他非母语学科有机整合,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并在每周3节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天15分钟英语晨读,以口语训练为主,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非常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