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队素质源于创新培训

团队素质源于创新培训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北路小学,不少教师的案头上都放有很多与教育相关的书籍,这都是每个学期学校为教师们精选赠送的精神食粮。工作室主持人由广州市名师培养对象以上骨干担任,各学科工作室以培养优秀教师为出发点,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小熊老师是刚来的新老师,她是龙老师的徒弟,在她的办公桌上贴着一份龙老师给的上课表,一有空她就去听师傅的课。

优秀的教师团队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教师团队中,只有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团队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进取,才能降低内耗,激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产生1+1>2的团队协同效应。因此,我想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培养几个名教师;而更应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状态,关注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力量的凝聚,努力打造具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教师团队。一支队伍要看它的团队精神,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认真,那么这个团队力量就会增加一倍,看1.01的131次方是1.999999…,无限接近2。团队中有人不努力,扯后腿,这个团队力量就几乎接近0,看0.99的131次方是0.000000…1。

团队精神就是一群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统一的目标而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的综合表现,也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就是共同奉献。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强调要呵护与引领学生的个性,那么首先要有一批具备健康个性与风格的教师。但作为学校,又必须以一定的发展愿景来凝聚教师们的心性与志趣。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与理念方向,就没有办法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这样的教师队伍既缺乏张力,也缺乏凝聚力,自然没有办法让学校的发展进入到一种科学的可持续的状态。因此,学校应该在呵护与引领教师的个性、打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的同时,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塑造教师群体的共性——学习的品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懂得分享、善于合作、有追求、有理想。唯其如此,我们的教育事业、学校发展、理念实践才会因团队力量的高度凝聚而获得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我们的教育理想的实现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一)学习型团队得读书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即把学习当成我们的一种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教师终身学习的基本方式是“读书—实践—反思—总结”,即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别人学习,然后再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反思总结,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读书是教师获取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根本路径。教师读书必须要打破就教育而读教育的束缚,树立大教育的概念,养成大教育的思维与视野,不但要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更要读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从多种学科领域或是人文事物的阅读与思维出发,来试着对教育教学当中的诸多问题进行诠释与解读,得到的答案或收到的感悟往往会比就教育谈教育要来得更有意思与启发。

读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应用,教师要把在书本上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是教师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也不可能有新理论、新方法的创生。因此,重视反思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学校要浓化学习氛围,开辟学习阵地,通过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班集体,让终身学习成为学校每一位成员的价值追求。在小北路小学,不少教师的案头上都放有很多与教育相关的书籍,这都是每个学期学校为教师们精选赠送的精神食粮。

教师的成长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个人的阅读历程。为了让所有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诠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好地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鼓励教师多读书,提升自我的理论修养,在我的主张下,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给教师们赠送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促进教师阅读习惯与反思习惯的形成。

上学期,学校就精选送出了四本教育类好书。比如,读《教师最伟大的智慧》,让老师感悟智慧无穷力量;阅《麦田里的老师》,走进师生心灵世界;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探索教育人生的美丽;学《今天我们应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打开科学教育之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还会组织老师们进行读书心得交流。送书即送赢,老师们在阅读中可以滋养心灵,温润生命,提升智慧,反思实践。

(二)师徒结对,让达人教师引领“小鲜肉”前进

教育家科南说:“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而实现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与途径有很多,而师徒结对相对而言是更为经济、直接、有效且持久的。

几乎每个学校的校长都认识到,培养年轻教师的重要性,需要发挥校园名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在小北路小学采取的是“师徒结对,包干到人”的方式,让这些教师“达人”引领新进入学校的教师“小鲜肉”前进。

我现在都还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到小北路小学当校长的第一年,也就是2014年的10月,学校举行了“同筑阳光梦,共享成长路”教师结对暨学科工作室成立仪式。我们的拜师仪式简单而又隆重,一定的仪式,既显示了学校的重视,也对这些师徒的内心是一种触动。在全体老师的见证下,30多位年轻教师或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与26位导师成功结对。同时,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专科、班主任工作室等共7个。工作室主持人由广州市名师培养对象以上骨干担任,各学科工作室以培养优秀教师为出发点,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我们学校,到处都是像龙艳丽老师和小熊老师这样的师徒。龙艳丽老师是小北路小学语文科的科长。她是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十佳语文老师、越秀区语文名师……她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和他们一起研讨、备课、听课。她的课堂是开放式的,老师们可以随时去听课。小熊老师是刚来的新老师,她是龙老师的徒弟,在她的办公桌上贴着一份龙老师给的上课表,一有空她就去听师傅的课。学师傅怎样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难点、习作教学与讲评、作业的布置与设计……龙老师也常常顾不得自己刚上完课,又紧接着坐在小熊老师的课堂里,认认真真地听课。走廊、课室、办公室经常能看到她们交流切磋的身影。

上学期小熊老师要参加学校的年轻徒弟教学技能大赛。龙老师深知,这种比赛活动最能够锻炼一个新手,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的试教,会让一个年轻教师有质的飞跃。因为她自己也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赛课前夕,每天下班后,师徒二人还在办公室里挑灯备课,每一个环节,每一步设计意图,每一句导语,每一张PPT,都要慢慢思量、精雕细琢。小熊老师试教几次,效果都不是很满意。她也知自己处于一种背教案状态,无法融会贯通。龙老师提出让小熊老师看自己示范一次,课堂上的龙老师神采飞扬,似乎忘却她有孕在身。龙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循循善诱的引导、恰当好处的点拨、幽默机智的语言、水到渠成的解惑,无不展示了一个语文老师,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她在和学生们一起共享语文的魅力。有了师傅的示范,小熊老师明白了许多,也增添了几分自信。龙老师要求小熊老师慢慢消化,把自己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临近赛前的双休日,龙老师还电话问候小熊老师,让她注意休息,不要紧张,相信自己,把它当作一次宝贵的经历……小熊老师在比赛那天,非常的淡定从容,她融合于课堂,置身于其中。她的课例得到了评委的好评。课后,龙老师给了小熊老师一个大大的赞,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小熊老师激动地说:“这次赛课的前后准备,师傅让我明白真正的课的感觉应该是怎样的,谢谢师傅,有师傅真好。”

我要求无论是在学校的教研活动还是外出学习,师傅和徒弟都要坐在一起,师傅边听课边给徒弟讲解每个环节的要求。数学科曾小华老师就是这样在谷艳辉师傅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上学期她在越秀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向全区老师介绍自己成长的经验,受到了区发展中心领导和教研员们的赞赏。我校的师徒结对的诸多做法在兄弟学校中广为流传。

(三)从新教师迈向“星”教师

“我接受教师职称,

我庄严地宣誓,

我忠诚于教育事业,

决心为人类智慧的启蒙和灵魂的塑造贡献我全部的知识和

力量。

我是一名阳光教师,

我要潜心教育教学,专注传道授业解惑;

我要遵守职业道德,不谋私利廉洁从教;

我要尽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真诚平等。

我是一名阳光教师,

我愿用专业情怀守望我钟爱的职业;

我愿用专业智慧践行我

工作的主业;

我愿用专业自觉完成我

毕生的志业。

我愿恪守誓词,坚定地,

幸福地,成为一名播撒

阳光的人!”

8月29日,在小北路小学2016学年新教师培训的活动中,我和新教师们饱含真情地宣读着《阳光小北新教师就职誓词》。参加培训的老师既有应届毕业生,也有近两年新进小北的在职老师,场景似曾相识,热情不曾改变。在这场活动中,我给每一位在场的教师分别赠送了“阳光大礼包”——校徽、《阳光好教师》、《阳光好家长》、《新教师成长手册》。听着铿锵有力的誓言,看着别在胸前的校徽,我心潮起伏。

如今的我,已经身兼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于一身,以校长的身份执教广州的百年名校小北路小学。看着在场一张张洋溢着青春与热情的庄严的脸庞,我仿佛回到了数十年前刚刚执教时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漫长的执教生涯里,我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未敢有半点懈怠。我深深地知晓,在教育革新激流中,教学工作如果照本宣科、不思进取,则将被时代的潮流湮没。而我与新教师们分享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上的种种感受与体会,包含着我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新教师的殷切期望:一年跟教入门,三年锻炼提高,五年冒尖成熟,八年形成风格。在专业道路上茁壮成长。

怎么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校名师纷纷作出了精彩纷呈的专题发言。广州市名班主任黄惠兰老师以身边发生的事情为例子,她的演讲《用五心打造五星班级——小学班级常规管理策略》从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学期常规这几方面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案例示范、分析和讲解;越秀区名教师徐虹主任以《努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为主题发言,她引用了法国卢梭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对课堂追求提出了鞭辟入里的观点:“通情达理是在内在心灵上赢得学生的尊重,广知幽默是在外在素养上赢得学生的认可”,并对新教师成长提出建议:应该及时反思、有效课堂、作业优质以及评价分层;只有一年教龄的年轻数学科陈炜莹老师也向我们分享了撰写教学案例的体会及成长的感悟,并由衷地感谢阳光小北对她执教生涯所给予的帮助。

本次培训活动让新教师不仅了解到阳光小北的深厚人文底蕴,更为“我是阳光小北人”而倍感自豪。活动结束,但培训仍在延续,每位教师都收到了一本《新教师成长手册》,要求撰写五年发展规划、每月工作感悟。学期工作小结、学年工作总结,并且每月有结对导师和主管行政批阅反馈。这既是一份培训作业,也是一项工作考核,更是一个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为从新教师迈向“星”教师助力。小北路小学一直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全力打造一支结构层次化,实践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化的高素质阳光教师团队。因为学校始终坚信,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四)一人学习,众人受益

人都是有惰性的,教师也不例外。对于学习,如何才能让教师们始终保持最初的那种热情,并且提升学习的效率,一直是我努力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职业学习与培训,其核心要素无外乎是形式与内容。无论是阅读,还是师徒结对,可能更多的是侧重了形式的选择,但外因往往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如何对学习的内容与收获进行强化,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教师对于学习的投入与热情,使教师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持久主动,显然更有现实意义。“一人学习,众人受益”便是在这种思考之下提出的。

每一年,学校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机会让教师们“走出校门”接受培训,而不只是让教师们“窝”在学校成天忙于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只有走出去,去感受其他的学校,去体验别人的课堂,去听取不同的评价,才能开阔我们的教育视野与教学思维。在小北路小学,每个学期都有几十人次的外出学习,包括不同学科、不同地方和不同主题。但是与其他培训不同的是,我会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由受教者,变成施教者;由被动接收,变成主动讲授;由在台下,变成到台上。身份与角度的转变虽然只是形式上的,但由此产生的却是教师内心的强烈变化,从而让学习这一内容成为他们获取自我认同与价值肯定的重要途径。如是,出外学习的教师带回先进的理念,认真梳理习得精华,在全校进行二级校本培训,使得其他教师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出外学习的教师因讲授与分享的需要,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对学习的提炼与反思也促使他更大程度地在学习中获取自我成长的养分。真可谓智慧因分享而灵动,教育因学习而精彩。

有一次,学校分别派了语、数、英三科的几位老师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的学习观摩活动及名师培训。学习回来后,学校教科部就组织了一次分享交流培训,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教改的新理念。语文科的黄慧兰老师分享的本色语文,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要“顶天立地”,顶天指的是要遵循课程标准;立地,指的是更加真实、朴实和扎实,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数学科的陈红霞老师分享的“翻转课堂”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她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逐步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教学理念引发大家深思。英语科的黄艳玲老师则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交流了教师要立足自身、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把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为出发点,促进师生发展为归宿,积极开展教师的教学研究。

而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语文老师徐虹交流后回来的校本培训。她对所听的高中语文课进行了重组增减,上了一节名为《君子与小人》的移植课。

那天,校园的阶梯室不时传出朗朗的诵读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诵读声伴随而来的是热烈的掌声,快乐的笑声,积极的讨论声。不过,上课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全体老师,课题为——《君子与小人》。

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道德讲堂。徐虹从“君”字象形会意的内涵到英语的表述,探寻“君子”的起源;通过解读《论语》中运用对比的方法从外在与内在、微观与宏观等方面对“君子和小人”精练的阐述和剖析,感悟君子的特质;从孔子对《子贡赎人》《子路受牛》评价,到当代“彭宇案”的判决,乃至“扶不扶”的论述,思考君子的标准;展示老师们“以花喻君子”的个性选择,表达独特的君子情……整节课,引经据典,穿越古今,于古老的国学智慧中解析当今教育和生活中的困顿和迷茫,直通老师们的心灵深处。

这是一节独具匠心的体验课堂。老师们因亲历学生身份而真切感悟魅力课堂的“五度”:博古通今的广度,博大精深的深度,博引旁征的高度,博采众长的力度,博达睿智的温度。老师们更深刻体会魅力课堂,成就孩子,幸福教师。

这是一条促进教师业务发展的“阳光快车通道”。徐虹老师归来后对这节课进行了重组增减,呈现了不一样的课堂,收到了不一般的效果。

(五)“主题式”培训——学微课成“潮爆”教师

每一位教师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都有着做一位好老师的内心渴望与价值追求。因此,他们都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有着一定的期望与思考,并且多数教师都会为这种期望而将思考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教师个体自发的专业提升活动往往因缺乏理性思维和整体设计而显得零碎,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从而使得他们的专业提升费时而低效,盲目而少成。因此,我在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成长引领中实施了“主题”培训。针对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将他们亟待提升的相关素养进行解构,分解成若干个主题,再根据每个主题设计相关的培训方案,再通过这些主题式培训的实施,期望能收获老师们专业素养的逐步建构。

比如,学校先后多次以“做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感动小北”“新课程与有效教学”“校本研究与行动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生心理健康”“做聪明”的家长为主题开展集中培训,使老师们了解最前沿的教改消息,聚焦最重要的教育热点,解决最迫切的教学困惑,感受最真切的师德纲领。

让不少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微课”主题培训。

近年,一种风靡欧美并在国内悄然兴起的教学的新形式——翻转课堂(又称微课)进入了广州的教育视野。所谓“翻转课堂”,从形式上来说,就是老师根据教学要点制作“微课”。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自定进度看“微课”学习,回到课堂后师生针对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和实验,遇到困难时由老师进行辅导。之所以说“翻转”,是因为它颠倒了目前的教学顺序。现在的教学模式都是“先教后学”,而“翻转课堂”则是“先学后教”。上课时,老师可能会把好莱坞大片、流行广告甚至原创动漫等学生喜欢的视频融入课程,制作5~10分钟的“微课”给学生们下载,让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好玩。此外,“微课”也可以跨越时空,一个班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每节课总有少部分学生理解不了老师的话。那么老师就可以以微视频的形式录下难点重点,学生一次学不了,回去就可以结合微课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让家长和学生都很受惠。

从这样来看,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不光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可以提高老师的课堂效率。何不让老师都学一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然而,我发现,虽然近几年广州都有微课大赛,但是小北路小学一直都“交白卷”,没有几个老师主动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为了触动老师,改变这状况,我首先邀请了专家到学校进行微课技术的主题培训,然后再让教科部的老师对全校老师进行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在培训并掌握了技术之后,不少老师都发现这个玩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而且非常有趣。

比如说,有时候PPT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拿“微课”来演示;没有DV拍摄,甚至用手机都可以完成。有时候碰到天气不好没办法让孩子们到室外实践,科学老师可以预先拍好一个视频给学生们观看,方便孩子们理解上课的内容……

如此一来,学校的老师们都爱上这种“潮爆”的教学方式,当年微课大赛整个学校就上交了40多份作品。

教育的本质不会因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但有关教育的表述、叙事方式、实施途径、借助工具等却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针对现在学生的个性与特质,甚至可以尽量时尚一些,聪慧一些,灵动一些,才能够让学生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