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需求与知识服务

知识需求与知识服务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终身教育”与“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知识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时代潮流。知识服务分为两种形式:公益性的知识服务和经营性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一部文献服务的历史。
知识需求与知识服务_数字时代目录学的理论变革与发展研究

二、知识需求与知识服务

知识社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依赖知识,知识取代资本与土地而成为第一位的资源。人力资本的开发、储备与利用,是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哪一个不重视国民教育,没有哪一个不重视人才培育。构建“终身教育”与“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知识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时代潮流。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率先提出终身教育的观点[78]。1968年,美国学者哈钦斯(Hutchins,R.M.)出版了《学习社会》一书,积极倡导“学习化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多次回应与肯定“学习化社会”[79]。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80]。20世纪90年代,美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神话,这无疑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拉动的结果。

任何人都是特定知识的欠缺者,都有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中明确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81]。彼得·圣吉还告诫人们:“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0%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82]。当今世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全部知识,哪怕只是肤浅地浏览一个十分狭小学科的专业文献都比登天还难!事实上,与其我们奢求占有大量的知识,不如我们切实掌握检索知识的方法。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凯斯工学院研究基金会初步统计,一个科研人员在一个研究项目中,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而计划思考时间占7.7%,实验室和研究时间占32.1%,编写研究报告的时间占9.3%[83]。正如美国某大学图书馆大门上的雕刻词所言:“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去寻求它。”[84]由此可见,知识获取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知识需求呼唤知识服务,知识服务保障知识需求。知识服务分为两种形式:公益性的知识服务和经营性的知识服务。一方面,知识是一种具有高度共享性的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国家和社会应当尽可能地提供公益性的知识服务,各种图书馆就是公益性知识服务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知识生产是一项需要大量智力资源投入的创新活动,需要个人或组织不断追加劳动。因此,知识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和鼓励知识创新。于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经营性的知识服务,各类咨询公司和情报机构就是经营性知识服务组织。

知识服务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一部文献服务的历史。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载体始终是文献的外在形式,而知识才是文献的实际内容。文献传播是知识交流的表象,知识交流则是文献传播的本质。因此,文献采访是知识聚集,文献整理是知识组织,文献排列是知识分类,文献服务是知识传播。知识存取伴随文献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即通过文献的“生产—传播—利用”来完成。甲骨文献、缣帛文献、简牍文献甚至手抄纸质文献,生产与复制十分困难,整体数量较少而且流传范围有限。印刷文献批量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献供需矛盾。但是受到制作工艺、生产程序及其费用的限制,印刷文献的出版与传播仍非易事,知识存取的障碍并没有完全消除。非数字文献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高度统一,知识的出版与利用不能离开文献而独立存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知识生产、知识整理和知识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网上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是Internet的一分子,都有知识出版、传播与接收的功能;除了知识产权的限制之外,知识复制几乎不存在技术或物质限制;一切时空因素似乎蒸发,知识传播在地球上难觅禁区。

目前,网络学术性知识资源主要有:①国家职能机构或社会公共部门提供与资助的学术资源,如数字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中美百万数字图书馆项目等;②学术型数据库资源,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商业公司在线服务的数据库或联机检索系统的数据库;③国内外提供浏览、检索与下载服务的学术性开放资源与公共存储资源,如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R(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CORE(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OA学术仓储、科技论文在线、预印本服务系统、电子期刊网站或电子文库等;④其他学术性的个人网站、专业论坛、博客等。其中,前两类学术资源占据主导地位,服务时一般有版权限制。后两类学术资源近年来生机勃勃,往往由著者让渡版权。譬如,英国诺丁汉大学Open-DOAR机构库导航目录,能够帮助全球学者获取最原始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科发展趋势及全球学科创新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一个综合性学科e印本文库,所投学术论文文责自负,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观点、创新思想和技术成果的发布与共享平台;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是一个提供预印本服务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用户可以自由提交、检索、浏览或评论预印本资料;奇迹电子文库主要收录原创科研论文、综述、讲义及专著的预印本及电子书,资料全部为注册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提供分类浏览、关键词检索、奇迹论坛、奇迹百科、奇迹日记等学术交流与服务。

在虚拟的网络交互社区,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即时性、交互性、有序性与共享性。信息内容频繁更新、按时间倒序排列、超级链接及附加评论等,其实都是网络信息的组织形式。以Yahoo为代表的网络分类目录,在网络信息的分类组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Google、新浪爱问、百度知道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在网络信息的主题组织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而以DC为代表的元数据标准,则在网络信息的揭示报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存取的趋向是更加方便、快捷、准确、高效与安全。此外,文献服务以文献为单元,所有知识用户都享受同样内容的服务;知识服务以知识为单元,能够为不同知识用户提供有差别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