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他曾最早提出“现代学徒制”,主张校际合作,致力于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学生。他曾获得“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优秀双师型教师”、“宁波市首席工人”、“宁波市劳动模范”、“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等诸多荣誉。他就是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研训处主任乐崇年。
辉煌成就的背后,一定有一段不一样的经历。46岁的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研训处主任乐崇年,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多年来,他努力发展科研立项、创新实践校内工学制、推动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企业技术帮扶等。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人师表20多年,乐老师在学生眼中早已不是“老师”那么简单,他是园丁,是良师,是益友。春风化雨,师恩无限,在“所求”的有无之间认清其相互关系,20多年来辛勤耕耘留下的汗水最终换来了今天的成就。
自迈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乐崇年便与“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他一直践行着这份坚持,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1990年,乐崇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随后便被分配到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工作。此时学校各专业教学刚刚起步,无论在设备、机床、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极为欠缺。从教两年后,乐崇年认识到,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作为一名刚刚迈出校园的毕业生,他也渴望能够有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和工作经历,因此在校方的鼓励下,乐崇年开始了他为期六年的企业工作生涯。
乐崇年在“家乐”模具厂,从最底层的操作员做起,慢慢地由传统的机床转入现代的数控机床。
乐崇年表示,当时线切割都是数字控制,刚刚起步,所以被认为是一个热门行业,当时由于技术、资金力量不足,编程、轨迹基本靠手工计算,对技术员的要求更高,因此该行业被认为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并具有很强优势的专业。在企业内,乐崇年根据自己已有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工作中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慢慢琢磨,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最早涉及机械制造行业的人之一。在当地,乐崇年被称为“模具之父”,他引进的线切割技术,将原来大楔模具制造推到了一个新的平台。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他不仅广收徒弟,也为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养技术人才,解决了不少企业发展的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出现了数控车、加工中心以及算机控制、分析、计算,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逐渐降低。因此,乐崇年认识到,可以针对区域经济需求开设相应专业,培养与企业对口的实用型人才,如模具专业和适应现代化加工需要的数控专业。
经过六年的历练,乐崇年回到学校继续从教。不久,他又发现学校的实际教学方式和技术掌握与实际工作经历密不可分。于是,乐崇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他认为,首先应转变教师的个人观念,组织学校教师下企业亲身实践,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这样一种活动,来弥补新兴大学毕业教师因实践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不足。乐崇年说,学校每学期组织实践活动,明显改变了传统的老师以讲为教,学生以听为学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教师教学中的理念: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边做边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经过多年历练后,在乐崇年心目中,老师这个职业比较特殊。他说:“把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可能是一种普通的心态,如果称职的话也可以了。但是如果能够做得好一点,单单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还不够,要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做。那你可能就会去动更多的脑筋。对于老师这个工作,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定量指标来评价也不容易。跟企业毕竟是不一样的。它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在他眼里,他把职业看作事业对待,又将事业慢慢变成兴趣,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享受这份职业,体味这份感动。
乐崇年认为,职业教育是传统学徒制的延伸。乐崇年说,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数以百计的传统企业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都是依靠这种学徒制。但是由于现代机器生产规模的扩大,传统学徒制培养人才效率低下,因此出现“职业学校”这种专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机构。他认为学徒制的发展是一种历史性选择,符合当下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
回到学校,在教学摸索中,乐崇年发现他所在的数控专业教学大大不同于其他专业。他发现,数控专业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大量丰富的技术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即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他主张学校老师改变教学理念,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教学理论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这为教师自身今后教学工作铺垫的同时,也便于克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不贴合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校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改变了教学观念,也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师。
其次,乐崇年还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是一种“现代学徒制”,而在实际教学中,乐崇年将其工作与教学的经验融入其中,开创出一种“新型现代学徒制”,即改变传统“老师以讲为教,学生以听为学”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讲课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状态,使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既要有企业的师傅教应用方法,又要有学校的老师教理论知识。利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更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丰富想象力,还有效改善了学生厌学的情况,使学校教学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综合实力大大上升。
这种制度培养学生的效率远高于传统学徒制,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企业需要。2008年3月,他的学生舒小峰获得宁波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数控铣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宁波市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二等奖;2009年6月,他指导数控车/加工中心组合的沈宇、胡余乐、虞静波三位选手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二等奖。乐崇年自信地说:“新型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在技能方面、基础理论方面、数控专业方面都要好得多。”
他的“新型现代学徒制”目前也为多家职业技术学校效仿,在为北仑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更多更适应企业需求人才的同时,也为宁波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新型现代学徒制”,乐崇年还创新了“校内工学制”。简单说来,即校企合作,学生为企业加工产品的合作制度。但听乐崇年细细道来,这其中还有另一番奥秘。“校内工学制”中,学校与专业对口企业合作,企业安排一部分项目给学校学生完成,企业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成本。而对于学校,学生需要实践机会,而校内资源有限,学生众多,单一的课堂实践并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乐崇年决定与宁波当地企业合作。乐崇年说:“原来学生做模具实践,都是学校买材料,给学生做,做完就废弃了。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实践所需的材料一部分由企业提供,交给我们学生完成,做完的成品不扔掉,交给企业,而我们只从中收取少量的加工费用。” 这样看来,这种“校内工学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对学校来说,不仅省去了原材料的费用,而且可以得到一笔加工费用;而对于企业,既可以节约人力加工成本,又能够保证生产,一举两得。
每个人年少时都有轻狂的梦想,对事业、对人生都充满着无限期许。说起多年前的梦想,乐老师从烟盒抽出一支烟慢慢点燃,思考片刻,再娓娓道出多年前自己的那些经历。那个年代的学生对工科充满热情,自己也不例外。数控专业适应当时工业大发展的需求,既是新兴产业,又是热门专业。由入行开始,他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专业学习实践中。乐老师说,当时从事线切割与数控专业的大学生不多,大多是职业学校毕业,各种程序轨迹都依靠手工计算。过去几十年里,他都在为模具、数控专业进一步提高发展而努力。
“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不同的梦想,比如从前在企业的时候,我就想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后来回到学校,就把心思放在教育上,以培养学生为主。大胆的想法就是,我当时在想职业学校里面也应该针对区域经济的特点开设相应的专业,就是开设一个模具专业,后来为了实现现代化加工的需要,开设了一个数控专业。而现在,数控专业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当然希望能够更加壮大,慢慢走出去,走得更远。”乐崇年这么形容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每一个不同的阶段,他都有不同的方向和梦想,这一个一个平凡的梦想背后隐藏着多少心血与汗水,我想乐老师心里比谁都清楚。
多年来,乐崇年捧着自己这一个个简单的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用心经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才换来今天的诸多成就。目前,乐崇年在将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数控专业水平提高到一个高层次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善学校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师资力量而努力。同时,他也积极参与浙江省内职业技术类课改工作、教材编写工作、教师培训等。如今企业人工成本增加,要求以机器代替工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有一定影响。学校如何适应企业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如何调整教学,成了他们接下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乐崇年提到,机器换人虽然减少了企业所需员工数,但是对人才的要求却提高了,高精度的机械需要更高水准的人才操作。为此,乐崇年不断奔波于各县、市考察、讨论、研究课改工作。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研究企业人才走势,学校也将在今后几年内为企业培养更多更贴合其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乐崇年说,无论是课改、教科研,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了学生的就业发展。可见这几十年来,他早已将教师这个身份与自己的灵魂紧密结合在一起。获得荣誉和称赞,培养优秀人才,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在乐崇年身上,我们看到将自己的心灵融入教师这个身份,才是为人师表最高的境界。
这六个字出自同事吴老师之口,吴老师说,乐崇年老师是有所求,无所求!
在同事眼里,乐崇年不仅仅个人专业素养高,而且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在本地人眼里具有“模具之父”的称号。在企业眼里,他是破解企业技术难题、研制前沿工艺技术的攻坚型技师。
采访期间,同事吴老师表示,站在职业教育这一角度,乐崇年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其所在专业处于领先地位。他职业教育方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宁波市内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界都是最先进的。吴老师说:“乐老师提出的一些改革想法,到现在为止全部在用。”吴老师介绍道,原来乐崇年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提出“校际合作”等创新模式,近几年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全国首位提出该模式的教师,另外,乐崇年提出的“模块教学”等教学方式,虽然目前该校未利用,却已在全国大量推广。
随着近年来的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群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理论已不适应机器换人后现代化生产的需要。于是乐崇年考虑,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也该逐步转型。为此,乐崇年的“有所求”便希望一是要教材教学,把厂里生产的模式拿到课堂里来。二是现代学徒制,即职业教育不可如从前那样空中楼阁。若不了解社会现状,老师所教也会随即被淘汰。乐崇年自信地说:“目前看来就业情况良好,我们中职培养的是畅销大军,甚至有些供不应求。”此外,作为一名省特级教师,其内心有着一个自己的优化体系,希望将自己的思想、教学理念、职教改革具体方案的传播不仅局限于宁波市内,而要传播得更远更广。20多年来的经验告诉他,这种应企业发展需要随之改革的教学模式是最适合职业教育以及学生就业的方式。
“他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吴老师又一次夸奖乐崇年。“他无所求,并不是没有要求,而是对生活、对工作环境等要求不太高。”朴素的着装,不浮夸的办公室,朴实无华的言语谈吐,都给我们不胜亲切的感觉。或许也是因为这种独有的朴实气质,才能让他如此坦然淡定地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种种挑战。过去机械制造数控铣床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企业、学校引进大型机器后大多数老师不会操作,为此乐崇年常常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工作,从未有半句怨言。如此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缘于他对职业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对于未来,乐崇年表示,还是有许多期许与挑战。在未来几年的宁波教育,一方面继续要跟企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跟企业的合作,加强教材方面的开发。乐崇年领导的团队申报的“宁波地方特色教材”,将企业生产加工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也是目前重点跟进的项目。此外,“工装夹具”项目的发展在未来也将是其团队逐步开展的工程。虽然目前仍在考察其是否吻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但是我们相信,这将是乐崇年老师的又一项创新,希望他能在教师这条道路上再创辉煌,越走越远!
文/图:俞玲超 张嘉玲 邱彬鑫
指导老师:徐艳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