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邱国平,1964年生于广东省。1980年,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后又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1990年,被公派去英国读博士,1993年起从事教师职业。在他20年的教书生涯中,先后在英国利兹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世界名校任教。2012年8月,他来到宁波,担任宁波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他总希望将己所学,倾囊相授予自己的学生。
“我希望学生能够从我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我把自己在人生中学习到的经验告诉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少经历一些不必要的磨难。”
1964年,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有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在那个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大人们很少关心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当然更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考虑、关注出国留学这种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然而那个孩子却都做到了。“我从小学到高中只上过两年的学。那个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很多人都不读书,大家对高考也没有现在那么重视。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四批大学生,算是比较幸运。”这个孩子,就是邱国平。
1980年,邱国平顺利地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毕业后他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在一家电子工厂工作了三年,后又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因为优异的成绩,在研究生毕业之后,邱国平便被公派去了英国的一所大学读博士。“我是1990年年底到英国的,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博士学业。1993年我便开始教书,今年(2013年)刚好是我教书的20周年”。
在这20年的教书生涯中,邱国平教授先后在利兹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世界名校任教。2012年8月,邱国平教授来到宁波,担任宁波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系主任。
邱国平一直在国外教学,当谈到他这次回到国内教学会不会有什么不同或困难时,他笑道:“困难肯定是会有的,我觉得这并不是在国内或国外的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性质跟英国诺丁汉大学是一样的,在宁波的教学模式是严格按照英国诺丁汉现有的课程安排的,准确地说,是我们在中国、在宁波deliver国外的一种教育制度。学生在第一年会专注于语言学习,后面才会进入到专业课的学习,所以在语言上学习的困难不会很大。”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采用国外教学模式的大学。邱教授说:“我不能很肯定地说我们这所大学的教育体制完全没有缺点,但我还是希望这种教学理念、模式,能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宁波办这样一所国际化大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一批对宁波有用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有用的人才。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理想,这是宁波诺丁汉大学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理想。”
教书对于邱国平教授来说是一件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于自己专业的热爱,是让他坚持走下去的动力和支持。20年的教书生涯,沉淀了他严谨、科学的教学态度。
“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我与学生之间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年龄了。我们那个年代读书比较少,我从小学到高中只读了两年书。因为当年在搞‘文化大革命’,对高考不重视。后来恢复高考后才考上了大学。我一直对学生说,很多东西我可能不一定懂或者我懂一些,并不全懂,但我经历过的事情比他们多。我经常鼓励学生,我讲得要是有道理,你就听,讲得不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来。”
被问到希望成为学生眼中怎样的一位老师时,邱教授爽朗地笑了:“我希望学生能够从我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老师的职责,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不光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经验教给我的学生。因为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我把自己在人生中学习到的经验告诉学生,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少经历一些不必要的磨难。”
在国外教学的近20年里,邱国平教授深深感受到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不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他认为,在中国,中小学教育办得相对比较好,所以中国学生的基础很好并且很勤奋,但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中国学生在自主思维这方面比较欠缺。因为他们太依赖老师的步伐,也喜欢去套用书本上的知识,所以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就变少了。而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中国学生“怕羞”,不懂的事情不愿意说出来。在上课、讨论的时候,碰到不懂的问题就放在那里不去管它,总想着下课后再一个人去搞懂它,他们总是担心会被其他同学看不起,却忘记了正是因为不会才要学习。”邱教授说,他们不明白,在人生中不懂的东西总是比懂的东西多。
邱国平(右二)在被誉为自动化技术科学领域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模式识别大会上获奖
“那在上课期间针对中国学生这个特点,你又是如何引导他们克服这种问题的呢?”笔者问道。
“这个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以及布置的作业上。不是所有的问题、材料都给了你,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多。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找答案,以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过,邱教授坦言,由于学生们早已习惯了国内教育体系,现在要迫使他们融入新的一种体系,作为一位老师而言,需要做得更多。
“教育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很多影响也许并不会一下子体现出来,它是一个渗透的过程。”
“英国诺丁汉大学是一所全球性的大学,在诺丁汉本部大概有30000多名学生和5000多名教职工。这个学校曾经培养出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彼得•曼斯菲尔德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大学其实有很多组成部分。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研究生则更注重科研。在宁波,我们招的是本科学生,比较注重学生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发展,本科生的培养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邱国平教授不仅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系的“掌门人”,同时也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博士创新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主要负责数字经济方面的研究。国际博士创新研究中心于2011年9月成立,它是由宁波市教育局、科技局、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四方签订协议,计划在6年内投入1.7亿元人民币建成,旨在充分利用英国诺丁汉大学在能源技术和数字经济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领域的优势,搭建一个服务于宁波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力争使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同时,他也解释道,这个项目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能源,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这些都关系到今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生活质量;另外一个方面叫作数字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大家用的这些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社交网络等。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数字技术,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起着的重大作用,比如对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数字技术也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是研究新的数字技术,服务于社会经济,第二个就是数字技术对今后经济发展的影响。互联网诞生初期,大家都想不到互联网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也想不到我们现在基本都离不开这个东西。现在,数字技术研究就是要开发出新的数字技术来为社会服务,引领今后经济的走向。
邱国平教授还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项目在研究方面的形式,即培养博士。“2012年开始培养,已经在全球招到了第一批学生。我们的计划是在今后的6年中,录取100名学生。学生第一年是在英国学习,因为英国诺丁汉本部培养博士时间较长,资源比较充足,在英国有类似的博士培养中心,可以让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一年之后,学生则会回到宁波校区,继续未完成的研究,经过三年的时间完成博士研究课题。每位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都会有两位导师,一个来自英国,一个来自宁波。”
“宁波国际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是邱国平教授的另一个科研项目。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它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宁波正是中国20多个智慧城市的试点之一。
邱国平教授回到宁波后,便开始与宁波智慧城市研究院进行接触,经过协商,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宁波智慧城市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宁波国际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负责研究智慧城市发展并提供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的技术。
鉴于这个项目是全球招生,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完成学业后也许会回到各自的国家或者地区,这会不会对宁波的人才管理造成损失?
邱国平教授回应道:“损失肯定是有的,但我觉得这对中国来说也伴随着巨大的好处。一个学生在宁波念书时间久了,他自然而然地会对宁波的文化、经济有所了解,他会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会改变他对这个地区、这个国家存在的偏见。当他们把这些新的认识带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后,也会在无形中宣传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消除对中国的误解,这对经济发展和民族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好处。我们不能很狭隘地看待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很多影响也许并不会立即体现出来,因为它是一个渗透的过程。”
“我相信孩子总会长大,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一切尊重孩子的想法。”
邱国平教授的孩子如今也已是一名大学生,那么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又是怎样的呢?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研究领域而让孩子也追随着自己的步伐?
邱教授回答:“我并没有刻意去引导或渗透,让他来学习我所在的专业领域,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研究自己喜欢研究的东西。在他上大学之前,我们作为父母是有给过他参考,因为他年纪小,需要一定的指导。”
邱教授说他的孩子也很喜欢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涉猎,平时在家两个人会讨论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加深了父子间的感情。虽然最后儿子还是选择了医学专业,但邱国平教授还是为他儿子而感到骄傲。这是一个开明、懂得聆听孩子心声的父亲。
家人常年居住在英国,而邱教授如今的事业重心却在宁波,这造成了他常常要两地来回飞的情况,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在邱国平教授眼里这却并不是个麻烦。他说,“现在交通很发达,家里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采访结束后,邱国平与笔者合影
邱国平教授依然在为宁波的教育事业和宁波的人才培养做贡献,他的教育梦想很平凡、很简单,仅仅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就好。
文/图:孙溟苑 唐梦阳
指导老师:薛丛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