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唱好“实践与知识”的大合唱

唱好“实践与知识”的大合唱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获得“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春蚕奖”、“宁波市首批名校长”等荣誉称号。在教育生涯中,时刻秉承着“实践与知识要高度结合”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长期践行着“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知识专家”的办学思路。15年的校长经历,使章老师对实践“教育梦”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他说,要实践宁波的教育梦想,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过硬的知识本钱。

人物名片

章才根,男,1960年生,浙江宁波人。曾就读于温州师专物理系与杭州大学教育系,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宁波慈湖中学校长,宁波四中校长,宁波市效实中学校长,现为宁波市教研室主任。曾获得“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春蚕奖”、“宁波市首批名校长”等荣誉称号。在教育生涯中,时刻秉承着“实践与知识要高度结合”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长期践行着“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知识专家”的办学思路。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眼光。

章老师很幸运,1977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并且作为应届毕业生考上了温州师专的物理系,由此走上了教育事业。当时中国有500多万考生,最后只录取了20多万,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对国家来说也是中国教育梦的开始。章老师说:“‘文革’这十年的中小学生并不是‘垮掉的一代’。社会总是眷顾有志者,顶尖的人才并没有在‘文革’十年被耽误,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反而在当时得到了提升。”

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章老师的少年时代都是处在整整十年的“文革”中。他回忆道:“我是经历了整个‘文革’时期的,那时候各种政治运动比较多,学校教育也就和政治比较合拍。那时教育的大方向就是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然后他顿了顿,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当时学校的做法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借鉴的。你看,那时的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在工厂、部队和农村,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了解社会的确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说,也并非意味着人才的浪费。知识青年在那里得到了锻炼,是有价值的历练。你看,现在还有很多知青在相隔二三十年后仍一直怀念曾经服务过的农村、边疆,因为他们的情感纽带在那里,他们的青春在那里闪光过。你问问他们,这一段经历完全不堪回首吗?”

“‘文革’时期的办学方式带着很多社会实践性,这有助于青年去思考去理解社会问题,所以那时的年轻人社会阅历更为丰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也强得多。教育如果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文革’时期就是‘行万里路’多一些,而现今教育忽视实践、脱离实践,只剩下‘读万卷书’了。所以高中新课程改革就提出了学生选修课程有四大类(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就是为了弥补目前中学教育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并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文革’时期,两年初中两年高中,加之大量的生产劳动与学工学农学军,对于系统知识的学习肯定是有欠缺的,但现在系统性学习往往局限在应付高考、应付升学,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客观地比较,‘文革’那时候的教育,有些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比较,前者更科学,更有现实的针对性。教书是职责,但立德是根本任务,两者不能分离。现在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这都属于“立德”的范畴。“育人”,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突出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而“树人”,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强调要给学生适宜的土壤、水分和气候,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个性,给予学生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树人”要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

15年的校长经历,使章老师对实践“教育梦”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我们对他的谦逊表示钦佩之时,他俏皮地说:“我可不谦虚啊,况且我也到了谦虚不会进步,骄傲也不会落后的年龄了。”

当谈及他所关注的当代青少年实践能力如何培养时,章老师侃侃而谈。他说,实践是多样的,对学生来说更是分层次的。对于理科生来说,做实验是学科实践;对于文科生来说,扮演的角色是体验式实践。

校园里的各种社团活动与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也都是宝贵的实践机会。而到社会中进行专题调研和研究性学习,则是深入社会实践。这些实践活动侧重于专题研究,例如探究问题、设计问卷、验证思考……这最终都是达到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做校长的15年中,章老师喜爱学生,欣赏学生,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他愿意带领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当他发现英才时,总会眼睛一亮,兴奋不已。

当然,他也有十分无奈的时候。有一年,一位象山的初三学生用文言文给他写自荐信,各方面能力很强,希望学校破格录取,他非常希望能给这位“英才”开绿灯,但由于当时对于特长学生并没有专门的招收渠道,而教育向来又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所以最后未能如愿。这是对制度门槛的无奈。

他深有体会地说:“这件事你想做却做不了,因为你明白,你要是去做的话就必定会头破血流,结果最后还是不得已停止,这就是无奈。”但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当校长,其自由度相对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老师在自己的教育天地里有较大的自主权,现在的言论氛围又较为宽松自由。校长比起教师来自由度少一些,那是因为校长要对更多人负责,就像戴着镣铐在跳舞一样。但章老师也阐明了,随着教育个性化培养的普及、办学的多样化发展,以后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容易。

章老师是位针砭时弊、虚怀若谷的教育家。他说,要实践宁波的教育梦想,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过硬的知识本钱。为此他说道:“在教育界,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知识专家,这是一个层层发展、层层递进的关系。”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说过:“对人影响就广度而言,莫过于办报纸;就深度而言,莫过于办教育。”尊重知识,就会尊重办学价值。教育的功能,一是延续文明和科学;二是与科研结合,转化成生产力;三是传播,做到深度传播。所以说,尊重知识就是尊重文明的继承、传播与发展。

尊重知识分子。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第一要有思想,第二要有责任、有担当,第三要有批判精神,要有推动社会发展的道义。现在的社会太过于急功近利,太明哲保身,太讲“潜规则”,其结果是有思想的人不轻易站出来说话。所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要尊重知识分子,由此来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有这种责任。

尊重知识专家。所谓知识专家,是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极其卓越的一批人才,他们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内是顶尖的。“效实中学的姜水根老师就是个教育知识专家。学校里的知识专家对学校势必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细节都会给学生留下痕迹,会对学生的专业选择、为人、科学的追求乃至一生都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同事产生影响,主要通过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屋建瓴的学术观点、教学经验来影响周围的人。这种影响力往往会超越制度上的管理,也会超越明文规定的条条框框的影响。这些知识专家往往出现在底蕴深厚的学校。”

另外,教育还要做好继承这篇文章,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有长远目标的校长可能都会考虑学校本身的历史积淀,不会轻易去改变原来办学中的好做法,不会简单地追求创新而否定继承。”

其实,继承比创新更难,继承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社会总是青睐创新的人。于是,一般校长都会考虑求“变”,“变”似乎是衡量一个校长水平的标准。

当然,对校长来说,还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校长去听课就是学习,博采众长,请教教学经验。学习以后则需要服务,校长就是通过管理来服务教师、服务一线的。当然,大前提还是尊重。现在的学校管理越来越行政化,校长成为一个行政职位,社会上也把校长看成是行政管理者,这样一来,校长的教育家角色就淡化了。”

大学毕业以后,章老师就被分配到学校去当教师,但不教物理而是教语文。不管是担任慈湖中学校长的八年中,还是在宁波四中担任校长的两年中,他都坚持在上语文课。在担任效实中学校长期间,因为需要管理三所学校,工作繁忙,所以才暂时放下了语文教学,但他在效实中学依然开了门选修课。在他看来,校长与教师的岗位虽然是有区别的,但校长管理学校依然要保留其专业思考。“选修课能使校长与学生定期做课程上的交流,这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在宁波,有很多校长一直都没有放弃教学,并且很乐意与教师谈教学上的问题。”

说到这儿,章老师的脸上就写满了对宁波未来教育的憧憬与期望。

在谈完实践与知识对教育的影响之后,章老师突然开始严肃起来,他语重心长地说道:“纵观我们宁波教育发展的二十年,要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总体上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章老师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扩招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过程。“近20年,宁波教育的前10年很好地解决了高等教育的量的问题,至少是解决了瓶颈问题,15所高校相继成立,标志着宁波真正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副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人起了较大的作用。”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量的发展以后才是质的提高。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积累。现在,创办仅30年的宁波大学就进入了中国高校百强的行列;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依托著名高校,采取地方政府与总校双线管理的模式,打下了良好基础;宁波诺丁汉大学引进外国名牌大学的管理模式,成为中国高校的一个创举。随着各校基础的逐渐扎实,宁波高校办学水平将会逐步提高。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循序发展,目前要实践宁波教育梦,必须更加关注中小学生才行。说到这里,章老师的神色多了几分凝重。“目前的基础教育不是很乐观,学生累,教师苦,应试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社会对教育、学校提出了非理性的需求,家长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在这样的办学环境下,不少学校说一套做一套。孩子没有欢乐,也缺乏兴趣爱好,这都是因为他们承载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功利的压力。”

“其实,现实教育要提倡‘适度的放’,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把低年级孩子比作是花朵的话,那么教育主要应该做的只是浇浇水除除草,要让孩子秉持天性,任其自由成长,不要施加过多的强力影响。我们如果在教育中进行随意改造的话,会使小孩没有主张,孩子的诉求也会得不到满足。”

至于“减负”,章老师又提高了几分音量。“学生负担重可不是教育自身能解决的。学生负担主要来自于哪里?首先,源于高考体制不变。中国是竞争淘汰式的教育,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多读一点、读好一点。其次,用人制度只看学历,不看本事。现在进好单位更是需要硕士、博士学历,找工作很困难。再次,独生子女政策。以前的孩子,兄弟姐妹好几个,读得好读不好,做父母的没有那么放在心上,因为想放也没有精力。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的期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不得了。最后,中国的文化骨子里是‘面子’文化,读书是光耀祖宗的事,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清华、北大。这些都是学生负担的社会原因。教育自身能解决得了吗?”

当今社会对教育的现实影响极为巨大,教育梦的实现还为时尚早,所以纵观宁波教育发展的20年,我们还需要稳定我们的根基,改良我们的根基,这样上头的树枝才能越长越密,整棵树才会越长越茁壮。

人们总是会思考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的举措,可社会发展还是会依其惯性前行,这就好像个人力量放进大海里,虽然不会干涸,但也是微不足道的。但章老师说,这从另一个角度看,不也表明了希望从未消失吗?于是在最后,他对于未来的宁波教育梦谈了自己的理解。

“第一,在我们经历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许多教育界的人士也清醒地看到了教育的问题。能看到问题就等于有了攻克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必定会做到实践与知识的完美结合,并在中国实现真正的全民素质教育!”

“第二,在中国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目前社会对教师这支队伍的评价在滑坡,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出现了不良的个体,但教师这个整体仍然是当今中国所有群体中最优秀的群体之一。因为长期浸润在知识长河中使人不易变质;一直和没有被污染过的未成年人打交道,有利于保持内心纯真的情怀。况且老师是站在讲台上的人,站在上面的人就要对自己高要求,注意保持形象,宁波就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在!这是宁波教育美好未来的基础。”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在这段时光中我们获益匪浅。直到临走前,章老师还在反复告诫我们:“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问题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要改变的确比较困难,这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过程,要慢慢来,一步步来。”

文/图:王麒程 姚国琴 洪亦婷

指导老师:王 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