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潘燕,女,宁波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老师。但是,自从2010年接手鄞州职高西藏班以来,她的生活就变得不普通了起来。学业上她是孩子们求知海上的“灯塔”,生活中她是孩子们在甬城最亲的“妈妈”。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让她无愧于“2012年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鄞州区文明之星等诸多荣誉。
“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警察,第二志愿才是师范。因为我本身的性格就很像男孩子,体育也好。可当时收到的通知书是师范,还是有点失落。”坐在我们对面的潘燕老师眼带笑意地坦言道。挽着发髻,一袭江南布衣风格的蓝裙,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柔柔的笑,正如她的西藏学生送给她的藏语名字“格桑梅朵”一样,美丽却不娇艳,柔弱却不失挺拔,让人倍感亲切。潘燕老师是宁波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的一名老师,从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已经在教师这条道路上前行了14个年头了。曾经获评诸多荣誉的她,仍然保持着当时进入教师行业的那份初心——教好每一个孩子。
当被问及为何当初选择了教师这条道路时,潘燕是这样告诉我们:“当初是妈妈觉得女孩子读个师范挺合适,教师这个行业适合我。”问及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她坦言:“我觉得我妈对我的影响很大,她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人。而且特别善良。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得‘交关’好。别人有什么事情也特别愿意帮忙,而且是很真诚的那种,也不图什么回报。”也许正是受母亲性格的影响,在她这10多年的教师路上,也都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母亲的这种品格:对待自己学生们视如己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孩子们的点滴。孩子们亲切地叫她“潘妈妈”,正是高尔基的那句“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最好的诠释。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的“西藏班”是宁波市首个受教育部委托而开办的西藏班,全浙江省就两个,其意义可想而知。从一开始,潘燕就没想过担任西藏班的班主任。“刚开始根本没想到。说实话,学校里其他更优秀、比我更合适的老师也有很多,而且自己对西藏一点都不了解。后来学校的领导找我做思想工作,跟我说了一点就把我打动了——这些孩子们不远万里来到宁波求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精进,更需要一个妈妈一样的人来给他们生活上的关爱。”
也许这就是上天对她的特别厚爱,让她拥有了那么多个从雪域高原来的孩子。
2010年9月,第一批“西藏班”的同学顺利抵达宁波。潘燕站在学校的门口忐忑地等待着,倒是这些孩子们让她大吃一惊。“我刚看到的时候也惊呆了,怎么这么热的天还穿着特别厚的藏袍,我自己穿一件裙子都觉得很热!一个个的皮肤特别黑而且味道也很重。我们给孩子们在活动教室简单地集合了下,结果我和另外一个老师都受不了跑了出来。”潘燕笑着摆了摆手,“最要命的还是语言不通,班里还有不少这样的同学,讲话还要靠翻译。”她认真地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要教。也因为从小生活、教育的环境都不一样,孩子们根本没办法安静下来,上课都毛毛躁躁的跟小学生没两样。而且像我们专业学的是汽修,要制图,可孩子们真的一点立体感也没有。汉语又听不懂,吃也吃不惯,生活上不适应。班级里事情特别多,三天两头就会有打架的事情,任课老师有时候都不敢去上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家,每天都要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提着行李打包回家。班级建设怎么都搞不好,心里也特别焦躁。后来真的有一段时间,我都想放弃了。”她对我们直言道。
虽然心里会想过要放弃,可心底里涌动的母爱还是促使她坚持了下来。潘燕坚定地说:“我每次想到放弃的时候,就觉得孩子们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宁波读书,背井离乡,就觉得不忍心,教不好他们就觉得对不起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既然他们来了,那我们一定要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学到些什么,才不辜负他们和家人长久的分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要知道,潘燕面对的是一个全校底子最差、年龄跨度大、语言不通、难管理的班级,困难重重。她告诉我们,孩子们汉语不好,他们就每天晚上都带着同学们看新闻联播,锻炼他们的汉语能力,还跟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一起,找其他班的同学跟他们结对学习汉语,帮助他们。制图的立体感差,就买橡皮泥给他们,让他们玩橡皮泥的时候加强空间感。“在班级事务的管理上,我们也操了很多心。刚开始我们班有拉帮结派的现象,所以我们就想着选一个班长。可光班长就观察了一个月才确定了人选,但工作能力各方面也还是有欠缺的地方,还是要我们反复地教、不停地教。”潘燕说。
没人能了解潘燕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也许就像孤独漂流在海上的船,始终惴惴不安,生怕孩子们学不好或者又生了什么事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潘燕经常睡不好,顶着巨大的压力,体重疯狂下降。
直到开学后的一个多月,西藏班的教学才算踏上了轨道:汉语教学卓有成效,上课纪律有显著的提高,重要的是她作为班主任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
当话题转到孩子们的生活上时候,潘燕就觉得要从细微处做起,真诚地对待。初来宁波时,许多同学都很想家,有的甚至打包行李准备回家。为此她也下了不少工夫,比如增加下寝室的时间,多和孩子们聊聊天谈谈心,抚慰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过集体生日,让孩子们感觉到这38个人的西藏班不仅仅是一个班级,更是一个家庭;常常带着孩子们去宁波及周边地区玩。“你都不知道,宁波周围像奉化、绍兴、上海都去过了,真的不知道下次应该带他们去哪里玩了。”除了这些,潘燕甚至为孩子们学会了淘宝。“刚开始会在夜市买东西,后来也觉得不方便,就慢慢地用淘宝。刚开始的时候用的还是我老公的账号。孩子们长大了也知道爱漂亮了,一到周末我都不敢开QQ,全是他们发的淘宝网的链接地址,大到衣服裤子小到项链之类的饰品都想买。你别看,我们西藏孩子一个个都可潮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西藏班的情况大有改善。不仅仅是学业的进步,成了全校考试过关率最好的班级,在为人处世上,跟刚来的时候比更是有了明显的改善,得到了全校的认可。“有一次晚上我去看孩子们晚自习,我们任课老师悄悄把我拉到边上对我说:‘潘老师这还是我们班级吗,怎么夜自修这么安静?’”潘燕说到这儿自己也爽朗地笑了,“而且我感觉西藏班的孩子们是全校师生里最有礼貌的,和老师打招呼还会向你鞠躬,你能看见他们眼睛里的真诚。”
等到高三毕业实习时,西藏班的同学已经成了各大企业争先抢夺的优秀人才。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孩子们对她一句从心底叫出来的“潘妈妈”。
先时挨一些苦,栽种绝处的花,幸得艰辛引路甜蜜不致太寡。好在她的付出都收到了回报。
即使是这样,潘燕仍然对自己的工作有不满意的地方,她总觉得对孩子们放手还不够多,总希望他们还能再独立一点。毕竟以后是要到社会上打拼的。
西藏班的学生与潘燕非亲非故,可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她说:“从小的方面说,这些孩子们家人都不在身边,我就是他们的家长,要代替他们的父母给予他们关爱。其实我根本就没考虑过荣誉之类的事,单纯的就想对孩子们好一点。孩子们也很淳朴,知恩图报;往大了说,西藏班能落户我们宁波是一件好事,能促进民族的团结,加强两地的交流,这些孩子以后回去能为西藏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我就很开心。”
潘燕和西藏班孩子在一起包饺子
2012年,西藏班的同学们终于顺利毕业了,并且全部回到西藏工作。
“我也知道在西藏工作,对他们来说会比留在宁波好一点。可孩子们毕业的时候我还是很舍不得,躲起来偷偷哭了好几次。我老公就会说我,学生走了还是会有下一批来的,可我心里就是舍不得他们。”
潘燕真诚的付出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回报,打开她的QQ空间留言板,就可以看见孩子们满满的关心:“妈,您要多注意身体! 儿子一直想念你,祝妈妈永远年轻。好想你!”“妈妈来看你了。记得开心哦,有时间一定要西藏来,到时候我请客,妈妈注意身体哦。” “老师最近过的怎样? 孩儿想念你”……太多太多的留言,承载了两地相距千里的思念。每条留言,潘燕都及时回复。其中一条令我们印象很深刻:“分开后,思念就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当问起空闲下来会做些什么时,潘燕笑着告诉我们:“我特别喜欢运动,有时间会打打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虽然警察的梦想未能延续,可运动的爱好却一直保持着,但是这种空闲的时间却是不可多得的。“接手西藏班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像好久都没体会到放假的感觉了。不仅学习上需要关心,生活上更得操心:担心他们会不会打架,会不会想家。”潘燕说,她一有空就去寝室看望他们。有的孩子晚上想家睡不着,会爬起来傻傻地望着窗外,仿佛这样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以及思念的大草原。有的还会偷偷躲在被窝哭泣。潘燕需要利用自己的节假日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潘燕也有自己的孩子,当她一门心思地扑在西藏班的孩子身上时,对家庭的关注变得少了很多。“老公和孩子难道不会有怨言吗?”当我们这样问时,潘燕笑得很甜蜜:“说起来,我是真的要感谢老公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帮助。当我一度想放弃的时候,是他鼓励我坚持下来。”潘燕的身后有着坚强的后盾,当她陪女儿和看望父母的时间少了,丈夫早已为她打点好了一切。当她接西藏班的孩子们回家吃饭时,老公还会和她一起买菜做饭,也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了。因为寒假太短,孩子们便留下来过春节。尤其是第一年,整个学校就剩下来自西藏的38个孩子了,这让潘燕实在放心不下,于是她就决定把孩子们全都接回家过年。虽然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过年,可是还有这么多同学,有妈妈一样的潘老师,相信孩子们也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可是,我的女儿是真的吃醋了。”潘燕说。才接手西藏班时,潘燕的女儿才刚刚上小学,可身为母亲的她却一直不在身边。小孩子心里开始有一点小小的疙瘩,尤其是看到妈妈给西藏班的哥哥姐姐们买很多东西时却没有帮她买,她会更加难过。“女儿曾经板着一张小脸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说到这里时,潘老师脸上露出了无奈与心疼,家庭与事业总不能兼顾,不能经常陪伴女儿也成了潘燕心中的一种缺憾。好在潘燕的丈夫会在她偶尔闲暇时带着一家人出去野炊踏青,也算是对家人的一点弥补。
当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时,她坦言并不希望女儿以后能出人头地,只要健康成长就好。同时,潘燕特别尊重女儿,女儿没有兴趣的事不会逼着她做,更不会盲目地报一些培训班。她只希望孩子能够快快乐乐的,拥有一个孩子应该有的童年。对于女儿的未来,她说,只要孩子顺心幸福,那就一切都不重要。
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潘燕表示并没有去特别规划:“只是希望我能带好西藏班,让孩子们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当今社会整体的大环境之下,类似于西藏这样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孩子选择到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来接受教育的情况,已普遍了起来。而宁波作为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更应该思考其中的意义所在。类似西藏班的存在使宁波教育有了一份异族特色,为宁波教育注入了一份新鲜而又独特的血液。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文化,他们学习了我们的技能,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而且内地西藏班的成立是一种“智援”西藏的体现,和传统的援藏志愿者早晚会离开不同,土生土长的西藏孩子来到宁波学习了技能,带着一生所学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从此在那落地生根,蔓延枝丫。可以说,他们是承载了宁波教育人的梦想,回到了故乡建设更美好的藏区。
潘燕觉得西藏班的孩子都不差,经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人都做得很不错。比如去工厂里实习,西藏班的孩子总是很抢手。孩子才是民族的未来,而教育却是实现梦想的地基。西藏的未来要靠这一代的孩子们,他们越有能力,西藏的未来便越精彩。建设西藏的重担就交到了他们的肩上,只有肩膀更厚实、更有力,才能挑得更高更稳。这些也更离不开类似宁波这样的城市的帮助。
针对西藏班孩子的教育问题,潘燕也有自己的看法:“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方式上,要尊重他们特有的习俗以及文化,在学习汉语和内地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的同时也不忘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右手能用在宁波学的一技之长建设现代化的西藏,左手能紧握住历史的西藏,让它永远像珠峰的雪那样纯粹。”
西藏地区的孩子来宁波学习科学知识和城市文化,学习宁波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承载着宁波教育人的希望,回去扎根边疆,描绘出一幅更灿烂的图景;宁波通过建立“西藏班”,为本地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两地通过交流促进沟通和发展。
也许,在潘燕的心中怀揣着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格桑梅朵花盛开在甬城的土地上,而她,能够亲手浇灌、修剪、陪他们成长,这样一个朴实而又不普通的宁波教育梦。
文/图:胡 敏 胡凡利
指导老师:吴 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