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润教育之田

润教育之田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读了好多遍《老子》,却很难用一句话讲明其精要,只能告诉你,反复读之,内心越来越明亮。《老子》第二章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从头到尾,都是讲弱者的生存之道。《老子》之井水又岂止能润教育之田?当然,每位读者能从中悟出多少道理,便也应了《老子》开篇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高爱国

《老子》是一部文约意丰的道家经典著作,内容涵盖历史、哲学、军事、政治、伦理等诸多学科,博大精深,可谓“万经之王”,对国人影响深远持久,甚至于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

我读了好多遍《老子》,却很难用一句话讲明其精要,只能告诉你,反复读之,内心越来越明亮。它就好像作家尤今笔下的“古井”,看起来像一圈死水,在那里静无声息,当有一天你渴了,去井中汲水,你才发现,那水深不可测,永远舀不完,喝上一口,甘甜得简直让你灵魂出窍。

《老子》一书讲述最多的是“无为”“柔弱”,实乃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大道,他真真道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大智慧,我从中也悟到了诸多关于教育教学的真谛。

先说说“无为”

《老子》第二章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即,圣人以无为的姿态来处事,以不言的方法来教导。这让我联想到学师范专业时母校教学楼上挂的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老师的首先应以身作则,要牢记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教育学生要爱国,自己首先要对国家、对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我们教育学生要敬业,自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想教育孩子们讲诚信,自己首先要一诺千金;我们教育孩子们要友善,自己首先要对学生充满仁爱。

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一无所为,而是无心于为,是顺其自然而为,是不妄为,是恰到好处地为。这让我联想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反思。这不就是老子所说的顺其自然、恰到好处而为吗?前段时间,学校在组织老师们讨论一节好课的标准时,多数老师都谈到“生成性”这个词。是啊,如果一节课只有预设,而没有现场的生成,就会缺少生机活力,上的课就会很呆板,让人感觉不舒服;而有了生成,师生都会有新的收获,会有满足感,哪怕是讨论得天翻地覆,最终也没有统一答案,在此过程中师生也都彼此启发,各有所得。

今天,许多孩子出了问题,这与学校、老师,特别是家长在教育上强为、妄为、“太有作为”不无关系。例如:调查发现,全国约50%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过钢琴等乐器,其中10岁及10岁以下占61%;中央音乐学院对3297名琴童父母的调查证实:50%的琴童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为严厉的管教;33.3%的父母偶尔会为此打孩子;至少44%的孩子因不“听话”经常受到父母批评;21%的父母经常威胁孩子;40%的父母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另外,47.4%的琴童很少有玩的时间。诸如此类,不再一一枚举。长期被批评,才会丧失自信;长期被逼迫,才会失去兴趣;强制甚至暴力才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阴影……所以,有的孩子不愿去上学,讨厌老师讨厌学校,有的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孤僻、抑郁,甚至有的学生无法与父母交流而选择了轻生……这种种问题的产生大多是因为父母或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拔苗助长,使孩子最终成了他们“太有作为”的悲剧作品。

再说说“柔弱”

《老子》从头到尾,都是讲弱者的生存之道。如: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第三十六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一再说,不要以为强大的就强大,弱小的就弱小。想想看,一个人,什么时候最软,活着的时候;什么时候最硬,死了以后。可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再次联想我们的教育。人的一生什么阶段学习收获最大?绝大多数人应该是在幼儿园和小学。虽然那时人的身体是柔弱的,但求知欲却是强大的,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等等都是在儿时养成的。儿时人发问最多,求知欲最强,心灵最清澈,想象力也最丰富。如果一个学生总能保持儿时的学习欲望,那定能学有所成。

那么,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特别强势,什么事情都说一不二,是不是教育效果就最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智慧的老师都是善于以柔克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面对学生的优点,他们经常恰到好处地给予赞美;面对学生的缺点,他们常常私下悄悄予以矫正;而对于犯错的学生,他们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其改变,不怕其反复,只要能进步。“南风法则”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柔弱胜刚强”。

其实,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也符合老子的柔弱学。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水。最能攻坚胜强的又是什么?还是水。水滴石穿!所以,最弱小的,其实是最强大的;最坚强的,其实是最脆弱的。荀子在《劝学》中讲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并且为国家、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一般都是执着于理想的人,周恩来总理是这样,钱学森先生也是这样,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上善若水”,什么是“用心一也”。

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之井水又岂止能润教育之田?中国人真的都该读读《老子》,因为,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因为,它对我们审视世界、思考人生,颇具启迪。当然,每位读者能从中悟出多少道理,便也应了《老子》开篇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作者简介:高爱国,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政治教研组长,唐山市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多篇文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文科》《中小学教育》《高中时事政治报》等专业报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