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焕梅
“光阴荏苒,乐呵呵地一路走来,竟不知老之将至。偶一抬头,才发现‘地头’离自己不远了。”这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中开篇的一句话。想想吧,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教师竟然如此“乐呵”,而且,即使已近“地头”,竟然还“不知老之将至”,这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豁达?翻阅全书,我们看到的有老人未泯的童心,不尽的童真童趣,更有其一生耕耘于教育沃土的幸福。
是什么让老人在教坛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经过了风霜雨雪,历遍了荆棘坎坷却依然“乐呵”?书中写到于老“具备甘草的品格”。我想,或许正是甘草的品格,才使于老能和学生一路欢歌一路唱,成为真正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于老师以其甘草般的湿润话语在书中向我们讲述着最质朴的为师之道——以德育人,大教无痕。
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正是以这样的品性用心经营着自己的教育人生。无论对待同事,还是对待学生他都做到了温和宽厚。记得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于老师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一个学生不由自主地在课本上画起了金鱼,于老师走过去按住画笔,学生惊恐地望着于老师,于老师却微笑着说:“你把课文好好读读,琢磨琢磨文中这位老太太,为课文插幅图。”以春风化雨代替狂风骤雨,以轻浅的微笑代替严厉的批评,想想都令人感动,更何况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一个微笑化解了孩子的恐惧,给了孩子巧妙的建议和提醒,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和勇气。从此,这笑这婉转的提醒会永远留存在他的记忆中。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谁都难免犯错,但教师一味地训斥批评往往适得其反,此时的微笑或许是最温和的,也是最有效的“批评”。这时我想起小爽,班上一个最不爱学习还调皮的男生。有一天他带了一副黑色眼镜框,冒充起学者来了。于是,中午他一进门我便戏谑道:“哟,大才子来了!”小爽被我说得脸“腾”一下红了。可不曾想他也冒出了一句:“不要羡慕我,我只是个传说。”这时,我马上正色道:“此言差矣。怎么能用‘羡慕’这个词呢?你听说过世界上有哪一个母亲会羡慕自己儿子的?作为妈妈只能为自己孩子拥有的真正学问和取得的成就而欣喜。”一个“母亲”,一个“妈妈”让我们可爱的小爽愣在了那里,或许他从不知道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占据了“儿子”这一位置。紧接着他的脸上便漾出了淡淡的喜悦与美美的春色,这一声“儿子”让他立刻被幸福的波浪包围。然后他马上安安静静地坐下,捧起语文书,一本正经地读了起来。看着用心背诗的小爽,我不禁在心里偷笑:以后,对这些顽皮又活泼的孩子一定少些批评责骂,多一些甘草般的温和!
“温和”对于脾气好或上了年纪的老师都容易做到,但是“包容”——甘草的又一特性却不是为师者都能做到的。而于永正老师的做人准则正体现了包容,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的: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们,无论是对待同事还是学生,尤其对待学生,更要学会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不忘自己曾经是孩子”,多么美丽的一句提醒!教师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才是最佳的,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推己及人,工作中的我们才会多一分平静的心态,长一分处理问题的智慧。教育学生如此,与教师相处,管理学校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每位老师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我从不要求老师们做到整齐划一,总是更多地站在每位老师的角度去审视工作,对老师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想想自己的经历,从初来这所学校时各项工作举步维艰,到现在很多事情顺利开展,甚至事半功倍,我深深体会到了于永正老师甘草般的包容带给我巨大的帮助。有时我常想,校长以及每位教师都需要修炼心性,实现自我提升,而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在书中培养甘草般的品性,学习于老广博的包容,利己利人利学生,读书之益,怎一个“好”字了得?
甘草的特性之三是“调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中写道:“一服中药里,加进了甘草可以降低其他药物的毒性,就是所谓的‘解百草毒’,减少副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各味草药的疗效。这叫什么?这就叫调和!在中草药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尊重,正是因为于老师“谙熟中庸之道”,简单说就是做事把握好“度”。于老在文中提到让学生写生字,不是遍数越多越好,实践证明,写三四遍效果最佳。少了记不住,多了适得其反。我在教学中多次尝试,果然事半功倍。延伸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于老对我的影响更大。每天我都会在自己的书桌里放几块糖、几支笔、一把伞,学生犯错之后,既有适当的批评指正,又有及时的安慰鼓励,更有即兴的奖励表扬,生活中的体贴关心,努力做到各方之“调和”。是啊,什么事都要讲究“度”,对学生的教育之度,教学之度,乃至学校管理之度。把握好了“度”,就发挥了甘草的功效——调和,药效最佳,才能实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效果最佳。
每一个人都应当学做甘草,做甘草,就能做个好人。而教师则是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再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成为一个好老师,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做甘草,还要做个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而甘草的智慧就是践行伟大的中庸之道,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不过”,也“无不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生命影响生命,今天影响明天,现在影响未来。”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饱含着生命的影响,教师渊博,则学生丰富;教师快乐,则学生幸福。再次翻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才更深刻地理解了《沉思录》中的这段话,也再一次被于老师的品格所震撼。大德无形,大教无痕。于老师正是以甘草般的温润、柔和,浸润了身边的每一个同事和孩子的心灵,他用自己的无私、宽容、奉献,更是用自己满浸师爱的伟大灵魂呼唤我们:“用甘草的品格浸润教育,做甘草一样的教师。”
作者简介:宋焕梅,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石各庄小学校长,丰南区优秀校长,师德标兵。一直任教于偏远农村学校。喜欢读书,喜欢教书,做了校长之后也一直从事着一线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