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一步,海阔天空

进一步,海阔天空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宽容的力量,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而读了求实中学张建平校长的《为女儿办一所学校》,进而思索教育的智慧,我却想说:“进一步,海阔天空。”曾经,我徘徊在迷茫的路口,此时,张校长的引领使我勇敢地前行,深深地体味到海阔天空的美好!读书,让我更进一步,让我看到了海阔天空!

刘 蕊

对于宽容的力量,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而读了求实中学张建平校长的《为女儿办一所学校》,进而思索教育的智慧,我却想说:“进一步,海阔天空。”

张校长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马和驴本来是在一起的,后来马被唐僧带去西天取经了,回来给驴讲述西天取经路途中惊险刺激的经历。驴听得目瞪口呆,很羡慕地说:“哎呀,你走了那么远的路,我连想都不敢想。”马说:“不,你一步也不比我走得少,只不过你被遮住了眼睛,一直在磨道里转圈呢!”这个故事给我很深的启迪:的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一年年的驴行式的蒙眼转圈,一成不变,我们需要反思,更需要智慧,需要大目标下的远行创新。曾经,我徘徊在迷茫的路口,此时,张校长的引领使我勇敢地前行,深深地体味到海阔天空的美好!

小举动,大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与其刻意说教,不如敏锐地发现身边的教育契机,而上行下效的‘不言之教’,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甚于言教”,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做起来,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深入,更不能切实打动学生。而面对学生的错误,张校长是这样做的:他发现学生将没吃的糯米团子扔垃圾桶,对学生们说:“一个团子的物质价值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着就吃了一口这个曾被扔在垃圾桶里的团子,“我今天就替这位同学赎罪了!”无独有偶,该校一位老师发现教室垃圾桶里有个很大的只吃了一口的梨,老师将梨削好,先吃了一口,对孩子们说如果觉得不该浪费的同学就和老师一起把梨吃掉,结果班上所有的孩子都来排队依次把梨吃完。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反思自己的教育,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断然想不到去把垃圾桶里的东西捡回来吃的,我的做法或许永远停在了对学生言传“节约无小事”上。

如今我懂了,身教不见得多么轰轰烈烈,关键是举手投足间发现每一个教育契机,并真心去实施它,这样,即便一个小举动,也会引起更大更强烈的道德震撼!

小纸条,大文章

对于“小纸条”这种原始的文字交流方式,张校长和他的老师们却用得乐此不疲。他们认为:声色俱厉的批评嘲讽往往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无地自容,在他们满不在乎的“顽劣”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灵“磨难”,应有的自尊心或许已是满目疮痍,而小纸条却能让他脆弱的心灵永远处于精心保护之下。

在求实中学,师生的小纸条无处不在,而且形式多样:有写着自勉话语和每日新要求的目标小纸条;有师生共谈心、将“三省吾身”化行动的自省小纸条;更有师生、生生之间传情达意的爱心小纸条……

有的老师,还把它放大,让学生做成“小日记”珍藏,一个个小纸条慢慢变成一篇记录学生成长的大文章,酸甜苦辣咸,每一种滋味都是成长的滋味,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是远远胜于老师的某些“苦口婆心”吧!

反思自己,惭愧之极。因为我也曾乐此不疲地用小纸条,只是用得与此大相径庭:我曾不止一次地用小纸条的方式让学生选出班里违纪的学生,然后自作聪明地对被选出的“害群之马”大动干戈。且不说收效甚微,单从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来讲,我想自己已经被学生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如今我懂了,小纸条里有大文章:用得好,它是成长的美好;用不好,也可能是无言的伤害。

小晨会,大课堂

每天求实学子的学习生活是从晨会的阳光下开始的,晨会的阳光是纯粹明媚的,又是五彩斑斓的。有学校电视播放整理的“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社会关注的热点,有班级组织的美文赏析、我眼中的网络、青春期我的困惑、班级动人故事及通报总结,还有孩子们轮流主讲的一分钟演讲、命名为《奇光异彩》的班级博客等,更有班主任与学生共同演绎的随机性话剧,有的放矢又各显神通。

每天20分钟的晨会讲德育是求实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钢铁堡垒,因为张校长深深地懂得:我们身边不乏德育的素材,而是缺乏发现德育素材敏锐的眼光和对德育教育的使命感。真正的德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细水长流”,真正实施人性化的生动的德育,如渗透三餐中美妙而不可替代的盐,而不是突击性的“神话”般的苛求。

反思我们的周会课,空洞而陈旧的主题,呆板而乏味的形式,貌似“高、大、上”,实为“假、大、空”,还常常被传达命令、安排任务和严明纪律所冲击,甚至被我们所谓更重要的学习取而代之。我们有广播,有电脑,有网络……可是我们用于德育的价值能有多少?

如今,我懂了,小晨会里有大课堂,它多姿多彩,包罗万象。它可以让悬在半空的德育落地生根,它的每一点积累,每一滴沉淀,都在为德育的种子浇水施肥,终有一天,这颗种子会在学生的心里开花结果!

“一滴水里看世界,一粒米中养德行”,是啊,教育无小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之源。读书,让我更进一步,让我看到了海阔天空!深深地感谢张建平校长的精彩带给我的教育感悟!

作者简介:刘蕊,河北省滦南县长凝镇初级中学教师,滦南县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撰写的论文《爱在初次相识》《发挥导之效,培育爱之花》在滦南县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015年所撰写的师德论文《关注学困生,从尊重开始》获市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