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如
2004年初次阅读孙维刚老师的《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深受他的教学理念所打动,不断尝试把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受益匪浅。最近再次阅读这本书,对孙老师书中观点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觉得,这本书里所倡导的理念,和我们现在正在提倡的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高度一致。联系这本书的珍贵文字,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禁不住写下下面这些文字。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更新理念
孙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条渡船,那么那种“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只能使师生身心都很疲惫,互相埋怨,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只是一位在独自奋力划着独木舟的桨手,而学生们只不过是坐在这条独木舟上的看客而已,试想,在一条小小的独木舟上有几十位乘客而仅仅由一位精疲力尽的桨手划着,不管这位桨手多么努力,这条渡船要在大风大浪中驶向彼岸都会是多么缓慢。”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归纳总结后自己在小组探讨的前提下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复习,要研究,要设计。不仅夯实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充分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互动的舞台。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才会使得老师由桨手变成舵手,让全体学生由被动的甲板上的看客,变成了奋力划船的桨手。
二、如何让课堂更加高效
孙老师以一个普通中学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身份,创造了让班上55%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神话”,这个奇迹至今没有中学老师能够打破。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让课堂提高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学情熟悉找重点。只有做到对学生对每个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熟悉,才能制定好教学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地把每个知识点从头讲到尾,而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重点放在典型试题所能体现的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上。虽然讲的少了,但是学生得到的是方法。可以说一个方法等于千百道习题。
2. 自主分析找错因。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大家千万不要误以为只是表面上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前面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互助互学的前提。正如书中写到的:“一方面,在开启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热烈而急迫地寻求解决方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发展锻炼了学生的智力素质,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把不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加聪明。”因为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总能让人更加珍惜,具备了它,在任何困难或课题面前,总能肆意驰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往不胜。
3. 合作探究找方法。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间或有些提问,其实质仍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而把舞台让给学生,让一个个学生“慷慨激昂”,形成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这远比教师一言堂的那块土地要肥沃得多。
小组合作探究,关键在于讨论的切入点的设计上,设计合理,学生就有话可说,否则就讨论不起来。切入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讲评和总结的任务交给学生,争论的焦点要明确地展示给学生,切入讨论的主题;二是课上老师设计的巩固训练部分,老师质疑,学生解释。教师课下的备课一定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时,对问题的焦点一定要有准确的预测性,并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不要带有倾向性,因为争论的过程,也是检索思维的过程。既暴露了片面、错误的思维,也能充分展示正确的逻辑思维过程。孙老师在书中这样说道:“每种技巧,每种方法,都让学生自己动脑推导,由于历尽险阻,熟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又乐此不疲,成就感很强,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生难忘。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当大脑机器高速运转,习以为常时,也就是一个强大的有缜密逻辑思维的大脑日臻成熟的时候。”
4. 点拨巩固提能力。高效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以方法为轴心,以让学生熟为落脚点。点拨时,有学生互评,有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时,以鼓励为主,再以类似练习拓展思维,提高能力。记得有一次完形填空的讲解中,我没有逐一讲解,而是让一组同学进行表演,收到的效果要比解释很长时间还要好。在学生总结阅读理解文章中心和主题句的时候,我也尽量不着急下结论,经常联系一些典型的文学、 影视、艺术作品。比如在讲述文章线索与中心之间的关系时,我给他们讲了小说“人到中年”的故事,学生在体会了线索就是中心的同时,兴趣盎然,经久不忘。点拨的过程,会让思维跨越千山万水,跨越时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地跳动,不照搬死记技巧,而是八方联系,浮想联翩。而要做到这一点,是要老师花费心血设计点拨的。这种把知识与日常情景和思维熔融为一体的做法,不正如春雨落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吗”?
5. 评价调动创气氛。评价既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有老师的评价。学生互评这个环节不仅熟练,更要规范。学生经常使用的是“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吗?”“请看题干…” “因为……所以……”等。老师评价的时候关系到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虽然是导演,但一切活动都要依靠学生去完成。因此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赖学生,课堂才能呈现一派生机。
孙老师这样说:“当我们打开了学生欣然接受,渴望探寻的天窗,必然也就打开了学生那蕴含着思维的滚滚洪流的闸门,他们会很容易地去判断,去应付”。虽然看似和那种潇洒的一言堂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学生的收效和长进,却要大得多。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么,在一位优秀的舵手的导航下,在一位优秀的导演的指挥下,全体桨手协调一致,同心协力,奋力划桨,这条船还能不十分轻松而安全地驶向成功的彼岸吗?
作者简介:张玉如,河北省迁安市一中高级教师,唐山市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多次被唐山市政府授予唐山市优秀教师称号, 2014年被迁安市政府授予“迁安名师”称号。参与编写了《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受河北省教育厅委托,撰写“英语学科河北省2012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析评价及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报告”。负责主持“十二五”规划课题《英语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结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