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写作和工作变为“一张皮”

把写作和工作变为“一张皮”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教师想参评副高及以上职称,尽管教学业绩很不错,班主任工作也相当好,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论文而被“一票否决”。事实上,教师的写作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教书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教师的职称论文写作,也是教师的职务行为,并不是给教师加重负担。教师把读书写作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是能实现教书育人与论文写作的“比翼双飞”的。

2015年1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以“医术好的不写文章,写论文的不看病”为题,对医生职称晋级“论文至上”的现象进行了关注。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新鲜事,媒体也经常关注。比如,2013年6月,《人民日报》分别以“医学论文成‘买卖’”和“会看病才是好医生”为题对医学论文进行了聚焦。

这些讨论对医生考评中的论文乱象作了深度分析,对当前有些医生为了考评注重写论文而忽视临床业务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在讨论中,不少人认为,医生花很多时间写论文,会耽误救死扶伤的本分。其实,这个讨论对当下教师的教育写作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就是如何处理教书育人与论文写作的关系。

无论是医生还是教师的职评论文,有一个问题必须厘清:职称考评中的论文要求不是刚刚冒出来的,而是一直就有的。参加副高及以上的职称评审,参评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师如此,医生如此,会计也是如此,这是当下职称评审的要求。

完成这些论文有相当宽裕的时间,处理得当不会影响本职工作。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更理性地来看待职称论文的考评之困。

现在有不少教师也面临着和医生同样的尴尬,为论文所困。有些教师想参评副高及以上职称,尽管教学业绩很不错,班主任工作也相当好,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论文而被“一票否决”。于是一些教师开始走“捷径”,通过各种途径买论文。教师花钱买论文,有悖于职称评审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教科研工作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也让一些踏踏实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吃亏。同时,这也有损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那么,教师的论文写作是否会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天职造成冲击呢?事实上,教书育人和论文写作并不是平行线,而是有交集的。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得精彩,论文才有可能写得精彩。教师论文写作的主要素材就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面临的困惑、想突破的难点等等,这些都是跟教师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不然,教师的论文写作往往也不接地气,变成“无病呻吟”。如果教师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脱离工作实践,不仅会增加自己的负担,而且也无益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论文写作是走错了路子。

不过,很多教师的写作能力不强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不少教师也以此为托词拒绝写作。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写作是额外的事情,不应该成为自己的负担。事实上,教师的写作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教书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写作,可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路,更好地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加快自己的成长步伐。当然,教师写作能力不强的背后更值得关注。不少教师平时从来不看教育报刊,也不读教育著作,缺乏“输入”,自然就写不出有新意、有水准的论文了。

教师平时不写作,而面临职称评审的时候必须要有论文。这样为写论文而写论文,自然就觉得职称评审有论文要求是相关部门在为难教师了。如果教师能正视自己写作能力不强的现实,平时注重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假以时日,写出符合要求的论文也不会是难事。

从很多地方的职称要求来看,教师参评副高职称一般需要提交2~4篇论文。从评上中级到有资格参评副高,一般有5年时间。如果真的把论文写作当回事,用5年的时间,潜心阅读,静心写作,写出几篇像样的论文也不是难事,也能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而且,教师所写作的论文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而是比较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教学论文,并不需要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才能写就。职称评审对论文的要求,本意是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要求,科研能力的体现就是一定数量的论文。可以这么说,教师的职称论文写作,也是教师的职务行为,并不是给教师加重负担。

现在,“让学习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时尚。教师也需要切实转变观念,不要把教育写作和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割裂开来,而是要有一盘棋的思维。教师把读书写作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是能实现教书育人与论文写作的“比翼双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