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给幼儿教师“松绑”
朱家雄
课改后,我每天要提一个问题,每星期要写一篇反思,每个月要做一个案例;课改后,我要从早7:30跟班到下午4:30;课改后,我要制作课件;课改后,我要写出每一个孩子的发育情况……我天天利用中午写,利用晚上写,我还要抽时间陪孩子,照顾家,我还要自学。
课改后,我只知道忙,忙,还是忙。可我在忙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
工作,只能一次一次地偷工减料;孩子哭,丈夫闹,家里乱糟糟;考试成绩不及格,只好再重考。
这是我从网络上抄录的一位幼儿教师在论坛上发表的一个帖子。读这篇帖子,引发了我的一番思考。
一、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什么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什么?如果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她们该做的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开开心心地与孩子打交道”。如果一个幼儿教师“叹的气比老奶奶还多”,面对幼儿时想到的只是别人压给她的负担,那么,她所做的其他工作几乎就都是无用的了。
我们的幼儿教师被要求做了太多不该由她们做的事,而且有的事是她们不会做也无法做的。
幼儿教师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或测量学的专家,但是,她们被要求去观察和测量每个幼儿在动作、认知、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并据此为每个幼儿制定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案。
幼儿教师不是课程专家,但是,她们被要求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作教具和课件;她们被要求去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
幼儿教师不是学者,但是,她们被要求去做“科学研究”,去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并以“研究成果”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依据。
幼儿教师还被要求去做“观察、记录和反思”,这些连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尚未弄清楚怎么做的事,而今却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去做,结果成了添加在教师身上的又一负担。
……
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已经历时多年,我们对幼儿园教师改革的热忱始终不渝,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然而,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应该被保护,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被珍惜,教师的劳动应该被尊重。我们的幼儿教师被要求做了太多不该由她们做的,甚至是她们不会做的事,如此这般,她们投入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事业的积极性必然会遭受打击。
二、都是专家惹的祸
有位资深的幼儿园园长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下认真地对我说:“当今所存在的问题,都是专家惹的祸!”这句话让我寻思了数日。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我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但是,我又特别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这些年来,专家也被“神化”了,只要是专家讲的话,好像就是真理,就被许多幼儿园当作行动的指南。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会造成诸多问题。
问题之一:理论并不等于实践,过分在乎理论的“先进性”,反而有可能导致幼儿教育实践的“不可操作性”。一种好的理论,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和体系,它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只能用于解释和指导特定的现象和事件。幼儿教育实践则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考虑是否与“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很繁杂,没有一种或数种理论能够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
问题之二:“专家太多,观点太多,变化太多,无所适从。”专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也正是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和观点存在,才会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而对于同一教育现象或事件,不同的专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对专家言听计从,“听风即是雨”,盲目跟风,那么,最终必定会无所适从,从而丧失了自我。
问题之三:专家的实验和研究“一做实验就成功,一到实践就行不通”。有些着眼于研究幼儿教育实际问题的专家,缺乏下基层的经验,没有真正地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交流和对话,下车伊始,就发表所谓的指导意见,必然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离。有的教师抱怨道:“当专家们推出自己的观点并不断游说时,一线教师只能忙着应付,否则就被说成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等。”其实,对于那些不是来自于教育实践、扎根于教育实践的所谓专家的观点,不应盲目听从,否则是不会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成功的。
面对这些问题,有些幼儿教师对专家发起了牢骚:“也不知道专家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自己来试试!说是来指导,做科研,还不是光坐着听课,累坏了老师!”听了这样的话,那些热衷于搞学术研究的专家也许会感到有些委屈或者冤枉,那些热衷于对别人发表指导意见的专家也许会有点脸红或是不服。其实,这些幼儿教师大可不必发牢骚,应该听听我国一位资深的教育家所说的话:“专家的话要听,但切记不可全听。”
三、做点实事最重要
要改革、要进取,就会受累;不受累,就不会有所作为。因为累过了,我们才获得了如今的改革成果。问题是要累得值得,不要累过了头。在谁都还不太清楚该如何改革的时候,有时难免会走些弯路。走弯路的“累”是白白的“累”,但是,这样的累能让教师获得经验和教训,为的是以后少受累或者不再受累。
应该说,谁都不喜欢受累。如果让教师没完没了地受累,莫名其妙地受累,那么,到头来只能让教师感到心烦、无奈、厌倦。有位幼儿教师在网上这样写道:“现在一回到家就关起房门,为一堆计划、观察、反思而奋笔疾书,每天在家平均说话不超过五句,累了一天,实在没时间、没力气说话了……”。
其实,我们可以理性地让幼儿教师少受累或者不再受累了。如果我们能让幼儿教师去做她们该做的事,不做或少做她们不该做的事,那么,幼儿教师就可以少受累或者不再受累了。
如果幼儿教师将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不同发展潜能的人,看成是有平等接受教育机会的人。那么,她们就不会在意幼儿现在的水平,更不会通过烦琐的测量将幼儿分成等级,“贴上标签”。幼儿教师会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幼儿,不管这些幼儿是否已经达到人为制定的要求或标准。
如果幼儿教师能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教育纲要和课程指南,特别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教育材料,来选择和运用已有的教育资源,那么,她们就只需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由课程专家们编制的材料上下工夫,再通过园本化的过程,就可以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最大限度地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而不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创编课程了。
当幼儿教师将她们的研究目的放置于改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时,她们就会自觉地加强教研活动(不是科研活动),并通过相互的讨论和启发,解决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不着边际”的所谓研究了。
如果幼儿教师还有余力,她们还可以去研究幼儿和教师自身的行为,即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进一步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当然,这样做的前提,一是应该懂得如何去做(“观察、记录和反思”是一件不容易做的事),二是要有余力才去做。
以上这些事都是幼儿教师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在这里,我并不否认,高水平的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做一些“超越一般”的事,但是,这只局限于少数的教师。只有幼儿教师的负担轻了,她们才会有好心情,才能“快快乐乐地和孩子们打交道”,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有价值的幼儿教育。
四、几句老实话
在这篇文章写完之前,我还想将已经说过的话再归纳一下:
(1)要让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生活,就要让幼儿教师有快乐的心情。要给幼儿教师“松绑”,让她们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做教师。
(2)让幼儿教师做她们该做的事,不要去赶“时髦”,要少做或不做“跟风”的事。
(3)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需要时间加以填充。幼儿教育改革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这需要时间。
(4)专家的话要听,但不可全听。不要将专家的学术研究都看成是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做成的事情。
(5)各级幼儿教育行政干部、督导和教研人员对幼儿教育实践往往起着导向作用。要保护和珍惜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行政干部、督导和教研人员更不要去赶“时髦”,更要少做或不做“跟风”的事。
[原载于《幼儿教育》(教师版)2004年第9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