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说:教育通向智慧。
一些家长认为:教育通向体面的职业,通向权力和金钱。
由于我国城乡、区域、职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偏大,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通过高考成绩实现从相对贫困阶层向富裕阶层流动的目标,成了众多家庭唯一途径,或者说主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上名校,倾全家财力择校者有之,辞掉工作者有之,贷款花高价在名校旁购房租房者有之,不惜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请家教校外加班加点者有之。
因此,学校面对的是多重培养目标的现实:国家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人才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国家公民;普通家庭目标——追求应试成绩,上好的大学,获得一份体面的职业;学生个人目标——依照个人兴趣、理想的不同而五彩缤纷。
国家目标,这是学校使命;家庭目标,这是学校服务对象的诉求,忽视它则会生源枯竭,学校出现生存危机;学生目标,这是人性使然,理想的教育不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成为他自己吗!
在夹缝中生存的学校,要做出选择是困难的。两难选择就够难了,何况是三难!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应对之策,我坚信,孩子们有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全面发展的素质,也一定有良好的学生成绩;我更坚信,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每堂课在有限的时空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学生既能乐学又能苦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提升。当然,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管理部门的教育评价机制及考试方法也应遵循两个纲要的精神进行改革,这既是对学校改革方向的引导,又是对扎扎实实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的学校的鼓励和支持。
基于上述认识,电子科大附小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不说空话套话,敢于直面现实,换位思考(教师本身也是家长),理解家长关于教育质量的诉求,家庭追求代际改善,期盼后辈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向社会上层流动,这原本就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无可厚非。同时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在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时代,那种拼时间死读书拿高分远远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让家长认识到人品比成绩更重要,健康比分数更重要;要承认人的差异,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家庭背景,父母的文化素养,孩子的身体条件、智商、情商千差万别,造成重重差异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又有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帮助家长树立多元人才观,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家庭教育目标的确定要客观、实际,要考虑孩子的需要,不攀比、不盲目拔高,家庭教育也要因材施教。“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如果仅仅让孩子符合父母的期待,而忽略孩子自主的选择,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孟迁)
家长还必须明白学习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学校内部的途径,一条是学校外部(家庭、社会)的途径。家长不仅要关注内部途径,更要重视外部途径的学习指导,外部途径的学习,老师就是家长。比如怎样利用家庭藏书、书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进行学习,社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实践活动、各行各业的影响是学习;还有旅行、各式各样校外文体活动,形形色色的社交活动也是学习。家长要教方法,指导学生选择、分析、欣赏、批判和评论。当然,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方面的,而是关于学生的社会化成长的方方面面的素养和能力。如果家长在子女校外学习方面有所松懈或不负责任,将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