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念建立制度,制度保障观念变成常态化的行为。电子科大附小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家校互动共育制度: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校会发给每个家庭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印着由学校制定的学校家庭共同培育学生好习惯的若干要求,这些要求没有空洞的概念,没有大话、空话、套话,每个条款都朴实、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
下面是第二代家校共育好习惯卡片的内容。
正面: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家校共育好习惯
1.懂得并使用对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及邻居等的尊称。
2.与人交往时,使用“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成为一种习惯。
3.按时吃饭,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浪费;学会分辨食物的优劣,会挑选适合自己食用的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懂得就餐礼仪。
4.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不依赖别人;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主动与家长交流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收获及各种想法。
5.正确辨认硬币和纸币;购物时知道选择商品,比较价格;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懂得节省和计划开支。
6.每天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房间;把阅读过的书籍和使用过的用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清洗毛巾、袜子、书包等生活用品;学习做家务并分担部分家务,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7.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自己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家庭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8.在家里或在公共场所注意礼貌,遵守规则,注重个人安全,保持环境卫生。
背面:
育儿歌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
(注:这是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育儿歌)
新生入学前,一年级所有的班主任、任课老师都会对即将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家访,初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性格、爱好等,并将一份精美的《新生入学通知书》送到孩子手中。通知书承载着四层意义:其一,表达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欢迎,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其二,使学生通过通知书美丽的图片对学校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其三,拿到通知书孩子会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其四,对于一个孩子,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次角色的转变,一段美好的回忆,一份值得珍藏的“成长档案”。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是我常提到的一个观点。
电子科大附小定期分年级分阶段举办家长培训会,其中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时间为3天,放在新生入学前进行,旨在传递家庭教育新观念,新方法,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一些家庭教育难题。如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等。
学校不定期举行家校恳谈会,旨在与各年级家长代表介绍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些新举措,听取意见和建议。下面是《成都日报》记者关于学校家校恳谈会实况的一则报道:
为了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交流学习科学育人的方法,电子科大附小于6月25日下午2:30举行了主题为“我们心连心·我们共成长”的家校恳谈会。恳谈会上,家长通过校园电视台收看了学校本学期工作汇报,一起分享了孩子们在这一学期中所取得的成绩,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接着,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康永邦代表全校教职工讲话,他将学校“新学堂”建设的四个创新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创新办学理念,“动起来,让每个生命都精彩”;创新课程设置,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发展;创新管理机制,提出管理重心下移,人人都是小干部;优化硬件设施。他建议家长做好三个关注:关注健康与快乐,关注理想和兴趣,关注方法和习惯。最后,各班通过分班交流,与家长共同分享了本学期孩子成长的经历。
此次家长会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会议使家长和校方增进了了解,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家校恳谈会是强化家校合作,融洽家校关系,增进家校互信的平台;是家校沟通、交流、消解矛盾、达成共识的平台。
寒暑假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在家里生活,我在“假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上要求家长不要给学生追加家庭作业,多带孩子参加健康有益的体育与社会活动,多阅读课外书籍,不少家长平时只注意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但如果长期缺乏精神交流就会和孩子越来越陌生。今天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与情感、兴趣与理想、方法与习惯,增加亲子互动,培养亲情,为孩子提供体验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我要求家长在假期结束后,根据孩子某方面的突出表现给他们颁发一张奖状,如阅读奖、锻炼奖、孝敬家长奖、热心助人奖、参加公益活动奖、家务劳动奖……开学时每个孩子都要带着家长亲笔签名的奖状到学校报到。自此,“家长颁奖”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学校办公室、德育处、班主任坚持随时通过家校互动网络发送短信,内容包括:家校提示、儿童健康常识、家庭卫生、生活管理、饮食习惯、育儿经等。此外,电话、电子邮件、微博留言、班级QQ群等也是常用的互动方式,学校要求家校互动要遵循“尊重”、“平等”、“真诚”、“信任”八字原则。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便利用互动信息平台在家长中传播,或利用恳谈会、小报、家教讲座进行交流。
学校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教室听课;进学校餐厅了解学生菜谱,参观菜品制作;与孩子一起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同台进行文艺节目表演;一起“走班”体验课程超市。还有不定期的主题家校互动活动,如“百名教师进千家”、“千名家长进校园”、“家长大讲堂”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方式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让家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这是附小建立较早的一项制度。家长委员会由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学校发展,有见地、敢直言,各方面有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听取学校领导阶段性工作汇报;对学校发展规划及教育教学重大举措提出意见和建议;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为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献言献策寻求解决之道。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民主办学、开放办学、家校共建共管办学的一个好制度。
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家校互访,先后开展了“一线情牵千万家(电话家访)”、“千条建议进学堂”系列活动,同时有专人记录家校互访,特别是家长通过电话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反映的各种情况,提供的各种信息,都作详细记录,并迅速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及时处理,以增强家校沟通、理解、互信、互助,消解矛盾,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这是电子科大附小家庭教育改革的尝试。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实却是许多年轻人初为人父人母时却准备不足,缺乏基本的育儿知识,更不懂幼儿发育规律、儿童心理与儿童教育,往往错过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和关键节点,甚至会因方法不当造成终身遗憾。根据现实教育状况的需要,借鉴国外对“准父母”提前培训的经验,结合全国妇联、教育部、民政部等7部委员颁发的我国第一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精神,家庭教育并非无师自通,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接受培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为使家教培训不流于形式,我们有计划、成系统地进行,务求在时间上、学习质量上收到实际效果。学校从一年级新生家长中试行家长资格认证制度。定期组织家长集中学习并考试,合格者领取证书,不合格的家长进行再学习和补考。但合格的家长仍要定期上课,每学年进行年审。目前上课内容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蓝本,以后还将根据实际操作积累的经验,开发家庭教育的校本课程。
这项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虽然争议颇多,但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成都商报》2011年5月23日题为“家长资格证考试的正面意义”的评论代表着主流观点: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搞了一个家长资格认证考试,引来各种担心:增加家长负担、可行性差、容易沦为形式等。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谈考色变的心理,容易使人们将“惟考”的方法全当成脏水泼走,但也很容易将“家庭教育理应受到重视”意识,像孩子般一同泼掉。
从家长的笔记内容看,电子科大附小家庭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显然不是我们担心的专业课,不是要让家长代替学校成为考试教育的监工。但现实中,家庭教育往往被家长忽视。社会、学校、家庭,是一个人终身受教的三个重要环境,任一偏废,教育接力都可能功败垂成。孩子太累,足以证明老师和家长也很累;孩子太功利,足以证明老师和家长们也很功利。孩子的任何问题放大了看,一定是全社会的问题,包括学校及家庭。以奥数为例,学校就算取消奥数,谁又能阻止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得到加分,而让孩子转而攻克“亚数”“华数”等其他技能。
无论是哪种甚嚣尘上的运动式培养,都少不了各个环节或多或少的火上浇油,要灭火,必须集体冷静。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育问题也是,它会通过教育产品的循环,辐射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家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个别领域的改革、个别学校的整治总是成效不明或者阻力巨大。家长们分析教育责任时,不能总是针砭社会批评学校,自己也难辞其咎。
批评家长们教育责任承担不够,他们可能委屈:相较过去,现在的家长们无不认为自己对孩子倾注了更多精力,花费了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但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更令人放心和满意的孩子?因为家庭教育也已进入误区,家长们挣更多的钱将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请来更优秀的老师,其实是购买其他教育取代家庭教育,这如何可以弥补始终缺失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再好,也难以抵消糟糕的家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至于家长资格证是否只能用“考试”取得值得商榷,但家长们不该纠结于批评反面,更应体会其想传递的正面提醒:父母资格无可取代,但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却有优劣,而优秀的父母,也绝非任何教育机构可以代替。
仅此,电子科大附小努力搭建和家长互动的教育桥梁所做出的努力令人欣喜,而校方革新教育的用心,更加值得尊重和珍惜。(曾茜 成都商报评论员)
2012年,我校被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联合授予“全国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极大的激励。现在,“家长资格证”制度仍在试行中,附小人相信,制度会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中得到完善。下面是一位家长的家教手记,值得一读。
家教手记
我是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因为特别爱孩子,所以给她起了个小名叫“贝贝”。
我是学理科出身的,为了教育好贝贝,当她还小的时候就找了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来读。后来又到学校上家教培训课和儿童心理与教育辅导课。几年下来,我感觉到了自己和女儿一同成长的快乐。我零星地记下了些感受与家长们一起分享。
一、幼儿时一切事物的态度都是严肃认真的
爸爸妈妈陪孩子搭积木、看图画书、唱儿歌、玩布娃娃游戏都必须全身心地、真诚地投入,以朋友或伙伴的身份真正参与其中,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最严肃、最纯朴和最诚恳的态度。孩子提的问题要以他乐于接受的方式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要求,正当的要满足,不适当的要给孩子做出解释。如果以敷衍的态度陪孩子玩或回答孩子的提问,以“哄哄”的方式应付孩子的要求,那么你就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了“做事不专注、虚伪、轻率、三心二意、不诚心”的种子。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就会在孩子身上打下无痕的却是永远难以消弭的烙印。
二、孩子说谎责任在家长
年龄幼小的孩子总喜欢与比她年龄大的孩子玩,总喜欢把大人用的器具当玩具。这是一种渴望长大成人的本能使然。当孩子独自一人玩爸爸的玻璃水杯时,手一滑,杯子掉在瓷砖地板上,“啪啦”一声,碎了。孩子有些惊恐地看着地上的玻璃碎片。母亲走过去,可能有两种态度:一是狠狠地瞪一眼,生气地将孩子拉开,自己收拾残局;二是大声呵斥,直到孩子泪花满眼,甚至放声大哭。这两种方式都是不恰当的。孩子做了错事,原本就心生恐惧,家长的训斥给了她更大的压力,使之惶惶不安。要知道,孩子的心灵脆弱,胆量小,哪经得起大人的恐吓。若孩子从小没胆量,长大了何来的勇敢呢!这就是谎言的发端。
正确的做法是,妈妈先安慰孩子,告诉她,没关系,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妈妈也有办错事的时候呀。快去拿小铲子和小扫帚来,我们一起把玻璃碴清扫干净,免得扎了贝贝和爸爸妈妈的手脚,好吗?孩子紧绷的心放松了,愉快地和妈妈一起清扫。从此,孩子会更加信任妈妈,当遇到困难时她会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有担当,因为她时时感到有强大的爸爸妈妈站在她的身后支持着她。她不需要害怕,更不需要撒谎。
三、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
凡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但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先天的遗传因素、体质因素、智力发展快慢的因素、兴趣爱好的因素,等等。家长千万别给孩子贴上“差”、“落后”、“没出息”、“记忆不好”等标签,标签的不良暗示会给孩子强大的负能量。也不能拿孩子的短板与同学的长处比,这样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和尊严。家长需要给孩子的是鼓励与帮助,比如,贝贝考了50分,妈妈说贝贝考了50分,有进步,下次争取考55分行吗?她很自信地说“行”。当她考了55分时,妈妈说,下次争取考60分怎样?就这样,妈妈一边鼓励,一边参与她的学习。利用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到她所在的班里听课,回到家,听她读自己写的作文。妈妈为她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也由衷地关注她付出的努力,贝贝的学习成绩终于跨进了先进行列。作为母亲,我不给孩子预设生命的目标,也不代她选择体面的职业,这些是她自己的事。只要孩子每天努力,不问结果,长大了能自食其力就好。
四、用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孩子越长越大,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孩子的爸爸被派到公司海外机构工作。
孩子的生活主要由保姆阿姨照顾。还有,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丰富,心中的秘密也多了起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告诉孩子,要随时写出对爸爸妈妈的意见、要求,或是不喜欢爸爸妈妈做的什么事,也可以跟爸爸妈妈面谈。这种沟通方式很好。孩子写条子,她总得想一想,梳理思路,组织语言,这对她也是一种学习。比如,有一次孩子写的是:“有亲人或爸爸妈妈的朋友到家里玩,妈妈总爱拿我的一些奖状、奖品给大家看,在客人面前炫耀。猛夸自己的女儿如何聪明,如何能干,妈妈这样做,有点俗气,我特别不喜欢。”我觉得孩子说得有道理,很快找机会给孩子真诚地道歉。
五、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老师
有一天,孩子回家抱怨:“我们老师真假,听说有领导要到班里听课、检查,就布置我们提前预习,还指重点,漏一些问题的答案,要求我们鼓掌要热烈些……这就是作假。”
我告诉孩子,老师也是人,老师也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他需要工资、福利、职称和声誉,他需要房子、车子,他的孩子也需要生活费、学费。因此,他希望得到领导肯定性的评价。你的老师这样做,肯定有他的苦衷,你要理解老师。妈妈负责任地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老师是最爱你,是真正关心你、帮助你、值得你信赖的人。
后来,我的贝贝与这位老师成了好朋友,直到离开学校进入新的学校学习,她仍与这位老师保持着联系。这位曾被孩子抱怨过的老师,成了她最敬重、最爱戴的人。
六、“断奶”,从自己背书包开始
有几幅生活图景让我感慨:因工作关系我常去非洲一些国家。一次我们的越野车正在非洲沙漠中穿行,偶遇两个风尘仆仆的日本中学生背包客。他们请求我们顺便捎他们一段路。他们是利用假期由家里资助一些旅费加上自己边走边打工,千方百计省吃俭用游历了世界上许多国家。
我女儿上初中后,她们学校聘请了一位20多岁的美国小伙当老师。这事原本普通,让我惊奇的是,这位小伙是独自一人骑自行车从美国本土边走边打工历时数月,穿越几十个国家来到上海的。
在国内上班途中,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或女孩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着,一位头发花白、背有些微驼的老奶奶背着书包跟在孩子后面,朝学校走,奶奶和孙子差不多一般高。一个年少壮实,一个身体虚弱,一个空着手边走边玩,一个气喘吁吁……不管有多少理由,我总觉得这是一幅挺别扭不和谐的画面,还有那些花着父母的钱,开着高档车在国外花天酒地“留学”的中国学生。
独生子女常处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的漩涡中。生活断不了奶,学习断不了奶,工作靠父母找,房子靠父母买,骄纵、懒惰、懦弱,得过且过,双手不会去开拓去创造,双肩不敢承担责任——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孩子,一个没有断奶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断奶,从让孩子自己背书包,自己向前走开始吧!
一个孩子的母亲(讲述者系某企业高管,由本校老师记录)
2012年10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