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教师期望形成的因素

影响教师期望形成的因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表明,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是影响教师期望的关键因素。年龄大的学生往往不容易受教师期望的影响,年龄小的学生则比较容易受教师期望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知觉可能并不代表教师的行为意图或实际表现,但最终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却是学生的这种知觉。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课堂管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成绩等方面密切相关。控制点即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归因。

 

1.学生的背景信息

前面已经提到,学生的背景信息,如性别、民族、身体特征(如外表)、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智力水平、测验成绩、性格特征等,对教师期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是影响教师期望的关键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主要建立在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上。过去的学业表现往往很少带有偏见,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在教学决策方面仅仅依据这些信息却是有局限的。

就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说,容易受人暗示、比较敏感的学生更容易受教师期望的影响,而独立性强、不太敏感的学生不太注意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高或低。自卑的学生不太容易接受老师对他们的高期望,而自强的学生往往忽视教师的低期望,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容易与老师配合,而且容易受教师期望的影响,学习动机弱的学生不太在意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另外,学生的年龄也是影响教师期望效应大小的因素之一。年龄大的学生往往不容易受教师期望的影响,年龄小的学生则比较容易受教师期望的影响。库克林斯基(Kuklinski, 2001)通过对小学1~5年级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小学低年级(一年级)教师期望能解释9%~12%的学生成绩的变化,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师期望的解释率开始下降。

2.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知觉

教师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教师期望的传递是否有效,效应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期望行为的知觉和解释,以及能否将它转化为自我期望。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知觉可能并不代表教师的行为意图或实际表现,但最终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却是学生的这种知觉。

许多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是非常敏感的,即使是年幼的学生也能清晰地描述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差异行为。巴巴德(Babad,1990)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包括学习支持、情感支持和压力。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低成就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较多的学习支持和较少的压力。在情感支持方面,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学生认为教师给高成就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而教师则认为他们给低成就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这就出现了教师行为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行为的分离,但对期望效应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知觉。

3.教师的个人特征

●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信念。  “效能感影响教师有关学生能力的期望,高效能感的教师更可能会把学生看成是能够成功的、可教育的,值得他们去注意和努力的”  (Alderman,1992)。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课堂管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成绩等方面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更为积极,在活动中会更多地鼓励学生,会帮助学生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业目标。

● 教师的控制点

控制点即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内控型的教师,把学生的成绩归为自己教学的成功或失败,因而更可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或帮助学生。外控型的教师趋向于把学生的失败归因为自己不能控制的环境。

● 教师的个性因素

对事物有偏见的教师与无偏见的教师在期望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教师期望的负面效应往往发生在有偏见的教师身上。性格独立的教师往往会收集足够的相关信息作为确定对学生期望的根据,性格依赖的教师确定对学生的期望时易受别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思维灵活的教师经常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其对学生的期望。

● 教师的信念

教师信念的差异可以阻止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的发展,影响教师期望的信念主要是他的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学观。

总之,影响教师期望产生的因素很多,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尽可能地使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