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对原因知觉的维度不同,会影响个体对后继成功的期待、情感反应及成就行为等方面。
1.归因对成功期待的影响
一般认为,稳定性维度影响着对成功的期待。如果将行为结果归因为稳定因素,那么会预期下次还有同样的结果;如果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就会预期下次会有不同的结果。
具体说来,在任务情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个体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任务难度等稳定因素,那么对随后成功的期望会更高;若将成功归因于运气等不稳定因素,则对随后成功的期望会更小一些,担心下一次不成功。例如,如果学生考了高分,归因为个人能力强,那么他会预期下次还能考高分;但是如果归因为运气好,那么他会预期下次就不一定得高分,可能会失败,因为运气是不稳定的,不可能一直有好运。
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和任务难度等稳定因素,那么对随后成功的期望会更低;若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和运气不足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对随后成功的期望可能会更高一些。例如,学生考试失利后,如果归因于能力差等稳定因素,那么他会预期下次还会失败;但是如果归因于运气不好,那么他会对未来还充满希望,下次不一定会失败。
2.归因对个体情感反应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的归因与特定的情感反应联系在一起。表4-3就人们在面临成功和失败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做了简要描述。
表4-3 归因方式与情感反应
韦纳及其同事发现,每个归因维度与相应的情感反应联系在一起。
● 原因源维度和情感反应
个体归因于内部或外部因素,与自尊方面的情感密切相关。如果个体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内部因素,如能力强或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会体验到自豪、自信、满意等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个体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低或没有努力,就会体验到自卑、羞耻、受挫等消极情感。如果个体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就不会产生和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总之,将成功归因为内部因素会增强人的自尊心,将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可以保护人的自尊心。
● 稳定性维度与情感反应
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等稳定的原因,那么可能会产生自信、自豪的积极情感,心中会对未来充满希望;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等稳定因素,就会感到自卑、失望,担心下次还会失败。总之,当成功时进行稳定归因,会体验到希望,而进行不稳定性归因,会感到紧张、害怕;失败时进行稳定性归因,会感到焦虑、担忧,而进行不稳定归因,会感到下次还有成功的希望。
● 可控性维度与情感反应
如果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个体内部、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努力不够,就会产生内疚、后悔、自责,如 “我要是多用功点就好了” 。如果将失败归因为个体内部、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如脑子不太聪明,就会感到羞愧、自卑。如果个体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来自外部、他人可控的因素,就会产生气愤、埋怨等情绪。例如,某个学生认为自己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在于教师评分过分严格,对自己有偏见,就会对老师感到很气愤。如果将失败归因为来自外部、他人不可控的因素时,就不会产生气愤、埋怨等情绪。
3.归因对成就行为的影响
将行为结果归因于不同的原因维度,会对后续的行为反应产生影响。
首先,归因后的情绪反应对后续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就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更加激励自己发奋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会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努力。如果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低,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放弃对学习的努力和投入。
其次,由归因引起的对成功的预期也会对后续行为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能力等稳定因素,就会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因而不断努力,以期望下一次成功的到来;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很可能觉得未来成功与否充满变数,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未必有现在的结果,于是努力减退,积极性降低。在失败的时候如果归因于稳定的因素,那么个体就会预期下次难以成功,不愿继续努力;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认为努力就有转败为胜的机会,那么个体就会努力改变现状。因此,为了维持个体较高的积极性,失败时最好进行努力不足的归因,而不能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图4-1对此作了概括。
图4-1 稳定性维度与归因后果
(转引自:郭德俊主编,《动机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