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的人,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对结果的归因风格有较大的差异。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坚持性。有人对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数学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同时长期伴有较高水平的数学焦虑。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等情绪反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

 

自我效能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动机、行为、思想和情绪反应,而且会影响活动的成效。对学生而言,自我效能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而且影响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对成败的归因,并对学业成绩有重要的影响。

1.影响行为的选择

人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自我效能作为对自己实施某一活动、达成某种目标的能力的自信心和信念,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个体根据自己在学习任务上的自我效能来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和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自己设定较高的学业目标。这些任务和目标又会激发起他们更高的动机水平,使其在学习活动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同时,他们能够积极地争取和把握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要么选择较为容易的学习任务,以确保成功;要么选择有难度的,甚至难以完成的任务,结果是常常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在机会面前表现得被动、退缩,因而常常与成功失之交臂。

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当遇到困难时,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确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因而往往会付出极大的努力,以获得成功;而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往往知难而退,即使有一定的能力可能解决问题,但仍会轻易放弃。

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有效应用。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使用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在策略的应用上往往比较被动、消极。

2.影响思考和认知的过程

自我效能会影响人们对当前情境的解释方式,并影响对未来结果的预期。自我效能感水平不同的人,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对结果的归因风格有较大的差异。

自我效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常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要求上,乐观地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而自我效能水平低的人,常把不确定的情境解释为威胁,倾向于想象失败的场景和不利的后果,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上,同时放大潜在的困难。这些消极的认知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行为的动力,干扰行为表现。例如,在完成某项对自己比较重要的学习任务(如考试)时,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要求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完成学习任务,而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则会关注自身的不足和潜在的困难,造成注意的分散,以致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自我效能会影响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将学业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学业的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提高动机水平,从而提高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则把学业的成功归因于运气、他人的帮助等外界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或不可控的外界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显然会降低学生的动机水平,从而降低学业成绩。

3.影响学习的动机

目标往往是行为最直接的动力,制定较高水平的目标比容易的目标更能取得好成绩。班杜拉认为,在通过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效能信念强的人会通过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来激励自己,这种对新挑战的寻求会成为个体的动机之源。而那些对自己能否再次达到相同目标水平表示怀疑的人则会降低目标,进而降低动机水平,此时的成功能够带来暂时的满足,但效能信念则会决定后续动机水平的高低。

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坚持性。教育心理学家申克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耐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内在兴趣,将学习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过程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过程。还有研究发现,排除能力的影响之外,个人效能信念可以预测特定学科中的兴趣水平,而学习兴趣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4.影响情绪状态

认知因素在情绪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学校学习中,学生在面临学习困难、考试等情境时能承受多大压力,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应对能力的信念。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应对学习中各种困难的学生,在面临这些情境时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待现实环境和事件,对自己充满信心,焦虑程度相对较低,而那些学习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由于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夸大任务的难度,往往会处于较高的焦虑状态。

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业焦虑。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业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会夸大任务的艰巨性,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不足,担心失败引起的后果。有人对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数学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同时长期伴有较高水平的数学焦虑。过去在数学方面的失败经验并不直接影响学生的焦虑水平,失败对焦虑的影响是以对个人效能信念的作用为中介的。

自我效能与学生的抑郁程度也有关系。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等情绪反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坚信自己学习效能的学生倾向于信心十足、心情愉快地从事各种学习活动,而怀疑自己学习效能的学生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无能和学习中的困难,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坚信自己学习效能的学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境与行为,从而减少消极的情绪反应。

此外,自我效能还通过影响学业成绩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绩差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

5.影响学业成就

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在同等能力下,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科林斯首先根据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将他们分成高、中、低三组,每组又按自我效能水平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最终将学生分成六个组,即三种不同数学能力水平与二种自我效能水平的组合。让这些学生解答数学难题,结果发现,在每种能力水平中,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儿童比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儿童会更快地丢弃错误的策略,并能够解决更多的难题。

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的:

首先,自我效能通过影响学生的动机水平而影响学习成绩。在学业上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往往为自己确定比较高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在完成这些目标时会投入更多的努力,遇到困难时能够更好地坚持,在学习中能保持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有较高的兴趣水平。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为自己确定比较低的、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投入的努力不够,遇到困难时也不愿坚持,对学习的兴趣水平不高。

其次,自我效能影响学生对各种策略的使用。在同等能力水平的前提下,高效能的学生会运用更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运用更有效的自我调节策略,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各种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于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

总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成败归因、目标设置、学习兴趣、考试焦虑、自我调节这些重要的学习变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变量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