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如何加快改革步伐?日前,即将赴京出席党的十四大会议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路校长,这是您第三次参加党代会了,作为教育科技界的代表,您能否谈谈当前高校改革的形势和任务?
路甬祥:高校改革的形势发展很快,但也很严峻,当前国际上科技、经济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我们不能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上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的话,那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高校改革一定要解放思想,加快步伐,力争在近几年内使教育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问:作为国家教委的改革试点,浙大近年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路甬祥:近年来,浙大在教育、科研、人事、后勤等全方位进行改革,成效是显著的。首先是教育科技体制方面的改革,对学科结构、教学层次进行调整,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文管的学校发展大格局,形成了学科门类综合,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多层次的办学特色。这个大格局和特色,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能够面向未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与此同时,在培养模式上开始突破传统的统一模式,逐步建立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充
注:本文原载《光明日报》1992年10月11日,作者:徐有智、叶辉。满生机的办学新模式。其次是增强了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这几年科研的规模和水平上得很快,1988年到1991年科研经费增长150%,人均科研经费5.1万元,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成果转化的速度也加快了,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学校办学经费1991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改革前翻了一番多。再次是机制正在逐步转换,初步建立起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有了活力和动力。
问:在新形势下,您认为高校改革应坚持什么样的方向?
路甬祥:我认为很重要的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是高校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学校的各项改革,各方面的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两个中心一个根本”。凡是有利于学校“两个中心一个根本”的,有利于增强学校综合实力的,有利于师生生活、工作条件和办学条件改善的改革措施,都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敢于试验。
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开始在我国确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浙大有何新的举措?
路甬祥:就当前来说,加快高校改革,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人才培养上,再搞单一的应用型或学科型,再搞基础加专业课就不够了,我们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是“理工、文、管”三位一体,是复合型的。对高校功能的认识,过去只是讲教学和科研基地,现在要扩展,高校还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消化和吸取国外先进成果的重要窗口。对高校投入问题上,也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旧观念,树立“一靠国家,二靠自己,三靠社会”,多方集资的新观念。当前,重点是改革体制,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应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例如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应当加快。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学校应当有权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能力,扩招一定比例的自费生、委培生,并有权调整各类学生的比例,逐步实行“缴费上学,奖贷结合,优生优分,双向选择”的求学、择业制度。我相信,党的十四大之后中国的改革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高校建立新机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当然这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等待观望不行,盲目超越也不行。要大胆学习和吸取国外高校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