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送爽的季节,记者在求是园采访了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在短短的半小时中间,我们围绕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这一话题进行了交谈。
问:您在去年提出了“高校的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这一观点,您觉得高校的教育体制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路甬祥:首先,改革应当从当前整个社会的需要出发。我国当前正着手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时我们也面临着21世纪的到来,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经济方面的激烈竞争。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科结构上进行适当的调整,除了拓宽和更新旧的学科以外,还要扶植一批新学科。如在生物、能源、环境、通信、材料等方面的新学科应加快建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旧的人才培养观念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我们要加速培养“理工、文、管”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大力发展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发展一部分应用人才学科。
问: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在内部和外部的机制上应当做哪些转换?
注:本文原载《浙江教育报》1993年10月14日,记者:王卫明、任少波。
路甬祥:我认为,在内部机制上,应当加快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机制的转换,建立起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同时又符合教育规律、科学规律的校内管理机制,建立起更完善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为主旨的内部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上,浙江大学要在抓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三年内在校博士生增加到1000人,硕士生增加到2000多人,本科生同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1。
在外部机制上,学校要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这要求学校要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开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教育。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学校高科技产业辐射源的功能,积极促进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通过学校办产业,学校同企业联营、技术转移、参股、人才输送等形式服务于社会。此外,可通过组织办学指导委员会、社会和企业联办研究院或联合办学等方式,使学校更多地从社会得到人才需求的信息,促进物资、信息和人才的交流。
问:您认为当前高校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着哪些困难?
路甬祥:第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远不能适应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需要。第二,国家所给予教师的待遇较低,这使得学校不得不动员一部分教师去搞创收,这样做虽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人才分流和精简人员有一定益处,但也会分散教师对教育和科研的精力。第三,由于教育经费较长时期投入不足,而使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及师生基本生活条件偏差,如住房比较困难、图书资料不足、科研实验设施陈旧落后等。此外,在基本设施方面,如道路、交通、通信、卫生建设及能源供应等,都欠账较多。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问:请问浙大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路甬祥:我们希望经过全体师生若干年的努力,使浙江大学成为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立足国内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我国高新科技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思想文化和高新科技企业的辐射源之一。具体目标分三步实现:到本世纪末即建校100周年,教学质量、科研人才稳定地、全面地居国内同类大学前列;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成为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大学;第三步,在建国100周年之际,成为国际上的一流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