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工程教育的概念和对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结合我国的国情,通常指大学毕业后的在职工程师和其他技术员为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知识更新和提高的培训。继续工程教育是开发智力、提高科技队伍素质、振兴国民经济的战略措施,是我们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实施高技术计划的基本对策之一,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技术水平的新途径,它应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
高等学校具有进行继续工程教育的知识优势和优越条件。本文从我校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初步实践,提出继续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见解。
一、积极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高等工业学校贯彻落实教育要“三个面向”这一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本文原载《浙江大学教育研究》1987年第1期。
我校自1984年以来,先后为各工业部委、浙江省各厅局所属企事业单位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进修班129个计7000余人,代培高等院校教师1000余人,共计9000余人。平均每年约3000人,多数是短训班。如果按平均两个月的短训班计算,大约相当于600个本科生的年教学工作量,占我校每年招生数的1/4左右。近年来,各兄弟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继续工程教育工作,规模日益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继续工程教育不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全面高涨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我国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继续工程教育正在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要根据“三个面向”的方针、根据教育规律、社会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趋势来确定未来人才的规格和培养层次,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振兴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成才的过程,受到教育规律、学制和层次的限制,因此“正规”教育的效益具有滞后性的特点。继续工程教育是使我们摆脱局限于教育效益滞后性的传统规律,着眼于当前生产和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利用高等学校的知识优势对在职科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新技术传播的强有力手段,从而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提供直接的动力,是我国实施高技术计划的基本对策之一。我们认为这是现代工科大学开放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继续教育既为未来的需要培养人才,又为当前的生产开发智力和提供技术进步这种双重功能的发挥,始自100多年前的美国。当时出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全美各州都成立了一个“土地赠予学院”,对农民直接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20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知识迅速增长、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促使企业和在职科技人员以继续工程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跟上时代步伐,保持产品和专业技术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当前我国经济、科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的形势,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两个巨轮。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这一基本国策的推动下,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中小型企业大量涌现,交通和能源工程重点发展,传统工业急需革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和高技术研究攻关,引起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消化的高潮,促使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商业和文化教育各方面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迫切需要有一支在数量和素质上能跟踪世界新技术动向、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队伍,迅速造就一批精通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等各项涉外专门业务的中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高等工程教育如果不能使现有在职科技人员的素质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那么,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导”作用和“后劲”作用,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将不但无法缩短我国在经济上、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可能连“同步发展”都做不到的。
我国现有的各类科技人员总数700万人中,工科约有120万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0.3%。由于长期的轻视知识、闭关锁国等原因,致使占这支队伍的总数52%以上的人在年龄老化的同时濒于知识老化的状态。但是尽管如此,这支队伍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是我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中坚和骨干。通过继续工程教育使他们获得新的科技信息、调整知识结构、扩大学术境界、提高创造能力,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果全国的高等工业学校以每年10万人的规模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相当于目前在校工科生总数的1/4),则至少需要12年才能使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获得一次知识更新的机会。根据当今世界上关于知识“半衰期”的观点,大学毕业后一般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6—10年,微电子技术一类的高技术“半衰期”还要短,有人认为只有2.7年。美国有200万工程师,每年大约有1/4以上的工程师接受不同程度的继续工程教育,可见在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方面,我们高等工业学校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
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在继续工程教育方面的初步实践使我们对此加深了认识,决定成立浙江大学继续工程教育学院,在总结前阶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的行政机构,对全校的继续工程教育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我校理工结合、多学科、综合性的知识优势,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把继续工程教育作为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二、继续工程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一个新的层次结构和教育模式,应充分利用其“新”和“快”的特点获得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益
继续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一个新的层次,是一个新的时代特征,也是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培训学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占学员总数的42%,其余多数是中专文化水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主要来自各工业部委,中专学历的主要来自浙江省各厅、局所属企事业单位。由于我们地处浙江,这是由浙江省现有科技人员文化水平的层次结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在原则上,继续工程教育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在职科技人员。但是,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级科技人员仍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是符合我国现有科技人员总的文化水平层次结构状况的。但是,所有的培训学员,不论是工程或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或兄弟院校进修教师,目的都不是为了专科、本科学位,或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而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门技术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输入新的科技信息,充实新的理论基础或计算机、外语、管理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或专攻一项新的技术。总之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科技知识领域和增加知识深度,不同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这四个层次的系统教育,因此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新的层次结构和教育模式。
从学科结构来看,三年中129个进修班除社会科学系、今年新建的生物系和中文系以外,遍及全校其余的19个系以及图书馆、中心实验室、计算中心和研究生院共35个学科(专业),其中计算机技术932人占总数的10.3%,外语837人占9.3%,管理474人占5.3%。明显反映了新技术革命发展趋势、特别是近代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以短期、灵活的方式,“新”和“快”的教学内容,达到了社会需要与学校可能性的高效率结合。如机械系液压教育中心以80年代液压新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为机械工业部举办了“液压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和“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培训”等,都是以新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成果为背景,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同行在本门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水平的提高,仅节能风机这一项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年经济效益在1亿元以上,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高等工业学校在新兴、交叉学科方面发展的特长和优势。
国外继续工程教育成功的先例和我们初步的实践充分证明,开展继续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工业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与社会的必然联系。它绝不是一种额外负担,而是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与改革的活跃因素。进修的学员来自各地,多数已是企业的业务骨干,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行,而学校承担培训教学的多数也是学有专长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因此,培训过程也是向学校输入信息、扩大协作、开拓新的应用研究领域、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动力。
通过培训密切了学校与工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使学校得到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支持、研究生研究课题的领域拓宽,因为这是当前高等工业学校正规教学中特别薄弱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依靠学校自身力量很难妥善解决的。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对于加强本科生的基础理论、外语、计算机的教学,通过努力学校是有条件做到的,我校在这方面的试验近年来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我们正在设想采用类似“三明治(Sandwich)”的办法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教育试验,以期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师基本训练素质。我们寄希望于在继续工程教育过程中开拓这种试验的可能性。
初步的实践同时证明,继续工程教育是一项教育经济效益提高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三年来在国家教委没有给我们额外增加经费和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培训3000人,如果按教学工作量计算,大约折合100人的教师编制,相当于全校教师总数的1/27却承担了全校教学总量的大约1/16。可见教育经济效益是很高的。事实上这是充分挖掘潜力、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结果。教师可以增加一点合理的经济报酬,既缓解了超编满员状态,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注意力从校外兼课转向校内,起到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学术水平的积极作用。当然,进一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需要制定政策而不能只寄希望于挖掘潜力。因为学校从开展继续教育中获得的经费收入是有限的,由于人数多、学科分散、周期短,对教学和后勤管理都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们决定将坐落在钱塘江畔的浙大三分部的一部分辟为继续工程教育学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同行提供宁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积极努力,为继续工程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现有资料表明,在美国,工程方面的继续教育规模和数量非常巨大。美国企业界用在教育上的投资,1984年高达400亿至600亿美元,接近全美所有公、私立四年制大学的年总经费(600亿美元),成为推动美国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经办继续工程教育的机构有公司、大学、学会和私人四个系统,其中公司、企业所办约占50%以上,而大学约承担24%。
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单位有迫切的需要,但受到师资及一定的教学物质条件的制约。中国科协和所属省市科协的科技进修学院是继续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但正处于恢复、发展之中。高等工业学校应承担较大数量和较高层次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的继续教育任务。我们要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联合和协作,互相支持,互相交流,形成有特色的继续教育地区网络。
我们设想,当前我校继续工程教育学院的基本重点是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专或本科生(包括一般高等院校教师)。考虑到继续教育应该面向本地区、面向浙江的地方工业,也应把中级在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对象。因此在教学的组织上除按学科分类外,大致有三个层次:中专层次、本科(包括专科)层次以及具有高级职称(职务)的继续教育层次。
根据前阶段的情况,教学目的和内容分为四类:
1.知识更新、拓宽、提高类:这是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根据五六十年代本科教育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充实必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理论、外语、计算机等未学过的新的科技知识和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包括高等学校师资对新兴、交叉学科的专攻。
2.管理和经济科学知识类:新形势下对企业领导人和工程技术人员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现代管理和经济科学知识的补充,转移到管理工作岗位的科技人员对现代管理(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的必要学习。
3.配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理论的推广应用,开办专题班,加速“四新”的开发、推广和转化。
4.经济、商业金融、法律等涉外科技、文化交流所必需的经济、情报、法律知识或出国人员专门外语水平的提高。
培养方式以短期为主、长短结合,有下列形式:
(1)2—3个月为一期的短训班,攻读2—3门课程;半年为一期的培训班,攻读4门课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专业进修班,系统地掌握有关专业知识。
(2)以半脱产或业余学习为主的各种专业进修班。
(3)直接到企业所在地举办各种技术培训、讲座。
(4)其他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如单科进修、专项技术培训、助教进修、硕士课程攻读、高职称科技人员专题研讨以及充分利用学校与国外高等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组织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学术讨论会和合作研究,把继续工程教育的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深度。
为继续工程教育开设的课程,在学校现有学科种类、师资特长的基础上,要不断根据学科发展的动向、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趋势、投资计划的落实和需求,向企事业单位、专业学会进行调查研究,在扩大知识领域和促进学科交叉的方向上设计新的综合性课程和知识模块,以不断提高学员应用和开发能力。
从近几年我校实际开设的课程及其发展趋势看,可以有大学本科教育的重复课程以及少量研究生课程,这对于提高我国现有科技人员知识水平的层次比例是有利的。
继续工程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事物,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既然许多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了它的作用,相信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四化建设更具特殊的意义。我们将进一步努力,为发展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