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屏幕阅读统计

屏幕阅读统计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这里所谓快读的“常用技法”,主要指:默读、视读,跳读、预读,扫读、直读、变速阅读以及文体阅读法与屏幕浏览法等。默读,一般要比朗读快2-3倍。这种读书方式,在快速阅读中不再叫默读,而被称作“视读”了。视读法,号称快读第一大法,必须倾其全力,熟练掌握。与此同时,再配合本章第一节“扩大视距与视幅”的训练办法,努力加大其训练量,视读的效率与效益,必将大幅上升。

快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鲁迅的“随便翻翻”法,陶潜的“不求甚解”法,诸葛亮的“但观大意”法,都是。我们这里所谓快读的“常用技法”,主要指:默读、视读,跳读、预读,扫读、直读、变速阅读以及文体阅读法与屏幕浏览法等。下面,分别讲述其要领与注意事项:

一、默读与视读

“默读”与朗读相对而言,后者出声,前者不出声。朗读,一般读速为150-200字/每分钟;默读,一般读速为400-600字/分。默读,一般要比朗读快2-3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朗读出声,就得有眼、口、耳、脑四个器官一道参与——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再传到大脑;大脑令嘴发出声音,耳朵听到声音后又报告给大脑,此刻,大脑才能理解其意义。然而,默读无声,因而只需眼、脑两个器官参与,即可见形知义——眼睛直接将信息反映给大脑,大脑即可理解其意义。如图示:

默读:眼视(字形)

朗读:眼视(字形→)口读(字音→)耳听(字音→)脑想(字义)

图4-2 默读与朗读的区别

可以看出,默读省去了口的发声、耳的监听,免掉了口、耳的中介,其速度当然快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快读视朗读为大敌。真正意义的快读其实连默读也不允许,即使是无声的默念,包括唇读、喉读、心读,都会影响读速,属禁用之列。因为,即使是无声,但总还在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与念,这就还保留了合成式,而不是整体式的认知,因此该反对。反对归反对,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因为默读、默念已成习惯,即使不出声,嘴唇与喉头总还在动作,说明合成式认知仍在起作用。在自练初期,一般都难免。这里有一法可帮你逐步克服上述现象,那就是“节拍法”,即看书时,同时用手指按一定的节奏轻轻敲打桌面。因为读者用手敲打节拍时,“大脑皮层就会出现诱导性抑制区,这种抑制区会使阅读时的发声现象得到制止,也就是能抑制脑神经末端的发音现象”(引自《现代阅读学》)。另外,“默念简单音节法”也可以一试,即看书时,同时默念“y”“u”“ü”等简单音节。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唇动、喉动现象自然会消失,认知方式也会逐渐由合成式变成了整体式,这时的“默读”变成了“默看”,“读书”也就变成了“看书”。这种读书方式,在快速阅读中不再叫默读,而被称作“视读”了。

“视读”是由眼睛将文字符号直映给大脑理解其意义,加之是整体认读,所以读速自然快、理解率自然高。这种“视读”,于“快读”才会具有真正的价值。

视读法,号称快读第一大法,必须倾其全力,熟练掌握。其基本要求是:只用眼看,不用嘴读,变“读书”为“看书”。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叶圣陶老先生有段精彩的解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舌喉都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上面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出声者为朗读,不出声者为默读,“只用眼睛在纸上面巡行”者为视读。可见视读,直接由视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理解其意义,无需口、耳中介,无需口诵耳闻属,纯属见形知义的“眼脑直映”式的整体认读,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于快读,太有用了。

阅读分点式(以字词为认知单位)、线式(以词组、短句为单位)和面式(以数行或整页为单位)三种,只有经过有效训练的视读,才能做到面式阅读(即整体认读)。其最佳境界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整页文字,尽收眼底、一目了然,犹如“全景摄影”一般。

怎样学会“眼脑直映”“整体认读”呢?分两步走:第一步,如上文所说,变“朗读”为“默读”;第二步,变“默读”为“视读”。也就是说,当你轻松自如地练就“默读”而唇舌喉都不动时,其默读已经变成了“视读”。与此同时,再配合本章第一节“扩大视距与视幅”的训练办法,努力加大其训练量,视读的效率与效益,必将大幅上升。此刻,你的“读书”,自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看书”、真正意义的“眼脑直映”。太爽了!

经第三、四级台阶训练后,你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整体认读”这个快读的关键技巧:扩大视距与视幅,而且还将会拥有“眼脑直映”这项快读的核心技术。那时的你,“一目十行,双目识页”、“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已不再是难事了。

“万丈高楼从地起”。请抓好眼前每次的刻苦自练,尽快变“读书”为“看书”、变“默读”为“视读”。那时,你的眼睛将会变成一部精巧的相机!`

二、跳读与预读

跳读,是指人们对文献资料、书籍报刊,进行有选择的跳跃阅读。它,常用于“筛选”信息和资料。其筛选性质,犹如猎人搜捕猎物;其筛选功能,妙如大海捞针。无论消遣性阅读,还是积累性阅读、研究性阅读,都能派上用场,做学问、搞科研,尤其不可少。

跳读法,只为某一目的或某项需要而读,因而,不能也不应从头到尾通观全貌,而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行。其基本原理是:“懂得丢和舍得丢。”

前文已述,一般读物,所负载的信息不外三种:有用信息、次要信息、无用信息;尤其是科普读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大约只占25%。因此,除精读、详读、研读外,一般均可采取跳读的方式进行。所谓跳读,具体说来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抓住中心词、中心句、重点段进行扫视,把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熟知的内容,整行整段甚至整页整页地跳过去,只搜索自己需要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快读,多读,而且可以真正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把握住读物的重点,把厚书变薄。这类练习,自己可有意多安排一些。

怎样学会“跳读”这一快读技法呢?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或某一目的,目标专一、精神专注、快捷准确地去扫视读物、筛选信息、搜寻猎物。所谓“有所取有所不取”,取舍的标准全在这个“专一”的目标。否则,就很难产生高效率。我国科学史家潘吉星,为了弄清我国造纸术的来龙去脉,在古今中外大量的图书资料中,就紧紧盯住一个“纸”字。与造纸有关者,就手抄笔录、细心研阅;与此无关者,便一概舍弃、跳过去。集20年的搜集,《中国造纸技术史稿》终于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具体怎样开展跳读,还得视读物而定。一部书,先看目录与标题,再去直接翻检相关章节与篇段,对其无关部分,则略去不管。一篇文章,则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关键段、重点句、中心词上面,对无关的、熟知的内容,则可整行整段甚至整页整页地跳过去。一份报纸,先走马观花地浏览各相关版面,着重扫视有关的大小标题,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你想要占领的阵地。对其无关的版面与文章,大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另外,还有一种简易的自练方法——“大海捞针法”。例如: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小说共刻画了几个人物,主人公的名字共出现多少次;某报第几版共有几篇文章;论文分论点有几个、直接引用有几处、确数有多少……其自练尚需注意:每项训练须加上时限,促其快速;每项训练,只宜在单篇或某几段中进行。

所谓预读,即先抓住读物的整体要点,再分部分细致地读。它既可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可发现不必读的部分。一般,先看书名、目录;再看前言、后记;再看小标题或细目;也可看看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书中的有关插图、照片或示意图。预读,虽然本身并非快读,但它可以为你节约许多时间。它费时不多,却可以减轻你的阅读负担,帮助你很快地决定眼前的读物有无精读的价值。没有预读,读完后才发现不值得细读,这时,浪费掉的时间是追不回来的。所以,预读也是一种较好的阅读策略,可以为你换来一定的阅读效益。

三、扫读与直读

所谓扫读,即对读物通盘涉猎,普遍扫描。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内容博、要求粗,只观其大略。阅读时,应该采用一目十行、一扫而过的办法,但必须全部扫及。此种阅读法,除常用于查找资料外,更多地用于拓展知识视野。不论在图书馆、阅览室,或书店、书摊,或报栏、宣传橱窗等地,均可派上用场。其步骤有四:一、浏览前言、粗读序文;二、通读目录、按图索骥;三、捕捉猎物、抓住要点;四、形成缩影,作出判断。按照此法,对你今后的大量涉猎、广泛扫描,定有好处。

所谓直读,实际是后面所说“垂直阅读法”的一种过渡办法。其要点有四:一、右手,指着文字(横排)的最右端,由上而下作匀速运动;二、目光,集中于书页的中垂线,与手指同步下滑,与此同时,默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即大约十秒滑行完毕,看完一页;三、下滑快读,先慢后快、由慢而快,留下印象也只会是由无到有,再到印象较深。所获信息多少,留下印象深浅,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反复练习。

至于“变速阅读”,只在下一节的结尾提及,请平时多用、常用即可。

四、文体阅读法与屏幕浏览法

除上所述,了解一点“文体阅读”知识,掌握一些电子技术阅读操作手段,对提高快读水平,也不无好处。尤其当今,网民大增,上网几近普及,更该学会“屏幕浏览法”。

文章因体式不同而面貌各异,阅读亦因体式不同而读法各别。天下文章虽然各异,但它们却又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如果我们把握了各类文章的体裁特点和结构规律,并能“按图索骥”,就一定会有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当然,这里的“按图索骥”,也只能是“观其大略,粗知大意”,不能细品慢析。如:阅读记叙文时,着力去把握所记的人与事,去理清所记人和事的线索与顺序;阅读议论文时,着力去抓出文章的基本论点,去研究论点论据的关系及其论证的方法;阅读说明文时,着力去抓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去理清说明的顺序,去研究说明的方法……尤其是各类报刊,都有其自身的排版与编辑规律,当你一旦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你便能在让你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报刊中,从容而行、直取所需。这,在今后大量的“广泛扫描”中,尤为重要。不同文章的不同体式,其规律、其特征,都可以从文章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中找到科学的说明。比如:文章学告诉我们,对段落的理解,一可寻找段落重点句,抓住段落主旨;二可根据段落的结构与关联词语,把握其内容;三可根据段落所处位置,认识它在文章中的结构作用。又如,语法学也告诉我们,对句子的理解,一是抓主干,压缩、简化长句子;二是多重复句,着眼整体,抓住关联词,由大到小逐层剖析;三是内容上的难句,重在把握其深层意义。至于各类文章的谋篇布局与表达方式,一经把握,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更为有利。总之,读者根据读物的特点与规律,熟练地掌握其理解技巧,也能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汉语读物的现代化水准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为了提高电子书、报、刊以及影视、网络屏幕的阅读效率,我们还应自学并熟练地掌握一些现代化的阅读、浏览操作手段与方法,以适应汉语读物的现代化发展。此一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屏幕浏览法”。

当今社会,阅读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2001年7月11日,全球第一部名为“新华E-BOOK”的中文电子图书在北京与台北同时上市,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中文电子阅览的新时代。尤其是近几年,数字阅读方式的快速发展,诸如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以及PDA/MP4/MP5阅读,等等,都带动了出版行业的重大变革。现在的出版时代,已经远远不是仅仅出版纸质图书的时代,以电子出版、数字传媒为代表的立体化出版的时代正在到来。无数出版物也正以多种方式进入千家万户,并且多与数字和科技融合,用多种载体呈现给消费者,其种类与数量之多,真是难以数计;其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更是快得惊人、大得吓人,用“网传天下,馆藏万家”来形容,实不为过。也正因为这样,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鲜明指出:“教育,既肩负着培养新一代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国民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任务。”

提高“国民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正是我们当前普及“高效快速阅读法”应该重点抓好的一大工作。《快读指导举隅》一书指出:“文字载体,由纸质读物向电子文本转变;传播方式,由原子传送向比特显示转变;阅读行为,由单向接受向双向交互转变;阅读对象,由读者独自欣赏向多人资源共享转变……这一切,都将使快速阅读的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是的,影视屏幕该怎么快读,电脑磁盘、光盘又该怎么快读,电子邮件又该怎么快读,上网又该怎么快速浏览、搜索有关信息,等等,正是笔者此时此刻想要向自学、自练者加以指点、点拨的一大课题——学会“屏幕浏览法”。

屏幕浏览法,是一种帮助人们通过高效率的屏幕浏览与搜索,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快读阅读法。其浏览与搜索,要能做到高效率并且获得高效益,就必须掌握如下要领与技法。条件:熟练地掌握多媒体和网络应用技术,且不断更新,越熟练自如效率越高。这些,都是最起码的网络必备条件。诸如上网浏览,就得善用搜索引擎、熟悉网络资源与相关站点、掌握软硬件加速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等等,这些,众多的专业书刊已有专门、详尽的讲解与交代,不再赘述,务请认真自学,熟练掌握;这些,全都有助于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进行搜索,提高网页浏览的速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的:高效率的屏幕浏览,不仅应有明确的目的,而且,目的还应正确且集中。无论消遣性浏览还是积累性浏览、研究性浏览,面对眼花缭乱的知识与信息,都需要目的明确、集中且正确。不仅如此,浏览还应具有较强的抗拒诱惑的自控能力。否则,那种盲无目的地视读、随意尽情地浏览、毫无禁忌地“欣赏”,必将陷你于信息的汪洋大海和难以自拔的“泥潭”。那样,哪还谈得上什么效率与效益?技法:培养眼耳脑同步共用的技巧,提高图文声整体摄入的技能,是高效屏幕浏览的关键技法。屏幕读物的图像、文字靠眼看,声音靠耳听,它们传载的知识与信息靠大脑处理、存储,而且,它们一般多属同步开展。因此,前文要求熟练掌握的快读第一大法——“视读法”,就可大显身手,大有用武之地了。因为,屏幕浏览的眼耳脑同步共用靠它;屏幕浏览的图文声整体摄入也靠它;还因为,视读法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率的、“眼脑直映”式的整体认读法。以上提纲挈领地指点与提示,话虽不多,但全靠自学掌握它,却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日。

现在,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已经身处网络时代,被网络空间无声地包围着。因此我们说,学会并熟练地掌握“屏幕浏览法”,更是时代所需,否则还会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网盲”。

练习题:

1.自选短文三五篇,用“节拍法”伴随你阅读,达到变“默读”为“视读”的目的。

2.在一段时间,坚持用“跳读法”默看书报,筛选信息(事前自定筛选的信息),学会“大海捞针”。例如:利用第四章第九节的“自练例文”《时钟》,作“大海捞针”的反复训练——多次计时搜索该文中有关下列问题的数据,尽可能缩短每次搜索的时间。

“滴答”二字,共出现了多少次——

四字成语共有多少个——

下列标点符号,各用了多少个

A.感叹号——

B.省略号——

C.破折号——

D.问号——

3.在今后半月、一月内,用扫读与直读去完成每天半小时的“广泛扫描”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