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谈《快读“四台阶”自练法》的“三大功效”

谈谈《快读“四台阶”自练法》的“三大功效”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快读“四台阶”训练法》的姊妹篇——《快读“四台阶”自练法》,于两月前,脱稿了。她俩,均派生于《快读“四台阶”模式》。《训练法》,当年用于“实验”,焦点在“四级台阶”;《自练法》,当今用于“普及”,焦点在“三自一多”。《自练法》,从变革快读的“训练模式”入手,着眼于快读在全国范围的“大面积”普及。《快读“四台阶”自练法》的答案是:“学会高效浏览与筛选信息的快速阅读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快读“四台阶”训练法》的姊妹篇——《快读“四台阶”自练法》,于两月前,脱稿了。她俩,均派生于《快读“四台阶”模式》。

《训练法》,当年用于“实验”,焦点在“四级台阶”;《自练法》,当今用于“普及”,焦点在“三自一多”。《自练法》,从变革快读的“训练模式”(变“助练”模式为“自练”模式)入手,着眼于快读在全国范围的“大面积”普及。

业界朋友问:“自练法”,主要价值安在?

答曰:在于它的“三大功效”。

该书封面的广告词说:“高效快读,助你读破万卷书;高效浏览,助你尽知天下事。”该书封底的广告词还说:“高效浏览、筛选信息,大有用武之地;高效浏览、筛选信息,定有丰厚回报。”

上述广告词,毫无夸张之意。但是,它谈的只是该书的效果与效益。该书真正的价值,还在它的“三大功效”:一、因“快读”,阅读活动变低效为高效;二、因“四台阶”,快读训练变无序为有序;三、因“自练”,快读更易大面积推广与普及。

一、因“快读”,阅读活动变低效为高效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龙头与瓶颈,事关语文教学的效率与效益,事关国人的素质与素养。

我国语文教学界的一代宗师——张志公先生,生前确有一大憾事,那就是:语文教学的效率,太低!

1981年2月志公先生指出:“在语文教学问题上,我们尤其不应忘记,源远流长的旧传统还在影响着我们,遏制着我们的思路,障蔽着我们的视野。”1983年12月他又说:“语文教学中陈陈相因的东西太多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至今还基本上停留在低效率的境界的主要原因之一。”1984年7月他更感慨道:“传统实在太深厚了,举人、进士们和‘迁客骚人’们的幽灵依旧不时地出现,在我们周围游荡着,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甚至左右我们的思考。”直至1991年7月,他都还在不胜忧虑地写道:“现在,我们的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地可以说是变动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沿用了几百年、上千年以来的做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语文教学的“效率”太低,的确源于当时语文教学的“观念”太旧。当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们读书的千古祖训;“赏析文章,借鉴写法”,是我国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咬文嚼字,慢咀细咽”,是我国语文的传统教法……阅读,过去时代,乃至今后任何时候,精读、细读,慢读、熟读都不可少;可是,一味反对略读、快读与浏览,则失之偏颇。当年的学生,凡略读、快读、浏览,多被斥之为跑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甚至,连诸葛亮的“但观大意”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鲁迅的“随便翻翻”法,也被视为反面教材。在上述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养成了“慢”的习惯。他们读书,总是慢条斯理,漫不经心,既无紧迫感,也无时效观。那样的阅读,能不效率“太低”?那样的阅读,哪有什么高效率与高效益可言?那样的阅读,哪能跟上时代的需求?

精读、慢读,任何时代均不可少;快读、浏览,现代社会尤其不可无!于是,欧美等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快读成风成热,苏联在当年甚至还提出了“快速阅读,人人有关”的口号。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国门洞开,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逐渐燃起了快读的星星之火。当时,在志公先生倡导下,有的翻译引进,有的宣传介绍,有的开讲座搞培训。进入90年代,我国的快读教学及其研究,更以坚实的步伐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其重点则由以宣传介绍为主转到了以系统研究和实验推广为主,并迅速在我国形成了“快读”的两大学派:北派,以北京程汉杰先生的《高效阅读能力训练》为代表;南派,以四川晏茂心先生的《快读“四台阶”模式》为代表。不仅如此,新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标》及其教材,也于当年先后将“快读”“浏览”纳入其中,快读教学,由此取得了“合法”地位。从快读的目标、要求,到快读的训练材料、方式、方法与具体安排,在新《大纲》与《课标》中,都有了统一部署。以“阅读效率”为例,新《大纲》要求初中学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可实际情况是:未经训练,他们的阅读效率一般为100—200字/分,经过快读“四台阶”模式训练后,一般为1500—2000字/分,不少城市班级还能达到3000—5000字/分(国外最高可达数万、数十万字/分),真正做到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快速阅读,作为一种方法,古已有之;作为一门科学,则兴起于近代。它是一种“从文字符号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阅读效率。一是“迅速”,二是“有用”,“快”而且能抓住“有用”信息的阅读,才叫快速阅读。这种阅读,读速快,理解率高,它的阅读效率自然高(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因此,“读得快、抓得准、记得牢”便成了快速阅读的灵魂或九字秘诀。只有读得快、记得牢,才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只有理解快而深,才能抓得准,抓得住,才能快速、大量筛选出“有用”信息。这样的快读,自然快捷又高效;这样的快读,自然受到“信息社会”青睐。所以,艾天喜在他的《惊人速读术》一书中写道:“速读术,实在是生存于现代社会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

《快读“四台阶”自练法》第一章第二节所列《精读、快读比较表》,说明什么呢?先看“比较表”:

精读、快读比较表

“比较表”说明:一、精读与快读,同属人们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科学的阅读方法。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与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或精读,或快读,或变速阅读,不可彼此取代,不可偏废走极端。

当今世界,名曰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作为知识、信息传统载体的图书报刊,真可谓报刊如林,书籍似海;作为知识、信息最新载体的影视网络,则更以铺天盖地之势,在全球蔓延。它们传载的知识与信息,早以几何级数飞速增长着。美国著名期刊《读者文摘》也不得不慨叹:“对付无穷的书籍,是人生一大难题。”

怎样破解这一难题呢?《快读“四台阶”自练法》的答案是:“学会高效浏览与筛选信息的快速阅读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信息社会,信息是每个行业的重要战略资源。美国控制论专家维纳指出:“要有效地生活,就要有足够的信息。”战场靠信息,商场靠信息,搞科研、做学问,开工厂、办企业,亦离不了信息。没有足够信息的获取,你将失去选择的自由与被选择的机会;谁先占有了相关信息,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捷足先登。怎样才可能获取“足够”的信息?怎样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捷足先登?——学会快读,高效浏览与筛选相关信息!

在21世纪到来前夕,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下一个世纪的大趋势就是成人训练。若能搭上这种大趋势的列车,就能走向美好的未来;若只是站在月台上,看着这班列车开走,倏忽之间就会被资讯淹没,而不知身在何方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要不被“资讯淹没”,请捧起《快读“四台阶”自练法》!它,定能帮助您学会快读,让您的阅读与浏览,快捷又高效!

二、因“四台阶”,快读训练变无序为有序

有序与无序,不仅能突显事物“科学性”的程度,同时,也能彰显事物效率的高低与效益的好坏。

我国及其境外的快读研究,都有不小的成绩与贡献,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创新。个人从其成果中,确也受益匪浅!但是,纵观境内外的众多“快速阅读”专著,确确实实存在一个通病——太过看重一个“术”字,一个“法”字,因而普遍存在一种弊端——就方法谈方法,乃至不分轻重、主次与缓急,去创新方法,罗列方法,堆砌方法,让人不得要领、不易操作,学得费劲、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弊端,本人落实在快读学科的科学序列上,在那个“序”字上狠下功夫。并且,从阅读心理学、阅读教育学、阅读工程学入手,使之变无序为有序,最终着眼于新兴学科“高效阅读学”的研究与创建,经过艰苦的“八年(1986—1994)抗战”,“八年磨一剑”,终于创建成功一套崭新的快读训练模式——“易操作,显效快,兴味浓”的《快读“四台阶”模式》。对此,全国阅读学研究会原会长曾祥芹教授曾给予高度评价,认定:该模式,“站在阅读哲学的高度,精心设计了一条阅读主客体和谐发展的道路”!

《快读“四级台阶”模式》的“四级台阶”是:

第一级台阶:快读的心理素质训练;

第二级台阶:快读的生理机能训练;

第三级台阶:快速的技能技巧训练;

第四级台阶:快读的综合智能训练。

在“四级台阶”中存在怎样一个严密且科学的“序”呢?在“四级台阶”中,主客体又是怎样“和谐发展”的呢?第一级台阶,是快读训练的“前提条件”,主要任务是“激獉发獉受训者快读的心理动力”:培养受训人现代阅读的观念,求快求优的理念,热爱快读的心念,必胜定成的信念;第二级台阶,是快读训练的“关键步骤”,主要任务是“激活受训者快读的生理机能”:开发受训人视力、脑力、注意力的最大潜能,使之协调发展,适应“快读训练”以至“眼脑直映”的需要;第三级台阶,是快读训练的“核心内容”,主要任务是“夯獉实獉受训者快读的基本功”:强化受训人视读、跳读、扫读、直读、整体认读与变速阅读的技能,并形成熟练技巧,进入运用自如的境界;第四级台阶,是快读训练的“终极目标”,主要任务是“提獉升獉受训者快读的综合智能”——将前三级的训练成果,内聚为“眼脑直映”,外化为“面式阅读”,帮助受训人实现“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终极目标,养成“变速阅读”与“广泛扫描”的良好快读习惯。

攀登上述“四级台阶”,是一项“有序有度,有分有合,由易到难”的系统工程。它,循着“四级台阶”的轨迹,采取“重叠交叉,螺旋推进,循序向前”的训练办法,引导参训者“系统训练得法,广泛扫描受益”,使其参训者的快读能力与水平,日有所进,知识视野与素养迅速扩大,大幅提升。

另外,对快读的“训练安排”设计,快读“四台阶”模式也与众不同,即:有一个所谓“训练三同”——“与中语教学同轨,与自读课文教学同步,与大学语文教育同台”,进而还派生出一个极富鼓动性的训练口号或公式:“快速阅读+大语文观=如虎添翼”。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就已经把快读训练“正式纳入”中学语文教学轨道,使之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大胆的设计与突破!它,将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作为快读“课内训练”的主要训练材料,并安排在每个“自读课文”教学的前3至10分钟进行。课外大量的“广泛扫描”,则引导受训者投身到“大语文”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去“练本领,显身手”。——这就叫:“课内得法,课外练功、受益”!这样,不仅使快读“正式纳入中语教学轨道”成了可能,精读、快读与自读相得益彰;而且,既不加重师生负担,又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真叫“同轨同步,一举数得”!对此,曾祥芹教授在其《鉴定意见》中这样评价道:

语文教学的重心和龙头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症结是观念陈旧,效率低下。他们大胆地把“快速阅读教学正式纳入中语教学轨道”,对传统的远离时代需要的阅读观念、阅读教材、阅读教法实在是一个全面的突破。“速读”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是开发精神生产力的智能源。用这样的战略眼光去培养初中生——21世纪的建设人才,值得称道和仿效。

在《“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一文中,我们曾把上述“四级台阶”喻为鹏鸟的身躯、主干;把“与中语教学同轨,与自读课文教学同步”喻为鹏鸟强劲的两翼;把“大语文教育”喻为鹏鸟展翅翱翔的广阔天地。这里,主干是“四级台阶”,“四级台阶”才是快读“四台阶”模式的精髓所在。对“四级台阶”的“创新性”,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董味甘教授在其《鉴定意见》中是这样鉴定的:

放眼国内,像这样意义重大的应用研究,只有北京铁路中学程汉杰倡导实验的“实用快速阅读法”差可比肩并列,都是勇于开拓的前驱。然而“速读训练法”精心设计的“四级台阶”,却是一个崭新的创造,自辟蹊径,前所未有,在阅读应用领域内,成为独领风骚的东风第一枝,充满了新鲜活泼的生命力。

上述研究成果——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于1992年3月,在四川省教科所立项实验;经省内多个县市近5万名中学师生实验后,于1994年6月,通过了由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的专家组的结题验收。专家组成员、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其《鉴定意见》中写道:

实验的课题,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速读的实验,绵阳师专不是“独一家”,但从理论的完备,设计的合理,计划的周密以及实验的规模和效果看,本实验处于同类实验中领先的地位。瑏瑡

四川省教科所理论室负责人周林先生更在《“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研究成果评析》一文的结尾写道:

参与对该课题作鉴定的几位专家都指出:“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成果,应该尽快在国内逐步推广。……它不仅适用于各级学校,而且,适用于社会各界,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瑏瑢

为此,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与四川省教科所科研成果推广研究小组,于1995年7月,在四川绵阳联合召开了来自全国13省市近500名专家、学者与教师参加的“推广现场会”,推广该课题。课题成果,于1994年,获四川省教委第二届普教优秀教改经验成果二等奖,《快读“四台阶”训练法》一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年,该课题成果又获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首届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饮水思源,上述殊荣来自何方?

来自近5万名实验班师生,对快读“四台阶”模式异口同声的“九字”评价:易操作;显效快;兴味浓。

三、因“自练”,快读更易大面积推广与普及

继我国快读的多种实验获取成功后,国内多地又相继进入了快读的推广与普及阶段,并开始由学校走向社会,尽管任重而道远。

本人退休多年后,又提笔重操旧业,经多年奋力拼搏,于2013年4月编写出了《快读“四台阶”自练法》一书。何也?

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与普及快读。

具体说来,写作动机有二:

一、受《快速阅读,我们又是落后者》一文的激励与冲击。

《中国教育报》早在2005年5月12日,曾以整版的篇幅,刊发顾建华先生的长篇论文——《快读阅读,我们又是落后者》。阅后,本人感触良多,颇受刺激,甚至产生过“奋起直追”的冲动!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当时的快读,确算“落后者”,是事实。可是,一个“又是”一词,实在太刺激人了!本人老而不服老,老而不服输,“顽固”地认定:我国的快读,“应该尽快赶上”;我国的快读,也“定能很快赶上”;我国的快读工作者,更该团结拼搏,形成合力,奋起直追!——要能“尽快”“很快”赶上,就不能老是小敲小打,就得有大动作、跨大步——努力实现快读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与普及!“大面积”,是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大面积”,就很难摆脱“落后者”的处境;谈不上“大面积”,就很难摘掉“落后者”的帽子!为此,本人再度启用“易操作,显效快,兴味浓”的快读“四台阶”模式并终于派生出了《自练法》一书,希望能为我国快读的“大面积”普及,稍尽绵薄之力。

二、为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与普及快读,积极倡导、帮助大众“自学与自练”快读。

要能“大面积”在我国推广与普及快读,须有两大“突破”:第一,训练“对象”,由“学子”变“国人”;第二,训练“模式”,由“助练”变“自练”。

怎样实现上述两大“突破”呢?

第一,推广、普及快读的“对象”,应由学界迅速扩展到社会各界,变“学子”为“大众”,变小范围为“大面积”。

上个世纪,欧美的快读,始于商界;苏联的快读,始于政界;我国的快读,始于学界。这是各国国情与历史背景使然。然而,绝不能就此止步!苏联当年的快读,成绩斐然,成风成热,不正因为他们及时地提出了“快速阅读,人人有关”的口号,并着力于快读的“大面积”推广与普及?!

“始于学界”,也符合我国国情。眼下,我国的中小学学生,升学压力仍然很大,他们急需快读、快记、速算、速成之类“高效产品”的帮助,也叫市场需要。因而,眼前这类针对学生的快读、快记培训,还真叫蓬勃、兴旺。它们除了社会效益,还有很好的经济收益,有望较好地保持与发展。但是,从国家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看,老盯着学生,老滞留于此,就远远不够了。

现在,为了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我们的党,正在努力构建“学习型”的政党,我们的国家,正在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快读,这一高效、快捷的阅读方式,正该为之努力效力,正该大有用武之地。

特别是信息、网络时代以及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向前,我国社会的“各界”(含传统的农业、农民),也与“学界”一样,愈来愈需要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大量相关信息——“读破”万卷书,“尽知”天下事——以帮助他们从事的事业在竞争中求发展。竞争愈激烈,高效快读、浏览与筛选信息,就愈不可缺少,就愈是大有用武之地。我们的快读工作者也就更该义不容辞,迎难而上,面向社会“各界”,为我国快读的“大面积”推广与普及,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二,随着“对象”的不同与“大面积”推广普及的需要,快读训练中“我训你练”的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变“助练”为“自练”,借“自练”实现“大面积”普及。

“助练”,有老师在身边帮助、指导与督促,对各种快读学校、函授与培训班,当然可以,而且,效果的确不错。它不仅针对性强,易于因材施教,而且,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影视录像与录音等现代化课件的派上用场,快读训练的效率必高,效果定好。因此,我国快读的精英与高手,很可能就源源不断地诞生于斯,于我国快读事业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应该保持并发展。可是,“助练”模式因为师资、主办者付出的成本高,代价大,所以,受训者承担的费用也高、负担也重(据了解,每人的学费少则数十,多则数百)。而且,上述“办学”形式与“助练”模式,对全国范围的“大面积”快读推广与普及,更无能为力!

“自练”,如何?

《自练法》的着眼点,就在“两大”:“大众”“大面积”。因而,“自练”模式更易于快读的“大面积”推广与普及。

以本人荣获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科研成果一等奖”的《训练法》为例,它属“助练”模式,在近5万名师生的学校实验与推广中,可以获大奖,获得师生的赞誉,然而,将它拿到社会“各界”去“大面积”推广,则不可能。因为,它既不可能与中学语文教学同轨,与自读课文教学同步,更不可能在全国这个“大面积”范围内,得到老师的“助练”!《自练法》,则为了“大众与大面积”,特意设计为自学者的“自学、自练、自测与多用”,所以,离了老师“助练”也行,离了“同轨同步”更简便易行。由此观之,只要我们积极倡导“自学与自练”快读,学习快读的人数就一定能迅速猛增;只要我们积极倡导“自学与自练”快读,“大面积”推广与普及快读,就一定更加容易变成现实。

“自学、自练、自测与多用”构成快读的“三自一多”,是《自练法》的最大特色与优势;由“大众、大面积”组成的“两大”,是《自练法》最根本的生命线,没有“两大”,就难有快读在全国范围的“大面积”普及!既着眼于“两大”,又有“三自一多”作保障,快读在我国的“大面积”普及,还有多难?

《自练法》一书,面向“大众”“大面积”,不以培养快读“精英”“高手”为目标,不以“理论探究”为重点,加之述说“通俗易懂,要言不烦,简明扼要”,所以,自学者一学就懂,一看就明白;还因为,“四级台阶”的逐级攀登“易操作、显效快、兴味浓”,训练设计“有序有度、有分有合、由易到难”,训练安排“重叠交叉、螺旋推进、循序向前”,所以,自练者的“自练与自测”,不仅易于操作,显效快捷,而且,颇感生动活泼、新颖多变、有趣又有味儿。自学、自练与自测,全无问题。“多用”,怎么样?“多用”,则更是应用科学的一大法宝,在《自练法》的编写与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自练法》一书中,除了反复长期开展大运动量式的“作业、练习与测试”性质的“多用”外,更多的是:激励、引导自学者在反复长期开展大运动量式的阅读活动中,有意识地、有的放矢地去“多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反反复复地、大量而广泛地去“扫描”。为了尽快养成“广泛扫描”与常用多用“变速阅读”的良好习惯,《自练法》一书,不仅反复“教”方法、“提”要求、“作”示范,而且,在全书结尾处还专列简易可行的《“广泛扫描”日考核表》(八百天),借以督促其“不间断”地坚持“广泛扫描”两年以上,让自练者在长期坚持中,不知不觉地“广泛扫描”,让“变速阅读”成了习惯,成了嗜好,成了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缺少,即会产生饥饿感、空虚感、失落感”。——这样的“多用”,自然有趣且有利于自练者很快形成快读的熟练技巧,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自然有趣且有利于自学者迅速拓展知识视野、提升知识素养,成为现代化事业需用的人才。

由于《自练法》的最大特色是“三自一多”,所以,“自练”与“助练”相比,无论就其人数与费用、时间与空间、效率与效益,自练者自然拥有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积极性与创造空间,特别是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不受时间、地域与要求的制约,所以,参与的人数必然更多,学习的成效必然更显著。由于快读的跨出学校,走向社会,着眼于“大面积”的社会推广与普及,所以,无论学习快读的人数,还是运用快读的比率,“自练”法都会远远多于、大于过去的“训练”法;由此产生的社会价值与效益,“自练”法也必将大于、多于过去的“训练”法。

快读训练的“对象”,由“学界”迅速拓展到社会“各界”;快读训练的“模式”,也由我训你练的“助练”大面积转换为参训者的“自学与自练”。这样一来,快读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与普及,自然也就顺势跨上飞奔的骏马,向前迅跑!所以,本人完全可以豪情满怀地宣称:《自练法》,就是一列开往“在我国实现快读‘大面积’普及”的直通车!

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快读教材”“快读培训”的确众多,有助于快读的推广与普及。可是,与之配套的教辅资料、音像制品、面授函授……却一样不能少。这,就很难突破全国范围这个“大面积”!与之相比,《快读“四台阶”自练法》,既不需要函授,也不需要面授;既不用邮购教辅资料,也不用购买操作示范录像,更不用为了求得老师的“助练”交纳一大笔学费。“一书到手,什么都有”,何乐而不为?我国“大众”的“大面积”普及快读,正需要这样的《自练法》!

《自练法》,一学就懂,一练就会,多练还能生巧;而且,不出十天半月,便自觉效果明显,收获不小。随着“自学、自练、自测与多用”的升级上台阶,随着“变速阅读与广泛扫描”的持续开展,自学、自练者必然越练越来劲,效果、效率与实际效益,必然愈来愈好,并渐入佳境,陶醉其中。因而,快读能手、高手,也就可能水到渠成地诞生,不断涌现。

以“自学、自练、自测与多用”为特色的《快读“四台阶”自练法》,应“大面积”普及快读的时代之需,诞生了。它不仅有助于我国快读的“大面积”推广与普及,而且,大量而广泛的高效阅读,将更有助于提升国人在信息社会的知识素养与生存竞争力。

让我们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人人自学快读,自练快读;让我们用积极参与“普及快读”的行动,去迎接我国学习型社会、小康社会的到来,且助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本文作于2013年6月)

注释:

①1992年,张志公与《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编辑张巨龄的谈话。

②③《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

④《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6期。

⑤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教学》。

⑥《“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⑦⑧《绵阳师专学报》“速读四台阶模式”专辑,1994年第3期。

⑨《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绵阳师专学报》“速读四台阶模式”专辑,1994年第3期。

【注释】

[1]本文为《四台阶快读自练法(普及读本)》序言,作者曾祥芹,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