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省科研项目立项课题

省科研项目立项课题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2月,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二是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标志性举措

教育部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计划。这是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教育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2月,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该计划包括六个子计划,即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学术精品奖励计划、文科教育改革计划、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繁荣计划”实施六年来,成效显著,影响巨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大幅增长,资助体系日臻完善,科研创新平台逐步建立,科研条件和手段明显改善,大大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团队攻关、整体作战的观念和能力大大增强,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与范围大为拓展,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为主攻方向。每年评审立项40个重大项目,每个项目资助30万~80万元,这种资助力度在全国社科类研究政府支持的项目中是最高的。从2003年至2008年,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设立235项;今年的40个项目也在评审过程中。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采取招投标的组织方式,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进行;项目研究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联合研究,鼓励吸收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包括国外专家)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遵循科学价值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在选题征集方面面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全国高校征集,向教育部社科委提交拟招标课题草案,由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每年确定40个重大课题面向全国高校招投标。为保证招标评审的公正性,制定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评审纪律,精心设计了工作步骤,对每一步骤都提出来具体要求,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最后各课题专家组按照评审程序,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2/3以上多数票通过的方式择优确定中标者。六年来的实践证明,整个项目实施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了项目质量,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肯定。

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工程、品牌工程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创新团队为依托,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重大问题为研究方向,以提升为党和政府咨询决策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目标,集中力量,努力产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有效增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体实力。几年来,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已成为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受到社会尤其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2008年11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就此作出重要批示:“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课题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影响广泛,成效显著。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紧密服务国家需求,更好地优化资源,突出重点,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既充分肯定了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在推进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又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殷切希望。

作为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重中之重,我们始终秉持以管理创新服务学术创新的理念,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选题遴选、评审立项、组织开题、中期检查到最终成果鉴定的全过程管理,逐渐探索并形成一套成熟的、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管理办法,努力将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打造成学术精品工程。我们将项目最终成果汇编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文库”,精心组织,努力铸造学术精品。日前,首批34个重大攻关项目最终成果由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儒藏》工程首批36册图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欣然题词:“经时济世继往开来——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出版”;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书名。这些成果,可以说代表着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奉献给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一份厚礼,具有特别而重要的意义。

三、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国家需求,成效卓著

据统计,历年立项的235个重大攻关项目牵动高校、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数百家,汇聚研究人员3000多名,推出学术专著70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6000多篇,提交各类咨询报告800多份。这些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攻关项目先后立项30多个,首席专家吴树青、陈先达、陶德麟、顾海良、逄锦聚等百余位知名专家同时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的负责人和主要骨干,许多课题组成员承担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本教材编写任务。《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等一批重要成果直接被工程采用,报送中央领导同志参阅。这些项目成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为推进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对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的儒家典籍文献进行全面整理,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性文化工程,被誉为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的一项创举,已整理出版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学者评论说:“有这么多学者,甘坐冷板凳,甘于清贫,投身于《儒藏》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境界,这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迹”。以杨叔子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编写了系列教材《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读本》,迄今已发行20万册。《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创办了“简帛网”,与芝加哥大学等联合举办“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有力推进了中国简帛文献研究的国际化。

三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钱乘旦、黄卫平、王利明、徐显明、吴汉东等教授承担的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成果,直接为他们向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座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思路借鉴。曲福田教授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损失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得到温家宝总理三次批示,对土地政策宏观调控产生了直接影响。周立群教授《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得到华北等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誉,并被直接应用于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建设实践中。

四是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徐勇教授有关我国村民自治的咨询报告,被国家民政部采纳,课题组成员应邀参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筹备的前期调研。王利明教授有关物权法的研究成果直接被全国人大采用。张保生教授的《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价“为人民法院制定并实施统一证据规范提供了基础性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本”。吴汉东教授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专家建议稿中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立法预案,相继被国务院法制办等多个部门采纳。范愉教授的项目成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平安奥运”得到北京奥组委高度重视,获“奥运安保”论坛一等奖。

五是为应对突出重大事件、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课题组对四川地震灾后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调研,研制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免费送给灾区。裴娣娜教授依托《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项目成果,为灾区学校教育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戎教授在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藏学会、德国波恩大学国际藏学会上宣读“拉萨流动人口调查”的研究报告,有力驳斥了国外媒体攻击我国在西藏实施大规模汉人迁移计划的污蔑性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杨恕教授关于《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研究报告》对防范伊斯兰极端主义危害,维护新疆的安全与稳定提出的政策建议被外交部和总参谋部采纳。《西部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研究》和《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多份咨询报告,被国家民委和西部省份政府采用,若干重要观点在中央关于新疆发展文件中得到体现。

附: 2003—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