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世纪年代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2年10月,课程标准正式公布施行于全国。经过三年多的施行,193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修正后的小学各科课程标准。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分《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两种,它们都包含目标、时间支配、教材大纲、实施方案概要四个部分。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为:课程标准里规定,初级中学国文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精读、略读、文章法则、作文练习等四部分。

20世纪30年代正处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国革命进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阀统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建立了人民的政权。因此,在这一时期,同时存在着两种政权,一种是人民的政权,一种是国民党反动派政权。两种政权的同时存在,使一国之中有两种教育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自己的革命教育方针和政策,有自己的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在教育方面,实行了许多新的反动措施,建立起一套教育制度。他们通过建立学校党部、制定课程标准、公布教科书审定规程、举行毕业会考、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等等,贯彻他们反动的教育方针政策。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并不能扼杀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仍有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在为祖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坚持奋斗。

1932年8月,教育部重新聘请委员,加以审核修改“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审核者是:周予同、夏丏尊、赵景深、顾均正、顾树森。1932年10月,课程标准正式公布施行于全国。经过三年多的施行,193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修正后的小学各科课程标准。

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拟订,也和小学的相似。

一、课程标准的内容

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分《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两种,它们都包含目标、时间支配、教材大纲、实施方案概要四个部分。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为:课程标准里规定,初级中学国文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精读、略读、文章法则、作文练习等四部分。精读是选文精读。选文的原则注重各种文章体裁之示例,使学生明了各种文体的性质及其作法,及一种文体内各种不同的作法。略读主要是选书略读,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读书籍。文章法则则包括语体文法(词性、词位、句式)、文章体裁(即各项体裁的性质、取材及结构等)。作文练习包括各种形式的书面作文及口语练习、书法练习等。

①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

②使学生从代表民族人物之传记及其作品中,唤起民族意识并发扬民族精神。

③养成用语体文及语言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

④养成了解一般文言文之能力。

⑤养成阅读书籍之习惯与欣赏文艺之兴趣。

初中国文课各项内容的时间支配是:

第一学年每学期每周五小时,第二、三学年每学期每周六小时。具体分配如下表:

另外,文章法则于略读时间内讲授。书法练习在课外进行。

课程标准规定,精读选文中各种体裁课文的比例如下表:

精读选文中语体文与文言文并选,语体文递减,文言文递增。各学年分量约为七与三,六与四,五与五之比例。

二、教材的选文标准

除了“叙事明晰,说理透彻,描写真实,抒情恳挚”等基本要求外,还特别强调“合于党国之体制及政策”,并要求在选文材料中加入各项“党义文选”,显然,这些都是为合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教育政策而定下的。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里规定得十分具体。精读部分定了八条,略读部分分六条,文章法则部分分四条,作文练习部分四条。

这里只举精读部分的教法要点:

①教员对于选文应抽绎其作法要项指示学生,使其领悟文章之内容体裁作法及背景,并注意引起其自学之动机。

②令学生运用工具书籍,如字典、普通辞典、百科辞典、人名地名辞典等,并指导其使用方法。

③教员于讲解前,应先令学生运用工具书籍,查考生字、难句及关于地时种种问题。

④在选文中遇有初见或艰深之单字及术语应特别提出讲解。

⑤教员在讲述后,应指导学生作分析、综合、比较之研究,务实透彻了解,或提出问题,令学生课外自行研究。

⑥指导学生于不妨碍他人工作之范围内,用国音诵读,以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

⑦应令学生将教员所指导之要点及自习时研究之所得,记录于笔记簿上,以备参考。

⑧随时考查成绩,其方法如下:甲、复讲,乙、问答,丙、测验,丁、默写或背诵,戊、轮流报告及讨论,巳、检阅笔记。

在“标准”里,对于国语课的教学,从说话、读书、作文、写字四个方面,订出39条教学要点,大至读书教学的顺序(概览全文、分段阅读解答、了解全文、摘要表述),小至写字的执笔方法,哪个指头放在哪个位置都有说明,还附有正确的执笔姿势的照片。

四、比较流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整个20世纪30年代。在国统区,教育部没有专门机构编写通用的教材,仍是采用民间编写、政府部门审查、出版后由学校自行选用的办法。十年间,中学国文教材和小学国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数量颇多,这里介绍几种比较流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1)傅东华编,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共六册)、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共六册)。教育部审定,1933年9月初版,商务印书馆印行。这套教科书,当时最为流行,到1938年9月,已经出第70版。

按照以上所说的编排体例,课文和习作教材穿插编排,这从第四册的一部分目录中可以看出:

第四册 目录

一、读书与求学伏 园

习作一 怎样获得字汇

二、论读书贺昌群

习作二 说明方法之一

三、四时读书乐翁 森

四、自己的园地周作人

五、说文茅星来

习作三 字典之使用(一)

六、诗的泉源叶绍钧

习作四 字典之使用(二)

七、与友人论学书顾炎武

八、为学与做人梁启超

九、生活之艺术周作人

习作五 说明方法之二

一〇、青年的憧憬中学生

习作六 说明方法之三——例解

(以下目录略)

这里所编入的习作知识,有学习语言的知识、使用工具书的知识、写作方法的知识。可见,采用选文和知识短文混合穿插编排的方法编语文教科书,是从这一部教材开始的。

(2)叶楚伧主编高级中学《国文》(共六册)。汪懋祖、叶溯中校阅,选注者第一、二册许梦因,第三、四册胡怀琛,第五、六册穆济波。1935年初版。这一套教科书也是遵照教育部所颁布的课程标准编辑的,供高中六个学期国文课中“选文精读”部分用。这套书的选材,第一、第二两册,以体制为纲;第三、第四两册,以文学源流为纲;第五、第六两册,以学术思想为纲。除第一学年依文章体裁排列外,第二第三学年,均依照作者时代先后,由古代顺序选至现代,使学生易明我国固有文化的特征及其流变。这套书的第一册附有文章体制表解,第二册附文体论,第三册附文学源流表解,第四册附文学源流概述,第五册附学术思想流别表解,第六册附学术思想小史,启发学生综合研究的兴趣,并且便于学生查考复习。这套书每册选文36篇,每篇选文都附有作者略历介绍和题义,说明该篇的中心思想及其风格体裁等。第三、四两册,特别注意流变派别的说明,五、六两册特别注意时代背景及影响的说明。选文后还附有注释和习题若干则,目的是启发学生思想,扩充其研究能力。

(3)夏丏尊、叶绍钧合编,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开明书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开始出版。夏、叶两位先生鉴于国文一科还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不被认为是一门科学,就采用分课的混合编制法,共编108课,分为6册。每册18课。这种编法,“每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目标,单元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度配置;次选列古今文章两篇为范例,再次列文法或修辞,就文选中取例,一方面仍求保持其固有的系统;最后附列习问,根据文选,对于本课文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的事项”。这套书“选文力求各体匀称,有益于青年的身心修养的。唯运用上注重于形式,对于文章体制、文句程式、写作技术、鉴赏方法等,讨究不厌详细”(见此书“编辑大意”)。这套课本特意在选文中不附注释,留下余地给教者学者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

下面是第三册的第一、二课目录,可见一斑。

第一课

文话一 记叙文与小说

文选一 卖汽水的人周作人

文选二 孔乙己鲁 迅

文法一 动词的种类

习问一

第二课

文话二 小说的真实性

文选三 赤着的脚叶绍钧

文选四 项链法国莫泊桑(常惠)

文法二 动词的复合

习问二

(4)其他一些中学语文教科书

1)现代中学《文学的国语文教材》,萧苇编,1929年7月,上海新学会社出版,共有四集。这套教材,除了精选文艺创作外,注意于文艺批评及文艺思潮的介绍。例如第三集选有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华汉的《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等。第四集选有起应的《辛克莱德杰作“林莽”》、何联奎的《桃源明知文学》、日本吉野季吉的论文《艺术新论》、郑振铎的《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等等。这套教材在每一集的全部课文之后,还附有每一课的参考资料,包括评论、介绍等。

2)高级中学《北新文选》(共六册),姜亮夫编,1931年1月初版,北新书局印行。这套教材,所选课文文言文居多。在编排上,“每一年级皆以一种文体学说为中心。一年级以墨家为主,兼及儒家;二年级以道家为主,并完成儒家;三年级以文化史为中心,一方面收束一、二年级,一方面扩大学术范围,其他记叙、文艺两类篇章,亦足以辅助论说文,使读者不仅能辨别文体,且可对于各种学派得一系统之概念”。(见此书“编辑大意”)每篇课文之后,有精要的题解,文中疑难之处,皆有注释。

3)《中学国文特种读本》(共二册),孙俍工编,国立编译馆出版。1933年9月初版,商务印书馆印行。第一册供初级中学用,全册27课,多是语体文。第二册共高级中学用,全册32课,其中白话文7课,诗14课,其余是文言文。这套读本,多数课文之后有解题、作者传略、注释、参考材料等。

4)《初中精读国文范程》,潘尊行编,国立编译馆出版,商务印书馆印行,1935年4月初版。这套教材一册有选文四十五课,文法八讲,每隔六课插入一讲。各课课文均附有字法、句法及翻译,要求一课精读一小时。每一课课文之前还举出生字词、成语。有的略加解释说明,有的供学生自己去翻检工具书解决。这种课文前列出生字词的做法,是这以前的教科书所没有的。

总的来看,以上这些中学语文教科书,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1)教科书里文言文、语体文兼有,基本上按照课程标准里的规定比例编排。

2)为了加强语文知识教学,起初在整册书后附阅读书目、作家小传、文体知识等。后来把这类知识插入几篇课文之间,既强调语文知识教学,又使语文知识与课文有紧密联系。

3)每一篇课文之后附有作者介绍、题解、注释,还附有习题若干,有利于学生思考、自学。

4)为了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材试把范文、文法文话、文学史等等混合编排,《国文百八课》即如此。但是《国文百八课》出版试用后,倒有太严正、太系统的反映。

(5)几种流行的小学国语教科书

这一时期各书店出版的小学国语教科书非常之多。在20世纪20年代末,有商务印书馆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1931年以后,有世界书局的《新标准国语教科书》、开明书局的《小学国语读本》、大东书局的《新生活国语教科书》等等。下面介绍几套流行较广的。

1)《复兴国语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出版,沈百英、沈秉廉编。这套课本注意图文并茂,第一册至第四册,完全用图画和文字,其他各册文字间亦采用插图,能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套书比较注意介绍科学知识和自然常识,而且运用故事和文艺的形式。

2)《小学国语读本》,中华书局出版,朱文叔、吕伯攸等编。这套课本在编排上有几个特点:①第一册以图画开始,很符合儿童心理。②每课的生字都有注音。再次出现的读音与前不同的字,加上括弧,以示区别,这样能引起学生注意,也给教师的教学以方便。③第八册最后一课是《四年学校生活的总决算》,使学生能回忆过去,总结一下初级小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还向学生指出初小毕业后应走的路径。

3)《新生活教科书——国语》,大东书局出版,蒋息岑、沈百英、施颂椒编。这套课本,在内容上,能将干枯的常识变为极有趣味的儿童文艺,有陶冶民族精神培养爱国观念的材料,有指导生活和训练儿童思考力的教材。在课文的编排方面,能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每一册均附有“练习”,便于儿童复习。

4)小学初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共八册)和小学高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共四册),开明书店1932年开始出版,叶圣陶编纂,丰子恺书画。

这两套课本的编辑要旨,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点:

①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编辑,供小学国语科教学用。

②书中内容以儿童生活为中心,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从家庭学校逐渐拓展到广大的社会。与卫生、体育、社会、自然、劳作、美术、音乐等科企图作充分的联络,但本身仍然是文学读物。

③书中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语言务期与标准语相吻合,初小本适于儿童诵读或吟咏,高小本堪为儿童说话作文的模范。

④书中每数课之后列有练习课。

⑤书中图画与文字为有机的配合。

⑥这两套课本每册均附有《教学法》,详列各单元或各课实际教学方案,并提供有关材料,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这两套课本一版再版,初小本1949年改名为《幼童国语读本》出版,高小本1947年改名为《少年国语读本》出版。

此外,还有一本《开明国文讲义》(共三册),叶圣陶、夏丏尊、宋之彬、陈望道合编,开明书店1934年11月开始出版。这是开明函授学校的讲义。第一、二册注重在文章的类别和写作技巧方面,第三册注重在文学史方面。每篇选文的后面附有解题、作者传略以及语释。在第一、二册里,每隔开四篇选文,还有一篇关于文法、修辞的讲话。在第三册里,每隔开三篇选文有一篇文学史话,介绍文学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文话、文学史话和选文相互照应,前者阐发后者,后者印证前者。文话、文法等的后面附着练习的题目,有的是属于测验性质的,有的是待读者自己去发展思考能力的。

这种选文和文话、文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前已有过,唯附加练习题一项,是中学语文教材所未有过的。有了练习题,可以检查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做了所附的练习,对于选文和讲话,可以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可以发现独特的心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