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多样化

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多样化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阳代娜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文道之美。,语文教育专家们各有各的招儿,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丰富的教学风格,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钱梦龙的“三主”教学理论和模式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

20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对语文学科“工具论”提出了质疑;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也有些争论。引起这些争论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社会热点思潮在语文界的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关注点发生了重要变化。市场经济的启动引起了社会竞争,刺激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人们的观念,经济成为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由此导致的社会精神滑坡也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兴起一股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

二是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人类面临着被异化的危险,人们渴望摆脱现代科技的束缚,使人成为人。正是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工具”和“载体”的倾向,轻视人的素质的倾向,语文界展开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讨论。

尽管周围是一片争论和批判声,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第一,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多种多样是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过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于漪、欧阳代娜被称之为情感派教学的代表人物。她们的教学感情充沛,生动活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于漪主张把教育事业当作“爱的事业”,语文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丹心一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在教学中,她主张“声情并茂,熏陶感染”,用精炼活泼,富有感情的语言“粘”住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欧阳代娜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文道之美。“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可以说情感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情感和美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钱梦龙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创造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主”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是指“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一反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观念,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由习惯的强调教师的“讲课艺术”变成强调教师的“指导艺术”,教师的角色也由“演员”变成了“导演”或“教练”,从而实现了语文教育体系的一次革命。

魏书生大概是新时期语文教坛上最富有现代气息的教师。他认为教育离不开管理,教育和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所以他把调控管理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不是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靠管理机制的制约。他的“六步教学法”就是这种管理思想的直接体现,其核心是科学和民主。

其他还有很多,如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洪镇涛的语感教学、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程汉杰的快速阅读教学……,语文教育专家们各有各的招儿,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丰富的教学风格,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第二,既教书又育人,全方位培养学生,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的一大特色。凡有成就的语文教育专家,有特色有影响的思想无不是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思想显示出一定的深刻性和广泛的指导性。这些思想多具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即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极大关注。比较突出的是钱梦龙、宁鸿彬和魏书生三位教师的思想。

钱梦龙的“三主”教学理论和模式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师的讲深讲透,而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投入和参与”,他通过自己的实验证明:教学过程必须把学生置于认识主体的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2]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怎样调动呢?“以训练为主线。”他还认为,“三主”的三者的关系中,“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可以看出,“三主”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宁鸿彬认为教育的任务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使今天的学生达到的水平,与未来的需要之间尽可能地缩小差距”[2]。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他的办法是“放开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思想都表现在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当作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

魏书生的管理艺术一直为同行所称道,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他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决策过程要民主。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和学生商量”,体现出尊重学生的民主化作用。他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制定的每学期要做的6类34件事,从制定过程到内容实施,都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进行的。所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新时期语文教育思想有一个明显的特色是现代与传统、科学与人文两种相对立思想并存,并且都在努力寻找彼此间的契合点。

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最好的是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一文中他总结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和不足。他说:“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教学从汉语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的效率。”[3]另一条经验是:“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着眼。”多次撰文呼吁语文教学要科学化、现代化,要提高效率。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一文中,他就说:“语文教学科学化是必要的,搞任何工作都要讲究科学性。有了科学性才能够提高效率,加快速度。”

第四,经过了前期的初创和中期的初步发展,新时期语文教育研究表现出专门化的倾向。语文教育专家们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方面都作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出了一批专门的论著,比较突出的是对阅读和听说的研究。

阅读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是曾祥芹和韩雪屏主编的《阅读学原理》,张定远的《阅读教学论集》,王继坤的《现代阅读法》在研究中,他们以心理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引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阅读过程,努力构建一套科学的阅读理论体系,为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听说研究方面比较有成就的是张鸿岺的《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作者以听说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教学两方面论述了听说的功能和运用,听说教学的地位、作用、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听说研究的深入说明我国传统的重读写轻听说的意识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对人们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随着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五,对教学效率的重视,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普遍趋势。

当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时候,新的时代向传统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人们普遍认识到,我们已处于知识激增时代,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获,是每一个领域的人们孜孜以求的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张富就在《多题连问连答与听说读写训练》一文中介绍了自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高效率的语文能力。他的目的是“一举四得——以较少时间获取最好效果”。具体做法是,一是多题连问,训练大量听记的能力;二是带题看书,训练快速读识的能力;三是多题口答,训练现想现说的能力;四是多题笔答,训练下笔成文的能力[4]

在追求效率上做得最为突出的还是近年来兴起的快速阅读和快速写作的研究,特别是快速阅读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这一研究的主要理论是认为人脑有无限潜力,左右脑有明确分工,右脑主管创造性思维,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另外,人的眼睛扫描功能经过训练可以得到拓展。快速阅读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视觉的快速扫描速度与大脑的快速编码速度趋于一致,最终达到快速高效的阅读。

这些以快速高效为目的的研究对推动语文教学,改变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现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语感研究是这几年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半个多世纪以前,夏丏尊和叶圣陶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但长期以来,语感和语感教学并未被人们真正理解和重视,而且由于语感本身难以捉摸,很少有人敢于涉足,因此,语感和语感教学成了一片荒原。新时期以来,人们在对传统的重新审视中,认同了语感教学这一理论,并与现代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联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语感研究最为深入的是王尚文,他的《语感论》一书是这一研究的最大成果。他对语感的性质、特征、功能、机制、心理因素、语感与美感的关系以及语感的形式与创造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他第一次提出了“语感图式”的概念,提出了衡量语感素质的广度、深度、美度、敏度等四项标准,论述了培养语感的对象性、感受性、同步性、实践性四个原则,等等。他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感论》是近年来语感研究的一部力作。

本章注释:

[1]张定远.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思想精粹[M].语文出版社,1999.

[2]刘国正.《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中学语文卷》[M],1996.

[3]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张富.多题连问连答与听说读写训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