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语文特级教师综述

其他语文特级教师综述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入选由全国中语会主编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中学语文卷》[10]的就有13位特级教师。各家的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洪宗礼先生吐故纳新,承前启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中“五说”语文教育观是他语文思想的基础,统领着其他的语文思想,应该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大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二,是它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新时期语文教学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语文教师也是如雨后春笋般。1997年入选由全国中语会主编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中学语文卷》[10]的就有13位特级教师。除了前面已经介绍过的于漪、欧阳代娜、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外,下面对其他几位特级教师作一综述。

这十几位教师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绝大多数的教学经验早已在教改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他们都有十几年的教学或者指导教学的实践,又都是在近十几年开花结果的,不但根底深厚,而且熔铸中外,富有时代色彩。

各家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风格各异,反映着他们不同的个性和特色。

各家的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一致。这种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产生的教育思想最富有生命力,最能有力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蔡澄清的“点拨—创新”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

第一,这一模式是以点拨为主要教学方法,它是以点拨学生自学为起点,以实现迁移创新为终点。

第二,这一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教与学的“五步三阶”。(“五步”是:学生的自读、自思、自述、自结、自用;教师的导入性点拨、研究性点拨、鉴赏性点拨、反馈性点拨、迁移性点拨。这“五步”又构成“输入·积累—思考·转化—输出·创新”这三个阶段,即“三阶”。)

第三,这一模式是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相结合为特征的。

第四,这一模式是一个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读、写、听、说、思的训练与实践的过程。

第五,这一模式实行的是民主教学,从“一言堂”走向“讨论式”,变“教师讲堂”为“学生学堂”。

(二)张富的“多题连问连答与听说读写训练”

张富在《多题连问连答与听说读写训练》一文中介绍了自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高效率的语文能力。他的目的是“一举四得——以较少时间获取最好效果”。具体做法是,一是多题连问,训练大量听记的能力;二是带题看书,训练快速读识的能力;三是多题口答,训练现想现说的能力;四是多题笔答,训练下笔成文的能力。

(三)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

语文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妥协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

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语文教育而言,“民主”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目的——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而语文教育本身(包括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民主养料将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铸造;但从长远来说,“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语文教育的面向未来的使命——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四)洪宗礼的“五说”语文教育观

洪宗礼先生吐故纳新,承前启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中“五说”语文教育观是他语文思想的基础,统领着其他的语文思想,应该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说:语文性质——“工具性与思想性附于一张皮”。洪先生通过自己的论证为语文定性,语文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即“工具性与思想性附于一张皮”。

二说: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导学说”。教师的教是外因,而学生主动的学才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内因同时也会受到外因的影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密切默契的配合。教师离不开学生,教师的“导”是针对学生的,没有了学生,“导”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方向;学生也不能没有老师(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导”,学生的学可能会降低效率,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说他们之间是大海与溪流的关系,最终老师的“导”要汇入学生的“学”的汪洋大海,才会永久。

三说:学习语文的心理学基础——“学思同步说”。学习也离不开思考,特别是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无论哪一项都伴随着思考。思维训练应该贯穿于语文的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贯穿始终,不可把它们硬性地分开训练,那样做就失去了效果,没有意义。

四说:语文教育的开放效应——“渗透说”。语文的内部之间,听、说、读、写,语言与思维、知识与能力、智力与非智力等各要素之间都是互相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工具,这就为语文与邻近学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语文教学不仅在课堂中,更在课堂外,在学习其他的学科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只要时时细心,处处留心,应该说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语文。

五说:语文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端点说”:语文学科没有很好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总想越俎代庖,贪多求大,包揽自己不该接受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语文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用洪先生的话说就是“找准坐标点”,只有明确语文的目的与任务,才能确定语文的方向,不会走进岔路。

(五)张孝纯的“大语文观”

张孝纯先生80年代初提出“大语文教育”观点和改革实验方案,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验体系。他的主张和实践,赢得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界许多教师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1)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张孝纯主张,语文教育应突破语文课本与课堂教学的范围,把视线扩展到校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总体结构,是“一体两翼”:这是比之于鸟体。所谓“一体”,即一个主体。包括:

①范文阅读教学,它为训练听说读写思提供例子,也是语文训练的出发点,内含“教读”与“自读”;

②参读教学,通过“目读”与“耳读”,使学生接受读和听的训练,主要发展其接收能力;

③习作教学,通过说话和写文,使学生接受说和写的训练,主要发展其写作能力;

④语文考试考查,使知识、能力更加巩固、深化和系统化,督促学生继续前进;

⑤学生个人广泛地、完全自由地进行听说读写思活动,形成其良好的语文能力与语文习惯。

所谓“两翼”,即“左翼”与“右翼”。“左翼”系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包括校内语文课外活动与校外语文社会活动。“右翼”系语文学习环境,内含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口头的与书面的语文环境。

(2)大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型环境,创造了开放型环境。大语文教育把语文教学纳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不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无论是读书、看报、看影视、听广播,还是社会交往中的听话、说话、写话,都可以有意识地学语文用语文。

(3)大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二,是它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这就要求做到:第一,加强学校语文同家庭语文、社会语文的有机联系,创建三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第二,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突出德育在五育中的统帅地位;第三,实现智育中知识、智力与能力的和谐统一;第四,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语文学科语文与其他学科语文的相互配合;第五,加强语文课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系统化联系,诸如读、写、听、说、思之间,以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考试考查各部分之间;第六,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第七,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统一;第八,重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

本章注释:

[1]潘凤湘.我的教读法[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2]于漪.于漪文集[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1995.

[4]魏书生.乐在民主育人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6]宁鸿彬.语文教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1990.5.

[7]刘朏朏.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6.

[8]欧阳代娜.初级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课本介绍[J].语文教学通讯,1991.10.

[9]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整体改革的构想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1994.2.

[10]刘国正、张定远《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中学语文卷》[C],199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