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中学 诸复帼
2010年6月18日和19日,有幸随王爱娣名师工作室参加宁波效实中学首届教育教学研讨展示活动,除了听取四位专家精彩的讲座外,还观摩了两节名师的语文和英语展示课。这两天内所获得的感悟仿佛超过了自己两年的独自摸索,从而引发我深深的教学反思。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渗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当我们反复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时,其实心底还留有这样的疑惑:如何培养思维能力?怎样让学生灵动睿智而不呆板僵硬?通过观摩朱旭彬老师的课,我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篇题为“Alexander Graham Bell”的阅读文章,按照常规的处理,往往通过“scanning,skimming”等学习策略,结合“T/F questions”侧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这种教学处理下,教师控制课堂的痕迹很重,学生仅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得到提升。但朱老师的课巧妙之处就在于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之外,还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并在教学环节中层层深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老师的说教和权威定义,只看到老师作为引领者带领学生步步分析、适时点拨、共同探讨的情景,师生共同演绎了45分钟的精彩与灵动。
课堂花絮1:提问中的艺术当处理完对文章的理解之后,老师说:“Bell has many inventions in his life.But why is he remembered as the inventor of the telephone?”在学生给出不同的理由之后,老师又追问:“What led to his inventions?”很自然地将思路引到Bell 的生平和他所处的年代,结合Bell 的经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熏陶。这些提问都超越了文章的内容,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理性的分析。由此可见,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体现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二、优雅的教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个懂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老师往往更令学生敬佩。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谦逊、随和的态度比居高临下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即使面对学生在课堂中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教师也需要表现出宽容和理解,以免学生尴尬。教师恰当得体的教态、善解人意的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花絮2:亲和力的展现一开始上课,朱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I want to thank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coming to attend the class despite the hot weather.”这一句话让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志愿在周六来上课的学生备感亲切。朱老师的第二句话是:“I also want to thank a great man who invented many things to make our life easier.”第二个感谢直接引入教学主题,真可谓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理解有误,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时,朱老师微笑着说:“It’s a little far away.”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轻时,老师亲切地说:“Please raise your voice a little.”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就这样很从容很淡定地化解课堂中出现的小插曲。
三、智慧的语言彰显教师的自身素养
听完一节课,很佩服朱老师严谨的课堂用语,竟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活动指令相当清晰,语言智慧、优美,并能结合教学进程时不时穿插引用名言,体现了教师高超的语言素养。这些智慧的火花不但把老师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点燃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智慧型的教师总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亲近知识并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堂花絮3:妙语连珠谈及Bell 所做的贡献,朱老师分别引用了名言“Leave the beaten track occasionally and dive into the woods...”和“Chances only pour onto the person who is always ready.”从而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出获得成功的因素在于“diligence+knowledge+exploring spirit+flexibility+perception”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反思与感悟
教学真的是一种艺术的演绎,把智慧融入教学,把师生情融入课堂,把学习变成享受。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挫折,但是结合效实中学这次教育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的主题——教育伴理想同行,想到专家说过的一句妙语“教育总是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就会感慨,不管现实有多么严峻,只要站在讲台上一天,教师的心中就应该怀揣理想一天,并努力把这种理想付诸行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发现我要学习和磨炼的还有很多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