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所以人类各国、各民族的语言无不反映并受到其文化内容的影响。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

卢建立

内容摘要: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各自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生活方式差异的反映,而语言则是文化在人际言语交流中切实反映的载体。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英语语言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中西文化知识渗透,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跨文化 交际 意识

一、引言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知识,从而搭建起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语言和文化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媒介。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他还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柏默(L.R.Palmer)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产生、发展、传承、获得的必由之路。所以人类各国、各民族的语言无不反映并受到其文化内容的影响。“East is east,and West is west”,就说明东西方在伦理、道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于dog(狗)一词,很多中国人初听到自己被人称为“a lucky dog”时,都会感到不舒服,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狗”,意为“奴仆,低贱的追随者”。但在英语中,dog是“best friend of a man”,而“a lucky dog”和“狗”更没有丝毫的联系。很多外国朋友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总忘不了加上他们的狗的名字,因为在他们眼里,狗相当于自己的家庭成员。

又如,在西方国家,他们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和尊重。所以他们对于年龄、收入、财产、婚姻、宗教、政治倾向等都视为自己的绝对隐私,特别是女士年龄,英语有句谚语“A women is as old as she admits”(女人的年龄由她自己说)。而我们中国人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关心,常常会问及这些问题,对外国人也不经意就问出“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dress?”等等问题来,从而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引起对方的反感。

再如,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问“你吃饭了吗?”“去哪里?”“干什么去啊?”等。而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情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如果我们问英美人“Have you eaten yet?”他们会认为我们是想请他吃饭;如果问“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很不高兴,很可能会说“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还有,在中国的文化中,大人摸摸、拍拍、搂搂,甚至亲亲孩子,只是表示亲近。但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这些举动会被认为是无礼的,有时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有学者把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教学,而且更应该包括文化知识教学。而现行人教版最新中学英语教材的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它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

(一)文化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语言教学的同时,适时适度地深入到文化教学中,即在语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语言,使两者经常相互转化,使学生取得对英语文化的认同。如果这种教学实践能随着教学目的有计划地持久深入下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就会日益丰富和加深,从而有助于他们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语言。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善于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中涉及英美文化知识的内容如民族性格、处世观念、行为习惯等等有机地融入到课堂语言教学中,从而使学生能经常得到英美文化的刺激,从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真正形成跨中西文化的交际能力。

(二)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英语文化因素对于学英语的中国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反映在英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上。英语的句子结构和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英语单句的主要成分往往很紧凑地排列在一起,而将修饰性成分置于句子的前后。而汉语句子则是基本成分与修饰成分交叉排列。这种区别导致早已形成汉语定势的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常常感到杂乱无序,顾此失彼,适应起来很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通过大量的情景交际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尽早形成英语思维外壳,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上升到用英语严谨思维的高度。

(三)注重跨文化差异,防止汉语知识负迁移

英语、汉语在交际中存在着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许多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没有将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去套用英语,形成语言的“负迁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除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多给学生介绍英美文化并提供这方面的阅读材料外,同时还要讲解中西文化在问候、感谢、聊天、约会、赴宴、作客、就餐、看病、打电话、商业活动以及其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以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帮助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符合英美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大部分语篇都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英美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要利用好现行教材,教材中丰富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到具体的词汇教学、语篇教学中,通过横向或纵向的联系,正确、恰当地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指导好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从而切实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获得进一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奕,马琼.美国文化探奇[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4]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5]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