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习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预习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从教学一线的实践出发,论述了预习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困惑并试图寻找一些有效的预习内容并提出几点检验或评估预习效果的对策。在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检测的手段做好精心的设计,这对引导学生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陈红菱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与听说教学是不同的。听说课更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课堂的开放性、延伸性,而阅读教学是具有不同文本制约性的教学。从八年级下开始,阅读文本相当冗长。如果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难优化教学设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从教学一线的实践出发,论述了预习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困惑并试图寻找一些有效的预习内容并提出几点检验或评估预习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预习 英语阅读教学 困惑 有效预习内容 检测与评估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了解信息,丰富知识,欣赏,获得乐趣,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在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教育学家卢姆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准备工作远比教师的授课重要得多。”因此,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对文本进行预习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课前准备,使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把握文本的重难点,同时也是一种自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一线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困惑:知道预习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不知道如何布置预习作业及对阅读预习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估。

平时在教阅读课之前教师都会布置预习作业给学生,但收效甚微。一线教师布置阅读课预习作业的普遍做法是:

1.仅仅口头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目的不明确,步骤很笼统,事实上学生也不会去真正预习。

2.要求学生背诵好阅读文本中的单词或重点句型,毫无创造性,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且学生课前根本抓不住重难点。

3.无法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有效的检测,检测的手段不明确,这等于是一项空任务,一句空话,毫无用处。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准备的前期活动有:明确目的;熟悉话题;预测内容;猜测词汇;激发兴趣和欲望;布置任务。基于此,教师该教会学生预习什么和如何预习。

第一,预习新的词汇。在学生的课前阅读预习中,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陌生词汇呢?笔者的做法是:1.该生词在学生看来,不会对他们理解整篇文本产生大的障碍,那么就先不理会,跳过,忽略不计;2.该生词在学生看来,根据上下文联系或者根据已有的构词法知识能够猜出意思的,就大胆猜测词义。3.该生词在学生看来很重要,不理解其含义对理解整句话乃至整篇文章产生障碍,那么就借助词典仔细查阅,做好清楚的查阅笔记和学生对该词的理解,让学生预先体会并发现新知识在课文中的运用从而理解整体信息。《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第二,预习话题和背景知识。课前如何让学生熟悉话题呢?布置课前阅读,利用手上的书籍或者上网搜索相关的内容并让学生做好相应的笔记,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缺乏词汇量和语法不精通,对语言所依托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不了解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作为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并尽可能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使他们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英语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第三,预习文本的内容。在学生进行阅读预习之前,教师有意识地仔细选出关键词,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文本的插图、标题、每段文字的首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预测并让学生随着阅读学习的进程不断地对预测内容进行印证和修正。同时要求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并记录问题,包括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或者是无法理解的句子,同时也包括学生自己对某些句子、文本个性化的理解。这种阅读任务的设置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还能使课堂富有生气。学生讨论部分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环节。

那么如何对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测呢?

1.对生词进行朗读和拼写比赛或者进行看词造句比赛,以此来对学生的预习单词情况进行检测。对关键词,通过相应的课堂问题来诱导检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单词的习惯。

2.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试着让学生看图说话,对具体物体进行描述或者对中西方不同的观点或文章的题目进行比较,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又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对背景知识和文本信息的预习情况。

3.利用课堂上老师上阅读文本之前学生相互提问环节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个性化的理解进行检测。美国教育学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而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提问。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迪思维,拓展知识面,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否取决于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

在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检测的手段做好精心的设计,这对引导学生阅读是很有必要的。阅读预习任务设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的后续听课效果。这需要一线老师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总结有效的课前阅读预习的任务和检测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技巧和有效性,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梁承锋,应丽君,余冬花,欧阳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