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是为了筑就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但不是市场化行为,这是医院与企业不同的。这是公立医院必须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强调独占性、不可模仿性,医院核心竞争力则不能期待独占性和不可模仿性。

(一)政府主导原则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干预重点选择以及在费用保障机制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在发展中国家占据领先地位,政府主导作用是决定性因素。医疗卫生的投入以政府为主,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卫生领域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分配由政府统一规划,具体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也由政府按照严格的计划实施。从而保证了全国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计划体制解体以后,医疗服务机构从全部依靠政府拨款,转向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单位医疗服务收入,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从分工协作关系走向全面竞争,从而导致一些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特别是不少公立医疗机构,仅保留“公立”的外壳,内部运行机制受利益驱动而出现市场化倾向。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缺位所引起的后果,目前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2005年7月1日,卫生部高强部长在北京一次形势报告会上,已明确表示: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入规模,不鼓励创收,支出要由政府科学核定,给予保障,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缴,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这是个信号,也是今后医改的方向,这必然也要作为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指导原则。

(二)适应市场机制而不市场化原则

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是为了筑就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但不是市场化行为,这是医院与企业不同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不同于企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服务方式。医疗服务市场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特点,医疗本身不符合市场的一些基本要素,因为市场经济参与的一个前提,就是消费和供应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平衡的,大家可以讨价还价。但医疗消费具有供方主导性,医患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患者将选择医疗服务的权利让给了医师。这种信息不对称可以直接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所以说,市场机制不可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现阶段尚处于经济转型期,医疗服务市场还比较脆弱,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交织在一起,自由竞争与垄断竞争交织在一起,买方市场与结构调整、体制转换交织在一起,温饱小康型消费与工薪阶层及微薄收入消费者交织在一起。这些现象也充分反映了医疗服务市场是在不规范市场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格局下形成的不完全市场。

(三)确保公益性原则

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的一般消费品不同。医院的公益性质就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这一性质决定了医院必须坚持社会功能,保证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等各项社会任务的完成。这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意干的。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旨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放大国有资产的功能,提升公有医院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以此作为国家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市场结构的国有资本储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占卫生资源绝对主导地位的医疗机构,即约占90%以上的我国公立医院,应努力贯彻政府实现改进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目标,作为政府间接调控医疗服务市场的手段,行使政府权利和服务的延伸,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社会医疗可及性和社会保障公平性的功能,使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受医疗服务职能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实现。这是公立医院必须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不能体现这一特征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则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医院核心竞争力。

(四)卫生资源不可独家垄断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强调独占性、不可模仿性,医院核心竞争力则不能期待独占性和不可模仿性。一项新的医学技术问世,不可能像商业那样,恪守机密,以专利占有,长期封闭,把住不放。从救死扶伤角度出发,治病救人的资源应该共享,医疗信息应及时传播。而技术独占实效性短,这是医疗技术区别企业产品的特点,而且许多医疗技术恰恰是在模仿中创新提高,因此技术独占只是相对的占有,多借助于相对的规划性、区域性,不可能长期一手遮天。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人才与信息的流动、设备资源共享,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期待“大而全”、“小而全”的独占发展模式,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更多的是应该强调独特性。独特性是指必须是相对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即经常讲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医疗服务贵在有个性、有特色才能卓尔不群。个性是社会对医院的定位,也是市场对医院的定位。医院依靠自身不断学习、创新乃至在服务实践和市场竞争中磨砺、构筑和深化自身特殊竞争力才是惟一的出路,期待固守一片江山,必将落伍。

(五)理性借鉴企业管理理论原则

核心竞争力理论来自于企业,近年来已引起医院管理者的关注,除此以外,一些企业管理理论(如竞争战略、变革创新、顾客关系、品牌营销、系统价值链、学习性组织等)也开始在医院实践中探索。我们在探讨医院核心竞争力时,牵涉到不少的相关内容。应该说,这些企业先进理论对医院管理是有启迪的,不少先进理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中一些方法学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理性的借鉴是无可非议的。但企业和医院性质是不一样的,企业致力于市场化的行为和经济价值观,医院是不能苟同的。因此,切忌不可教条地照搬照套,特别是不少企业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情、民情、文化理念不同,更不能盲目地仿效国外的一套,必须注意结合我国现实,重视医院的公益性质,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管理模式。医院走企业化管理之路更是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相违背的。

(六)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极分化,公平性大大降低。有数据证实: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排行倒数第4位。2003年卫生部组织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接近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就诊,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不言而喻,看病贵使低收入群体无力求医,是问题的主要症结。从全社会角度来讲,医疗卫生发展的合理目标应当是以尽可能低的医疗卫生投入实现尽可能好的全民健康结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选择成本低、健康效益好的医疗卫生干预重点及适宜的技术路线,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目标的承诺。政府的责任是要强化筹资和分配功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但医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努力将职能转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要在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时,更多地考虑超出基本医疗需求的中高端医疗服务开放,医疗服务资源在层次布局上向高端服务集中,使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降低,把医院建成“富人俱乐部”。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曾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一句话:“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应该说,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同样应遵循“穷人经济学”——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适宜技术和低成本战略在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中将占重要的位置,这可能是兼顾效益和公平的最好选择。

(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表明“以人为本”思想原则的运用,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体现我们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为本,有效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医院是直接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工作所系是患者的生命健康,责任重大。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心系百姓,关注民生,关爱每一位患者,持续改善质量,把德技双馨作为至高追求,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得到尊重、关爱、公平和保护,让人民群众对我们放心满意,就可以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信赖,就必然赢得市场。这实际上是筑就医院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从医院的管理角度来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本管理,尊重人的需要,重视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智慧,倡导把人的精神、文化和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医院进步的根本标准。这也是检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标准。

(八)市场定位原则

近年来,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由于优胜劣汰,导致大医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仪器设备条件越来精尖,而初级机构,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城市社区医院等逐步萎缩,很多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城市。现在有关改革的政策导向、基本是“抓大放小”,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需要优先发展和确保的是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不是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小放大”将是今后的主导方向。卫生资源配置应是金字塔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应是国家的发展重点。要在低水平、广覆盖上,搞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之成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和基础。因此,在各类医院构筑核心竞争力时,必须要在政府明晰的角色定位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地位搞好定位。基层初级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注意发挥集6大功能为一体的优势,发展全科医学功能,使群众享受到收费低廉、方便、快捷的服务,不要跟着大医院跑;中等水平的医院(二级医院),今后有可能使其成为激活市场的“鲶鱼”,一方面要努力改善自身条件,依靠战略联盟,依托大医院提高经营绩效,分流三级医院的患者,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差异化竞争介入基本医疗保障圈,发挥辅助作用;大医院主攻点则应立足于技术创新和前沿发展,解决危重患者和疑难患者诊治问题,不要为了既得利益,和下级医院抢饭吃,成为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源头,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总之,各级各类医院优先以实现社会公益目标定位,才会在自身要素的基础上,筑就竞争优势。

(九)重视医德原则

卫生行业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是一个以医疗服务为特点的“窗口”行业。伦理道德约束医者行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理念。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指出“大医”必须“精诚”。从革命战争年代起,我们就遵循“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宗旨。它不仅是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基础,也是价值基础。20世纪60年代科特勒(Kotler)确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宗旨。“顾客是上帝”则成了时下商界之座右铭。顾客满意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关键,谁拥有了顾客谁就拥有市场,这种理念我们认为在医疗卫生行业也值得借鉴。当前有些医院,为了既得利益,开大处方、过度检查、拿回扣、收红包、以医谋私,这些舍义取利的行为,不仅与医疗行业追求救死扶伤精神价值相悖,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道德观、救死扶伤、患者至上、诚信服务、文明行医的高尚医德医风,有利于建立起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有利于筑就医院品牌形象,赢得患者信赖,也就赢得了医疗服务市场。

(十)强化法制监督机制原则

市场的竞争是有序的竞争,不论是企业还是医院,都有健全的监管措施和“游戏规则”。就医疗卫生行业而言,政府通过对医疗资源和技术准入制度,对医疗行为主体资格、执业行为进行监督;通过对医学技术进行评估,推广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社会伦理的适宜技术;通过医疗资源的总体规划,对医疗资源的布局和结构进行规范和引导,以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达到平衡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目的;通过监督监管医疗服务质量和价格,制止垄断、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披露有关服务信息,纠正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维护居民的健康权利。这就要求医院一定要模范地奉公守法,一定要摒弃不正当的竞争,切忌凭侥幸心理钻法规的空子,玩“灰色地带”游戏,见利忘义,以至搁浅触礁,造成重大损失。

当前医院的“诚信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行业自律更显得十分重要。医疗服务管理、医院发展方向、医院发展思路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医疗机构公益性质要求,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通过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规范医疗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格收费标准,降低医疗成本,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强化依法行医,依法办院,使医院步入法制化轨道,这就可以充分体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特点,从而成为构筑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