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利益场域的变生要素

个体利益场域的变生要素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深化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个体利益发展的方向性要素,即基本要素、衍生要素和变生要素及其构成的个体利益的理论场域极其需要。
个体利益场域的变生要素_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当代论域

三、个体利益场域的变生要素

个体主体爱的能力、集中统一的意志、正义进步的力量、是非分明的观念、超越个体自身的生活理想和意义,这些客观因素合乎逻辑地构成了个体利益场域的变生要素。一切伦理学都是幸福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更是如此。这是真理性价值判断。个体利益在获得解说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后,同样要给出类似于幸福伦理学的真理性价值判断,使得个体利益在言说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真理性认识的高地,这种价值判断建立在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机理上。

一方面,在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中,它所关心的是人们主观所推理的事物,比如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另一方面,我们对此类事物所作的价值判断又受到客观理性的限制,又比如人的全面发展存在着哪些难于克服的障碍,等等。根据这样的认识,个体利益的变生要素就取决于两个主客观融洽的理论立场:

第一,客观认识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存在,主观调适个体利益的发展方位,二者统一于个体主体生产性的现实的活动,即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在第一部分,虽然指出了主客观探讨方法的区别,但是我们讨论构成个体利益场域的基本要素和衍生要素时,实质上也指出了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存在都来源于主客观相结合的认识界限,也就是把这种认识界限归结到个体主体生产性品格的一个主要方面上去。然而,仅仅看到这些存在还无助于彻底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趋向和前景,甚至会复归新的迷茫与不安。所以,强调从主观上调适个体利益的发展方位,避免出现实用主义的纯方法论危机、相对主义摇摆不定的抽象说教、实证主义的庸俗经验和灰色逻辑推理,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引出合乎实践个体本真状态的发展逻辑思维或结论,才是伦理学理论立场的持久渴望。易言之,把个体利益看成是个体自身实现潜能、提高能力、使自己内在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个体利益逐步得到理解、认可、保护、积累和发展的过程。这样一来,个体主体由于其生产性的品格,使得自己和他人从中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身心上的健康,使社会整体获得成熟、和谐发展,这才是幸福伦理学的最终理想。

第二,进一步考察个体主体发展的物质障碍及维持个体主体存在所需要的物质文化条件,这些条件尤其以积淀有利于个体利益发展的文化因素为关键。伦理学高度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从主观上看,在于人的关系是如何被处理为和谐共生、友爱平等、互惠互利的。但另一方面,客观地说,伦理学又不能包办一切,它没有医治百病的所有功能,所以,只能借助于伦理学的思想教化、精神感染、目标引导和意识灌输来积淀人追求全面发展所需的平衡和动力。那么,在伦理学理论视野中考察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不认识到在个体利益发展进路上由那些有利或进步因素造成的无限巨大可能性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由那些缺陷或制约因素造成的无限巨大的复杂性相交织的二律背反。这种矛盾越是加剧发展,附丽在个体利益变生要素上的生产性品格就越能展现出人的生命独特性特征。这就是人的情感生产性。也就是说,除了人的物质生产性,还要看到个体利益更为重要也更为普遍的一种独特性特征,比如集中统一的意志、正义进步的力量、是非分明的观念,等等。弗洛姆深切表达了这种看法,“给予是潜能的最高的表达。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60]。毫无疑义,历史时空积淀有利于个体利益发展的文化因素所显露出来的不是永恒的世纪难题,而是不断超越物质的障碍,进而实现个体的理想、信念和生活意义。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深化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个体利益发展的方向性要素,即基本要素、衍生要素和变生要素及其构成的个体利益的理论场域极其需要。而人的历史就是每一个体人利益自我实现的过程,开放社会为个体人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人的可塑性、可完善性与其终身努力奋斗相一致,一个完善的社会正是由健全的、有生产性的和讲诚信的个体人所组成的社会。故此,在下文探究社会信用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也成为这一研究视域中绕不开的重要论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