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要发展就必须购置物资,购置物资就必须使用物资。医院的建设没有物资不行,有了物资不使用也不行;不使用物资不行,只使用而不会使用也不行。使用物资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必须有一定的思路,有一定的方法。
医院工作性质、服务对象和任务要求比较特殊,在使用物资上也具有特殊性。医院要很好地使用物资,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仪器设备是医院建设的硬件,花费大,在医院建设中地位很重要。从成本上讲,代价较高。从效益上讲,收入最大。因此,如何使用仪器设备,是物资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
1.使用率关系到医院的效益 医院的工作必须讲求效益,从我们国家医院的经营机制来看,不论是社会效益、技术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离不开仪器设备。要提高效益,就只有增加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就需要一定的物资作为服务的物质基础。拥有物资,不是图虚名,也不是当摆设,而是要使用,要发挥物资的效益。要发挥物资的效益,就必须使用物资。
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物资使用的情况,要更好地发挥效益,不但要使用物资,还要最大限度地使用物资。有了物资不使用,就等于没有物资,也就不产生效益。只有使用没有最大限度地使用,效益就不会太大。
我们还要看到,仪器设备一旦购置,就是不使用也在自然损耗。也就是说有了仪器设备不去使用,不但不产生效益,还在消耗物资。
2.使用率代表着物资的管理水平 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代表着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物资管理水平高,仪器的使用率就高,反之,使用率就低。同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高,就说明物资的管理水平高,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也就说明物资的管理水平不高。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某院购置了医疗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或使用率不高),不论是什么原因,说明这个医院的物资管理水平有问题。要么是不会合理使用,要么是没有重视使用,要么是购置时质量不好,要么就是没有看准行情购置了不该购置的仪器。
不仅医疗仪器是这样,就是生活设施也是如此。试想,如果一个医院为了解决取暖问题,购置了一台现代化的锅炉,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一直不能使用,或是不能正常使用,这肯定是物资管理水平上的问题:既然技术上不具备使用能力,为什么还要购买?既然非要购买,为什么不提前培养操作的技术人员?显然,最终还是归结到物资管理的问题上。
3.使用率影响医院的发展 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可以影响医院的发展,尤其是医疗仪器影响则更大。
分级管理是对医院整体状况的一个评价和认可,其中三级医院的效率指标中就有一条关于仪器使用率的规定,即: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设备使用时间每周≥30小时。在评审过程中,因这个问题扣分的医院还不在少数。
医院要发展,就需要资金,如果医院资金缺乏,要进一步发展是很困难的。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的一个途径是医疗仪器设备。医疗仪器的代价很大,如果花很大的代价购置一台仪器,而没有高效率地使用,成本收不回,对医院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损失。
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不仅影响经济效益,也影响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如果一个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高,社会效益在哪里?没有医疗仪器提供的大量数据资料,技术效益又如何得以发挥?
4.实行“专管共用”,确保提高使用率 无数事实证明,要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实行“专管共用”的制度,尤其在中小医院,必须实行。
所谓“专管”,就是指仪器设备要归口到一个科室或一个人来专门管理、操作;所谓“共用”,就是指要面对全院(其他科室)的患者使用。这个制度不论是从仪器设备的管理角度,还是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角度,都不失为一个最佳的办法。
医院的工作虽然很复杂,但又有许多雷同的地方。例如,基本上各个科室的患者都要做B超检查,总不能每个科室都购买一台吧。就是专业性较强的一些仪器设备,也不能需要的地方都购买一台。例如:血液透析机,泌尿外科和泌尿内科都需要,你能给两个科都配上一台吗,就是资金上允许,为了提高使用率也不能这么做。
后勤保障设施的管理,基本上都是属于“专管共用”。如营房、取暖、水电等,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当然,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现在许多医院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激励办法。有些亦属于不正当的激励办法,但已经形成了气候。关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在后文中探讨。
(二)降低或减少各类物资的消耗量
医院需要的各类物资较多,不论是医疗活动,还是后勤保障,都需要以各类物资的消耗作为物质保证。因此,降低各类物资的消耗,也就是减少资源浪费,以最大限度地使用物资的一种方法。
1.物资的消耗量与使用效率成反比 物资的消耗,是指物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消亡,也就是指物资使用价值的消减。这是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必然结果。医疗服务活动,就是以诊疗患者作为目的,以物资作为基础,达到目的的结果就引起了物资的消耗。物资消耗是医疗服务的成本,物资消耗的量越大,说明医疗成本越高。这里所说的消耗,只是针对某一件事情而言的。物资的使用效率,是物资在消亡前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价值。物资的使用率越高,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这里所说的使用率,也只是针对某一种(件)物资而言的。物资的消耗和使用效率,既有频率概念,也有时间概念。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举3个不同类型的例子分析一下。
例1 医院离不开手术器械。同样的手术器械(如持针器),在同等的使用频率下,一把用了1年,而另一把只用了3个月。从物资的消耗角度讲,显然用了3个月的比用了1年的消耗要大,成本也就高得多。而从使用效率角度讲,使用了3个月的比使用了1年的使用效率肯定要低,物资产生的价值也就低,相对而言,也就是成本增高。
例2 医院离不了医疗仪器。某院有价值10万元的甲乙两台相同的仪器,在使用和淘汰条件同等的情况下,甲台已经做了1万例,收入了20万元。而乙台仅做了1千例,收入了2万元。减去购置仪器的成本后,甲台赚10万元,而乙台亏8万元。从物资的使用效率来讲,甲台比乙台的使用效率肯定要高(高出10倍),产生的价值也高。而从消耗角度讲,乙台的消耗相对的就比甲要大得多,乙台仪器消耗了8万元,而甲台没有消耗,还赚回了10万元。如果再算仪器折旧费,这种消耗的差别则更明显。
例3 医院离不了水电暖气。某院由于管理上的不完善,造成了水电消耗(浪费)很大,开支也很高。而在加强了管理后,健全了水电节约制度措施,使水电消耗减小,开支降低。从物资消耗角度看,管理后比管理前水电(物资)消耗减小。从使用效率角度看,管理后就比管理前的水电(物资)使用效率增高。
由以上不同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物资的消耗与物资的使用效率是成反比的。即在同等效果的条件下,物资的消耗越大,说明使用效率就越小;而物资的使用效率越大,说明物资的消耗就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下这个结论是有一定先决条件的,必须明确这么三个概念:①前提必须相同。要么是时间,要么是频率;②物资消耗指的是办某一件事;③使用效率是指用某一物资。
2.降低物资消耗,增加使用效率 由于在同等条件下物资的消耗与使用效率成反比,因此,在医院要减少物资的消耗就要增加物资的使用效率。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在取得相同结果的前提下,把使用物资的种类和数量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间接的提高使用效率的方法。由于降低了物资使用的种类和数量,就是最直接的减少了物资的消耗。
(2)在物资使用有效期内,增加单位时间内物资的使用频率:这是提高使用效率的最直接的做法,是降低消耗的间接做法。在相同的消耗条件下,提高了效率,就是等于降低了物资的消耗。
(3)在物资单位时间内使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延长物资的使用期限:这是提高物资使用效率的间接做法,也是降低物资消耗的间接做法。在同等使用频率的情况下,延长了物资使用时间,就是等于降低了物资的消耗。
(三)重视节约后勤物资
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离不开后勤保障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又离不开物资的使用。在医院的后勤保障虽然大部分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却直接消耗物资,且消耗量很大。因此,在物资使用的工作中,医院领导千万不可以忽视后勤保障物资的使用。
1.消耗特点
(1)消耗量大:医院的后勤工作是后勤的后勤。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医疗服务活动的衣、食、住、行、水、电、暖、气、通讯等。医院的医疗活动要进行下去,离开了后勤保障工作是不可能的。
医院的工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行系统,后勤工作对医疗活动的保障和支持,也需要连续不断地保证。因而需要的物资量多,消耗量也很大。
不要说修建房子需要多少物资,要花多少钱,就是每年的营房维修也是相当大的一笔费用。不要说供暖的锅炉要花多少钱,就是每年烧锅炉要用多少吨煤算起来也是很惊人的。随着医学的进步,仪器设备增多,哪一样能离开电?每年用电量的上升速度,真可谓是“突飞猛进”。就是代价很不起眼的用水,一年下来的需要量也足以令人震惊。
(2)浪费大:医院的后勤管理都是一个弱点。由于医院以医疗为中心,院长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医疗工作上,包括物资管理。这就从管理上轻视了后勤物资的管理,造成了物资使用上发生的浪费。
我们做院长的可以回顾一下,在历次的检查中(包括医院分级管理等级评审),医疗上发生的问题往往是预料中的事情,大部分是客观上的问题实属无奈。而后勤发生的问题则是完全可以杜绝的,但往往就是由于没有想到而发生了问题。如长明灯(浪费电)、长流水(浪费水)常冒气(浪费热)常剩饭(浪费粮)等现象没有哪一次都能完全搞好。
所以说后勤工作是能用物资、能浪费物资的地方,各位医院领导一定要认真对待。
2.减少消耗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后勤保障工作需要的物资种类多,除了一些大的固定资产外,大部分是一些维修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用量大,但不易被人们所注意,因而节约的意识不强。但在数量和时间上积聚起来,浪费是很大的。因此,减少后勤物资的消耗,不可能要求一件事情就节省多少,而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减少后勤物资的消耗,不仅要教育大家树立节约的意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对于后勤有些物资实行定额管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如果把后勤物资的管理和个人的利益挂起钩来,就可以在保障医疗活动的情况下,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我们先后对电力等进行了责任制定额管理,效果很好。
减少后勤物资的消耗,不仅要抓后勤人员,而且也要抓医务人员。除了要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外,后勤设施的维修及物资的消耗一定要记入医疗成本,从制度上约束对物资的浪费,形成良好的节约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